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的痛------從求知欲極強到得過且過,1,2
文章來源: 洋洋日記2011-01-16 07:12:34

我永遠的痛------從求知欲極強到得過且過

 

這幾天,網上熱火朝天地討論“虎媽”的教育方法問題。開始時,就覺得這“虎媽”的稱呼挺好玩兒的,因為東北話裏,說誰“虎”,就是說那人比較楞比較衝有些傻的意思。簡單看了她的教育方法,覺得這個媽,還真的是有些“虎”。

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成長曆程,觸動了我那永遠的痛!觸動了我那一直不是很願意去碰的永遠的痛!不過,也許現在寫出來,對“媽媽”們,也是個很好的借鑒吧。因為象我這樣因為受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了不同的成長結果的極端例子是不多的。

我是15歲才和父親一起生活的。那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也是常有的現象,父親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遠離家鄉工作,我和母親一直在老家生活,直到70年代末期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解決兩地分居問題,我和母親才來到父親的工作地,一家人一起生活。到父親那裏時,我是上初三的下學期。

從小就經常聽到周圍人的稱讚,最多的就是聰明,直到最近遇到高中的同學說起當年的印象還是腦袋反應極快,說話速度極快。我多次想,我算是什麽樣的孩子呢?不論如何,不是天才,因為真的就是連自己也沒有感到有什麽特殊的才能,也沒有感到有什麽超人之處。但應該是比較早慧,有些小聰明,比較好學,腦袋不差,比一般強一些的那一類,因為是女孩子,口齒伶俐,就表現的比較聰明了。實際上,我就是一普通人一個,但就是我這樣普通的人,因為不同的教育方法卻有了天壤之別的結果,以至於影響終生。

 

1)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

和父親一起生活之前,自然是隻有母親管我。

母親對我的教育,基本上是以放,以表揚為主,不是特別重視考試的成績,但很重視我的學習習慣,性格的培養,也許從外人看起來,有些寵,比較鬆,但在關鍵問題上特別嚴。

學習上,無論何時,我總能從媽媽和別人談話中,從媽媽的表情上知道她是以我為自豪的,她總是說:“我女兒,學習從來都不用我管,我女兒很願意學習。”“我女兒特別自覺,不用我操心。”等等。

有時,也會不太實事求是,比如,雖然我喜歡看小說,看書什麽的,但本來並不是很用功的孩子,可媽媽會和朋友們說:“我女兒很聰明,但也挺努力,很用功的”。

而且,對我的失誤也能容忍,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才考了80分,連有的同學都諷刺我說:“還說你聰明呢,還學習委員呢,不也就是80分嗎?”可媽媽卻什麽也沒有說。

對於我特別不擅長的,媽媽還會幫幫我,比如畫畫,總是我的弱項,媽媽就會幫幫我。

雖然媽媽對我的成績不是太重視,但是對我的性格的培養很重視,當遇到困難我想退縮時,她從來沒有說我可以放棄,而總是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堅持就是勝利,隻有在困難時堅持下去的人才能成功”,當我有時說不舒服,想逃學時,她就鼓勵:“咱要像解放軍那樣,輕傷不下火線,才能取得勝利”。等等。

上小學時,還是文化大革命的後期,不正規,大家也不是很重視學習,但也有作業什麽的,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和我談了很長時間,因為我一放學就出去玩了,她反反複複從各個方麵講,就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作業---做完了,才能出去玩兒,那次的教育印象很深刻,也許受的這方麵的教育也不隻那一次吧,總之,我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是一進家放下書包就做作業,從沒有說回家了先歇一歇幹點兒別的什麽的,也就是說,即使是那個年代,媽媽還是培養了我的學習習慣的。

有時,媽媽甚至還會給我一些物質刺激,記得初中時,全校各年級排名,前十名都戴大紅花,上主席台,讓全校同學認識,我那次好象是年級第三,回來後,媽媽非常高興,把那個大紅花訂到牆上最顯眼的地方,還給了我十元錢的“獎金”,要知道,那時媽媽的月工資才是405毛錢!我可是真的舍不得消費我那點兒財產的。

而每次家長會之後,媽媽都會很自豪地說,我女兒真的是很好,我參加你的家長會聽到老師對你的表揚真的很高興,等等。就這樣,我就在媽媽這讚揚和自豪中,不知不覺地往“聰明”“優秀”上靠,學習一直都不錯,每當覺得自己有些落下了,就真的很用功努力去追上別人,上初中之後,文化大革命結束,學習重要了,每次考試都要排名次,雖然做不到總是第一,沒有做到總是遙遙領先,但在班裏前三名,年級前十名以內是能保證的。

那時,真的就是特別地喜歡學習,覺得學習是非常美好的事情,無論學什麽,都很有興奮點,根本不懼怕困難,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在媽媽的表揚下,也真的變得很用功,上初中時,我家離學校在班裏同學中是比較遠的,但還是和老師商量,拿了班裏的鑰匙,保證每天第一個到教室,往往同學們來上學時,我已經把語文,政治等文科的東西念了幾遍,把該複習預習的都做好了。所以,一直以來,沒有什麽偏科的問題,即使是不很喜歡的科目,不喜歡的老師的科目,也都能學得很好。不是學的東西不難,不是不苦,而是這難這苦,都被學習的樂趣所克服,注意力被學習的樂趣所吸引。

而且現在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真的特別喜歡考試,因為平時很難看出高低上下,可是考試,不用自己說,成績自然擺在那裏,很公平,而且因為反應比較快,每次考試,總是在別人還在悶頭苦想時,自己已經做完,那份虛榮感的滿足還是很愜意的。可能也是為了滿足虛榮吧,直到厭煩了考試的時候,都是很努力的。

 

2 自由階段的傳奇

2-1)初三的英語補習。

在我15歲那年,開始和父親一起生活,那時,我上初中三年級的下學期。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一年級,父親對我沒有期望,因為在他心裏,覺得我肯定是一塌糊塗,他根本不指望我會有什麽,所以基本沒有對我有什麽關注,母親也剛剛開始家庭生活,開始新的環境,根本顧不上我,相對來說,我過了一段不被關注相對比較自由的日子。

4月初轉學過來,是子弟學校。一開始,老師同學,包括父親都很瞧不起我,因為我是從東北的小縣城到了大城市的,父親在回去接我們的時候就一直說:“我們那裏的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學習都特別好,像你這樣小地方來的,學習根本跟不上,你必須得努力。”等等,但是,父親的“激勵”也就是在於告訴我要努力,從來沒有想過他應該幫我什麽。

子弟學校的好處就是大家都認識,班主任老師的丈夫是父親的同學,關係很好,在我上學之前,也認為我肯定跟不上,後來聽說當時還安排了同學幫助我,雖然老師是好心,但同學們就很煩,也成了欺生的原因。

上學幾周內,一次數學考試,三次物理考試,一次化學考試,我居然都是滿分兒,而第二名則都是隻有80多分。語文提問時,這裏的同學都是要翻著書邊看邊回答問題,而我的習慣是什麽都不看而侃侃而談。這幾次考試和提問,讓老師和同學都改變了基本看法。

可是,問題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在原來的學校,我是從初中三年級開始學的英語,而這裏是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學英語,我和人家有整整兩年的差距!而且,我到這裏上學時,已經是四月初,離六月底的初中畢業考試還有不到三個月,離決定是否能上重點高中的全市統考也隻有不到一百天的時間。

很幸運的是,到轉學前,我在原來的學校學習了國際音標和一些語法現象,比如現在時,知道英語和中文不同,有時態的問題,這個啟蒙,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個基本概念,使我得以在自己補習時,隻是融會貫通去學習新的知識就可以了,而概念的接受上並沒有費很大的勁兒。

轉過來上學兩周後,知道了自己的差距,當時好像自己也沒有什麽驚慌,也沒有什麽沮喪,也沒有去和父母老師求助,也可能是覺得他們也顧不上我吧,隻是知道自己有距離就要去追趕。

當時我們住在集體宿舍的筒子樓裏,我和父母親是兩個不同的房間,我的房間兼做廚房和儲藏室,各走各的門,好處是,我的行動可以不驚動父母。這棟單身樓,樓梯在樓中間,把樓分為兩部分,半棟樓是三層,半棟樓是四層,從樓梯上到四層,可以到三層的樓頂,三層的樓頂上鋪著大方白磚,非常幹淨舒服的大陽台,人們晚上閑下來經常上去轉轉聊聊天什麽的,而這裏,就成了我早晨學習的地方。

我和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借來她的1—5冊的英語課本,我記得非常清楚,是從415號開始,每天早上5點半準時起床,先把語法和單詞什麽的學了,然後念熟背會,然後是念課文背課文,因為起得早,又是樓頂大涼台,周圍沒有什麽住戶,所以我可以放開聲音大聲念書也不會打擾別人。每天都是把時間充分利用,在不得不下樓回家收拾吃早飯上學時才結束樓頂的英語學習,就這樣風雨無阻的堅持了我的英語的自學補習。

到了五月底,我的英語就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於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什麽的用法,不是很清楚,有一次英語課後問英語老師問題,她非常吃驚,發現我居然自己補了這麽多,挺感動的,後來在課程結束開始複習之後,就讓同學們複習,然後把我叫到辦公室,幫我把不定式什麽的這一塊兒補了起來,而且從此,我的事跡也成為了她激勵後來的學生的範例。

6月底初中畢業考試時,我的英語居然考了86分,是班裏的第二名,這令同學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因為4月份我的英語差的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同學們就要求看卷子,最後找出來說,在並列說法裏,我最後的and前,沒有打逗號,老師無奈,減了0.5分,所以初中畢業證上,我的英語成績最低:85.5分。

即使這樣,同學們還是不服氣的,因為老師給我補了兩次課,話裏話外就是老師在補課的過程中有漏題的可能,甚至有的家長也摻和進來(子弟學校的麻煩),說一些話,我也感到很委屈,可也沒有辦法去解釋什麽,也就沒有去在意,而英語老師則是找到我父親說:“你女兒實在是太棒了,理解力非常強,記憶力也特別好,能這麽快趕上來,簡直不可思議。”而更讓老師不可思議的是,和父親談了才知道,居然我家裏沒有幫我一點點兒,全是我自己補起來的。父親自然也是很高興,但好像也沒有太在意。

之後,就是全市統一考試,很順利,我考上了重點中學的重點班,同時,英語仍然是80多分,這次是連同學的家長們也服氣了,隻不過把教訓孩子的話變為:“你數理化什麽的比不過她,怎麽就連英語也比不過她呢?

2-2)高中一年級

高一的時候,我們從集體宿舍搬了家,到了家屬宿舍,同門進出,和父母是真正的意義上生活在一起了。

在一起了,生活上就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地方,比如父親認為我應該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不應該有絲毫的分散,會經常因為一些事兒訓我。記得一次他看到我用頭發卡子卷劉海和後部的頭發,他就很不高興,在我的房間裏走來走去地訓了我一個多小時,說我隻想著打扮,分心,不好好學習,今天是卷劉海,明天就不知道要幹什麽了,沒有誌氣,沒有出息,以後根本幹不了大事兒什麽的,我也隻能是很茫然地聽著。

這樣的例子很多,父親會因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衝我發脾氣,而他是那種嘴非常“黑”的人,他訓人,一般人都是承受不了的,單位裏,即使是450歲的男同事,被他訓哭的人不在少數。文革時大辯論,上千人的研究所,都是當年最優秀的知識分子聚集起來的,但根本就沒有是他的對手的,也因此,他得了“鐵嘴兒”的外號。所以,和他頂嘴,和他討論,基本上是自找苦吃,最後肯定是人格上受到根本的否定,隻有承受。

但在學習上,我還是很順利,沒有什麽落下的課程了,即使是英語,老師和同學都沒有感到我是後補上來的,成績也總是在最前麵,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學習上很專注,家裏時不時地有這不和諧之音,但基本上都是生活上的,還沒有幹涉到我的學習上,還能頂得住。

這時,各個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習了,開始各種各樣的競賽,每次考試都要排名次,而且每次都會把90分以上的叫起來告訴大家都有誰。我還保持著那種快速學習的方法,基本不用什麽參考書,也不做很多課外題,因此總是有比別人多的時間在玩兒,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我腦袋好不用功,但我自己知道,實際上,我就是那種注意力集中效率高而已,時間一長,是很疲勞的。

在班裏排名,基本都保持在前3名,偶爾也是第一第二的,很少會到第45名,父親單位裏在同一學校裏的孩子裏基本能保持第一。

各種競賽也都取得了好成績,數學競賽年級第一,化學競賽年級第三,但前兩名是補習生,應屆生還是第一,物理競賽第三等等。

同時,在保持這樣的成績下,每次考試,都能把考題錄下來,因此很受同學歡迎,基本上一考試完,同學就來我家裏要題,因為重點學校的題還是挺難弄到手的,而其他即使是重點校的同學,也很少能有富裕時間錄題的。

總的說來,因為學習上的順利,總的說來高一還是挺愉快的。學習對於我來說,還是非常快樂非常有興趣的事兒,隻要是和學習有關的事兒,都能讓我的感到很興奮,很快樂,聽到周圍人的讚揚,自然也能滿足我的那點兒可憐的虛榮心。

而噩夢則是從這現在看起來近似傳奇的愉快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