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了不由娘”表達了什麽觀念?
文章來源: 深山蘭2009-11-25 09:55:53



許多人恐怕都知道這個俗語:“兒大了不由娘”。這個俗語表現出什麽樣的觀念?

首先,這個俗語的發明者認為:一、娘(父母)有權控製兒子(下一代)的一切。二、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其母通常包辦了他的一切,包括他如何行事,如何講話、等等、等等……。三、兒子大了,一般不再讓其母支配他的一切。這時,其母才有“兒大了不由娘”這樣有幾分辛酸、幾分無奈的感歎。

這個俗語說明了漢文化熏陶下的一部分人對下一代專橫和愛的感情的混合體。

一個個體小生命,在他很小的時候,一切都需要成年人照顧。父母通常會養成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僅是生物上的——年齡比那個弱不禁風的小生命要長。隨著那個小生命身體和智力的慢慢發育,父母應慢慢地交給他一些和他智力水平相適應的自主權。恰好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文化中,某些父母沒有這個改變和調整。他們基本用不變的思維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子女。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子女。當子女長到一定的時候,表達自己的願望比較強烈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衝突就經常的發生。通常情況下,是子女作出讓步為止。有的父母竟這樣蠻橫地強調:孩子是我生的,就該聽我的!這真是無法再蠻橫了。生物上的優勢竟要化為社會上的優勢。完全把孩子看作是沒有自由意誌的,並把成年人思維及追求不折不扣地強加於子女。

自然,不同的父母在此點上,表現也是不同的。有的父母就做的比較好。那就是所謂開通的父母。

當子女慢慢成年,特別是品性剛強一些的男子就不再想像以前那樣繼續受父母的控製時,那個感歎“兒大了,不由娘”就冒了出來。

有些人把自己對子女的專橫和獨斷說成是對子女的愛。這是故意在混淆概念。對孩子沒有基本的尊重,完全無視孩子的意誌,這根本不是愛,而是用動聽的言辭來掩蓋自己的蠻橫。華人動輒把父母的此類行為稱作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真正可憐的是誰?從文明的角度看,那樣的父母確實可憐,而他們的孩子更可憐。他們經常是被父母當作沒有意誌的生物,那還不可憐?

把自己的蠻橫當作是對子女的愛,此類的行為後果就是子女對父母很少尊敬。有人作過抽樣調查,說什麽樣的民族的孩子把父母當作最受尊敬的人都比例是多高。這裏,我就不去引用具體的數據了。也不去作進一步的評論了。

願那句話“兒大了,不由娘”在我們的文化中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