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癌求醫(八)
文章來源: Germine2008-07-30 19:14:36

打電話給朋友告知要去看放療醫生.朋友夫婦說在時間上他們剛巧可以安排,要和我們一塊去。我們覺得也好。人多可幫著一同記住,再可幫著一起提問題。

看病那天,我們趕著在約定的時間前到達候診室。等了有一個多小時才被叫到。護士很周到,從其他會診室拿來椅子讓我們四人坐下。過一會兒,一個實習專科醫生(fellow)來問我病史和家史。我重複著以前的敘述,心想我先前看過的外科醫生那裏都有我的病曆,為何不拿來看呢?就我自己講自己的事,也不一定每次都能講得一模一樣啊。我們也問了些有關以前檢查結果的問題和擔心的問題。這樣大約有30分鍾。實習醫生做完這些記錄後便說會把我們的問題帶給醫生,等醫生結束了手裏的病人後就會來看我們,便離開了會診室。

又等了30+分鍾,醫生來了,除了剛才那個實習醫生外,還跟著3-4個國際訪問學者或實習生,把會診室都擠滿了。從她的名片上看,她是個助理醫生(assistant attending),看上去挺活躍的,感覺比較容易交流。小時候從台灣來的,會講些常用中文。還講起剛去過北京作學術指導交流等等。

相互交流完後,她開始對我做檢查:內窺鏡,聽肺,摸頭頸。她說她也看了我的PET掃描圖象和檢查結果,再加上剛才的內窺鏡,鼻咽處是很clean。覺得先切除頸部腫塊方案是可行的。手術後,用IMRT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結合化療來解決可能殘留的癌細包。放療的重點包擴頸部發病區和鼻咽處,也會使用較小劑量複蓋頸部口腔等未發病部位。我問她先做放療是否可以。她解釋說我的頸部腫塊已蠻大了,用通常的放射劑量可能效果不大,則必須提高劑量,這可能對發病區造成危險,她不主張這樣做,也不想這樣做。

討論了有近一個小時。我當時隻希望她的決定不是出於外科醫生的先入為主和同行不忌的考量。

我和先生已基本上決定在此癌中心做治療,所以看來也就先做手術了。因和第一家醫院的放射主任的預約還在,我和先生還是想聽聽他的做法。所以我們還是去見他了。他建議先做放療,用通常的放射劑量對頸部和鼻咽處照射。如頸部發病區不變小,則提高劑量,甚至可以翻倍。聽到這裏,我倒是真的有點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