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古稀之年,不一樣地活著。
文章來源: 吳友明2021-03-24 06:14:23

一樣的古稀之年,不一樣地活著。

     大家知道我今年70歲了,古稀老人,雖然還可以動動腦子寫寫博文,但是已經越來越感到費力了,錯別字不說,有時還會出大差錯。畢竟精力有限,反應遲鈍,比如說今年的夏時製已經過了半個月了,可是很多時候我還是沒有緩過神來。

     也許你會問我,你退休了,你在家,夏時製對你一點影響都沒有,你有什麽事情還不能調節過來嗎?

    這話問得很有道理,說實話。孩子在外州,家裏就我們夫妻兩人,她還在上班,而我是沒有什麽大事要做,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睡就睡,這夏時製對我幾乎一點意義都沒有啊!

   但是,我說出理由的話,我想在這個世界上誰都猜不出來。

   其實理由很簡單。

   夏時製之後,時間晚了一個小時。什麽叫晚了一個小時?時鍾不是撥快了一個小時嗎?是的,時鍾撥快了一個小時,原來的4點就變成現在的5點。那麽,太陽照進玻璃窗的時間也晚一個小時。

    我原來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固定時間在玻璃窗下定點曬太陽,但是我這些日子卻常常是感到太陽怎麽不一樣了?明明是中午12點陽光就照到這個位置,怎麽今天還不見陽光啊?後來才想起是夏時製了。記住了!太陽也晚一個小時到達這個位置。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還是傻乎乎的,明明是晴天,怎麽陽光還沒有照到窗前?拍拍腦袋。才又想起是夏時製。

    直到這幾天,我都沒有被這照進窗戶的陽光的時間調節過來,你說我的腦袋怎麽這樣的不長記性?

    這件小事,也許說明自己年紀越大,腦細胞反應越遲鈍,記性越差,是不是也說明自己對過日子已經沒有什麽感覺了?

    細想一下,太陽什麽時候曬到屁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常常是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麽?或者是要先做什麽?常常要做什麽事情而猶豫不決。

   在家看起來沒有事幹,其實想要做的話,做不完的。比如,要學習一些財務規劃知識,要學習一些退休福利的常識,要進一步學習英語,看一些英文視頻,比如我發的聊聊2歲以下嬰兒的自閉症特征這篇文章就是從英語視頻中學到的知識。

     說別人吧。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70了,退休了。他退休之後忽然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學英語當成看電視劇那樣去享受,他就看著Youtube的視頻學英語,這居家一年來, 他的英語突飛猛進,可以聽懂很多英語的電視節目,也可以在電話裏和別人做一般的英語交談。他的下一步,就是看病也不需要翻譯了。他說,以後在美國養老,英語水平很重要,你的英語好一些,和別人的溝通就順利一些,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那些看護人員身上,很多華裔老人都是被不會漢語的護工照顧的。你不會說英語,護工聽不懂的話,就不能好好照顧你。我就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在澳洲的很多華裔老人退休之後隻能得到不懂漢語的護工照顧,結果因為語言溝通障礙,很不和諧,心裏很苦,有時還會受到不公的待遇都不知道,如果懂得英語的話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在美國,很多第一代移民的孩子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的英語不好,要麵對英語語境的日常生活,麵臨很大的壓力,比如看病需要母語翻譯,預約看病很難,尤其是預約看那些專科的醫生更難,於是很多病都不看了。你到了老年如果英語還學不好的話,連病多不能好好看,你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你說你來美國幾十年了,英語還不會聽,是有點說不過去,還每天看中文電視,為什麽不看一點英文電視呢?

      所以,既然現在有時間了,就要好好學英語。有一位朋友退休後才學習股票投資,原來他對股票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才發現晚了。很多和他一樣年紀的人,玩股票長期投資,省力又輕鬆,幾十年了,大多賺了大把大把錢。他到現在才知道哦原來股票是那麽好玩,正在迎頭趕上。

      我想,我如果像他那樣認真學習炒股的話,每天在意股票行情, 一定時間觀念很強,決不會在夏時製半個月之後還沒有睡醒過來。

      最後介紹一位朋友更有趣,他每天在家都要給遠在外州的孫兒上中文課,他的一個孫兒才2歲多,每天要爺爺對著視頻教他中文,有些中文孩子根本不懂意思,但是你教他幾遍他就會念出來,爺爺教他會讀的中文已經有幾百個字,常常要煞費苦心地想法子怎樣組織視頻教學,真不容易啊!

      古稀之年的不一樣的人生,學到老活到老,這話一點不假。

最近博文:

回答昨天讀者的反饋:我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