2010年娘家行(1):人文古揚州
文章來源: 廣陵曉陽2010-07-23 20:12:08

依依不舍地與浙江親人們告別後,企鵝們與翹首以盼等待我們的江蘇親人們相會。江蘇揚州,這座“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古城,是我出生和成長的故鄉。揚州是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24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故鄉之所以成為曆史文化名城,除了與君王和霸主有關,還與一群才高八鬥的文人墨客們有很大的關聯。他們將揚州編寫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為了實現到揚州觀賞瓊花的夢想,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這條古老的運河成了南來北往的水運通途,給揚州帶來了繁榮。千年之後,皇帝康熙與乾隆(祖孫倆)多次下江南來到揚州。君王們每到揚州一次,有關揚州的詩詞就增加許多。故鄉揚州成為文化勝地也離不開那些在揚州做官的錦心繡口“文章太守”們(杜牧、韓琦、王安石、歐陽修、蘇軾。。。)以及從四麵八方來探訪這座城市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紳、張祜、湯顯祖。。。)。這些外來人與土生土長的“揚州八怪”為揚州留下的詩詞、墨跡、音樂戲劇、以及繪畫成了揚州代表性的人文經典。

“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商胡離別下揚州”(杜甫),“淺深紅樹見揚州”(李紳), “人生隻愛揚州住,夾岸垂楊春氣薰”(黃慎),“深穀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 蘇軾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故鄉這座清秀雅麗的城市在這些詩詞裏是令人向往的。然而,曆史上的揚州不僅是繁華之地,也是奢靡之地。“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王建),“處處青樓夜夜歌”(韋莊),“月中歌唱滿揚州”(陳羽),“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不僅描述了揚州的典雅與獨具韻味的美色、揚州的斑斕迷離與嬌俏輕靈,也描述了揚州的煙花柳巷與歌舞升平。“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殷芸)更是道盡了當時人們對揚州溫柔富貴鄉的神往。揚州激發了文人墨客們內在的溫情與柔情,也激發了他們的豪情:明代唐伯虎在揚州道上追思亡妻;清朝龔自珍寫下了張揚豪放的“春燈如雪浸闌舟,不載江南半點愁。誰信尋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揚州。”

曆史上,揚州的盛名與繁華若夢招引了許多貪婪的目光。帝王將相們想將這溫柔富貴的地方占為己有的欲望使揚州經曆了多次的戰禍,反複由繁城變為“蕪城”。大多數人從詩詞歌賦中認識的揚州是柔性的揚州、崇文不黷武的揚州。鮮為人知的是我的故鄉在柔弱的外表下潛藏的陽剛之氣。1645年,揚州50萬軍民,在明朝內閣大學士兼揚州兵部尚書史可法的率領下,與清兵浴血奮戰七晝夜,城毀人亡。遭遇“揚州十日”大屠殺之後,從死裏逃生的剩餘揚州人隱藏起內心的哀慟,從血泊中站起,用勤勞和智慧使揚州重新崛起,再次將“蕪城”變為繁城。當揚州人從運河迎來又一位熱愛揚州的皇帝(康熙)時,距離滅城之災的“揚州十日”大屠殺還不到百年。

從繁華到衰敗,從衰敗到繁華,繁華與衰敗在故鄉揚州曆史上交替進行著。如今的揚州,已經從近代早期以服務行業“三把刀”為主的城市走向一座以“古代曆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故鄉以優美的人居環境分別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和“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在去年娘家行雜記中,我曾經分享了故鄉的主要園林精華[2009秋娘家行:《1:古城之秋 》,《2:故鄉的園林 (上)》,《3:故鄉的園林 (下)》,《6:月亮城的中秋夜 》]。在此,我就記錄二個近年來開發的景點:吳道台宅第,“雙東”曆史街區。

【注解】請不要鄙視我,也不要用磚頭砸我:無論我願意與否,在娘家故鄉,我成為了特權的享受者。我觀覽的部分景點尚未對遊客開放;即使已經開放的景點,我是被按排在對遊客開放時間之前觀賞這些景點。因此,照片中人煙稀少。如果是尚未對遊客開放的景點,我會在照片中注明。




音樂《行街》

吳道台宅第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吳道台宅第是揚州獨具一格的古官府建築群,也是江南三大名宅之一。導遊資料上是這樣介紹:“吳道台宅第為晚清浙江寧紹台道道員吳引孫出資,吳引孫、吳筠孫兩兄弟在故鄉揚州共建的大型私人住宅。原占地30畝,共分五個序列,計有房屋百餘間(俗稱九十九間半)。吳道台宅第以浙江建造法則為基礎,又糅合了揚州傳統的建築風格,為揚州古建築中獨具一格的住宅建築群。”[請問:(1)“道台”相當於如今什麽樣的行政職務?;(2)照片2A中那兩個字代表古代科舉製度中全國第幾名?將在下一個帖子公布答案:))]






測海樓是吳家的藏書樓(模仿寧波天一閣而建),是全國著名四大藏書樓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個人藏書樓。當時的藏書有8020種,247759卷。為了保護這些藏書,宅主人在測海樓前建立了一個容水量極大的魚池。魚池的獨特之處是池水與宅外水域相通。魚池的建立既是為了賞魚,更是為了消防,預防火災之用。




在清朝全國科舉製度中得“X”名的吳引孫(A)(“ X ”的答案在照片2A的那個扁上),曾任浙江寧紹台道道員;吳氏第二代(B),我忘記了他們是幹什麽的;吳氏第三代學業有成的佼佼者:吳征鑄,著名的劇作家;吳征鑒,著名醫學寄生蟲學家、醫學昆蟲家(注:我曾經讀過他編寫的醫學教科書);吳征鎧,著名核物理學家,參與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吳征鎰,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這4人是同父同母的嫡親兄弟(C)。除了從事文學藝術的大哥吳征鑄,其餘3兄弟皆為中科院院士。作為中科院院士,他們在1978年同時參加了第一屆全國科技大會,成為大會佳話之一(D)。




吳道台宅第二期工程正在修繕和複建被毀的房屋(注:除了這部分尚未對遊客開放,其餘部分均可參觀遊覽,如以上照片所示)。




“雙東”曆史街區

“雙東”是揚州老城區東關街和東圈門曆史街區的簡稱。“雙東”除了擁有反映揚州昔日繁榮商業文化的老字號店鋪(四美醬園、謝馥春。。。),還擁有許多文化景點和名人故居,包括個園(鹽商黃至筠故居)、逸圃(錢業經紀人李鶴生故居)、汪氏小苑(鹽商汪伯屏故居)、武當行宮(道教真武廟,建於1428年;在武當行宮興辦的“儀董學堂”是現今揚州中學的前身)、長樂客棧(傳奇武將李長樂的故居)、金農故居(揚州八怪之一)、江上青故居(江澤民家族)。。。,還有揚州較早創辦的廣陵書院。

東圈門




站在東關街的東街口拍攝宋大城東門雙甕城遺址和古運河碼頭。宋大城東門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宋古城遺址。




正在恢複中的東關街東街口城樓現在尚未對遊客開放(將來一定會開放)。相關工作人員正在為我們打開通向城樓高台的大門。




從城樓高台上拍攝宋大城東門雙甕城遺址和古運河碼頭




從城樓高台上拍攝東關街。東關街是揚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曆史老街,東至古運河,西至國慶路。曆史上的東關街“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衝,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麵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東關街有“青磚鋪就的巷道,長條石打造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宮燈。。。”。




東關街上古色古香的沿街店鋪:建築風格是青磚、小瓦、馬頭牆、木板門、花格窗。。。。。。





位於東關街南逸圃對麵的李長樂故居已經被打造成具有揚州特色的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題旅店:長樂客棧。它的一部分亭台樓閣和花園不對遊客開放。但是,居住在那裏的客人們可以隨意遊覽。每晚住宿起始價位大約在1000人民幣左右。近年來,揚州建設局在發展和保護古建築的同時,也努力開發古城資源、拓展古建築市場的服務功能。長樂客棧大約有70多間房屋。名人故居呈現出的是揚州古典私家園林藝術和建築藝術。




位於東關街,有著私家園林精致的逸圃。逸圃中有一個不對遊客開放的總統套房樓(C);樓前有一個小道,經過那個小門,可以直接通入個園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