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衰老現象誤解為疾病
文章來源: 吳友明2021-03-13 19:53:22

不要把衰老現象誤解為疾病

     看了一個信息,話題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在此與大家分享。

     人總有老的一天,年紀大了,不中用了,也是很多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但人老後出現了很多症狀,其實並不是病,我們也應以平常心去對待。

    一般來說,正常人健康狀態會在二十五歲左右達到頂峰狀態,之後人體會慢慢步入衰老階段,健康開始走下坡路。四十歲後衰老加速,更易隨之出現各種跡象,而過了六十歲後,若被誤以為是疾病引起的,很容易影響身心健康。

      那麽有哪些衰老現象常被誤解呢?

      第一:睡眠時間早,醒的早。不難發現老人醒得早,夜間也很容易醒,這多數是體內褪黑素分泌減少而造成的。褪黑素是大腦鬆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可以縮短入睡時間和被喚醒的時間,減少覺醒次數,從而延長深度睡眠時間,輔助改善睡眠。而隨著年齡增加,褪黑素的分泌會減少,因而老年人深層睡眠減少,淺層睡眠相應增加,而且對外界環境較敏感,非常容易從淺層睡眠中醒過來,適當的陽光照射可以輔助人體合成褪黑素,但對於睡眠質量較差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合成褪黑素的能力降低,可以補充外源性的褪黑素。

     第二:心理或社會因素導致的症狀,這些因素對獨居老人或喪偶退休等老人的情緒影響比較大,容易導致老人失眠,或不願意出門,與外界接觸等。有此類情況的老人,一定要多於親人,朋友們交流,培養自己感興趣的愛好,用來豐富生活,分散注意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因為睡眠少導致神疲乏力頭暈頭痛等,就需要及時就診啦。

     第三:食欲變小沒有胃口。老人胃口差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1:味蕾退化。隨著年紀的不斷增加,味蕾也會逐漸退化,這就導致我們的舌頭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在逐漸減弱,好像吃什麽都是美滋美味的,所以胃口就變得不好起來。

     2:消化功能變差。老人胃腸吸收功能下降,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吃了不消化,想吃東西的欲望也就減少了。

    3:牙口不好。牙口不好可以吃的食物種類減少,隻能吃一些稀的軟的食物,飲食太單調也會造成食欲不振。對此專家有以下建議:

    適當增加湯類食物,相比於固體食物來說,湯類食物能夠更好的刺激味蕾對於食物的敏感度,所以說日常老人家可以多吃一些麵湯蛋湯肉湯等。

     吃消食食物,常見山楂、陳皮以及神曲等等,這些食物都能夠很好的調節消化功能,可以在熬湯的時候適當加點,也可以每日泡茶喝。

      牙病要早治,如果出現了牙病,一定要及時的接受治療,千萬不能夠諱疾忌醫。如果出現了脫落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鑲補。

     第四:腿腳不靈活走不動了。隨著年紀的增大,會發現腿邁不開了走幾步就累了,造成這些衰老的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這些。

    1:缺少營養,食欲不振吃的少,很多老人容易營養不良自然也就容易出現雙腿無力行走困難的情況。

    2:是骨關節退化,隨著年齡增大,人體代謝水平逐步下降,體內鈣質氨糖等成分會流失,關節腔變小,關節軟骨變薄,就會導致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骨關節退化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在30幾歲之後,就要提前保養,適當補充營養素,延緩退化進程。

    3:肌肉量減少。隨著年齡的增大,生長激素水平降低,營養吸收困難,都會導致肌肉量隨之減少。一般來說大約三十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可能會開始失去肌肉質量,但相對來說在男性中更常見。對此專家建議:

    ①:老年人膳食原則,每日膳食用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用優質蛋白,如豆製品、蛋、奶、魚等,補充機體的組織細胞消耗,用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適量攝取脂肪以保證肌體的需求,並要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並且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②:適當鍛煉。運動能有效提高機能狀態和運動能力,並增加肌肉力量。當中老年人在運動時,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切不可訓練過度超出身體負荷。

      大家一定要正確麵對自己的衰老,別總和年輕時候去比較,體檢時有些指標超標亦或是不達標,也並非就是有病,但是當出現身體不適時,也不要諱疾忌醫,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為好。

最近博文:

讓春風吹走我們的痛苦和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