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花草情結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6-04-18 04:00:55

從記憶起,就知道母親很喜歡在家裏種點什麽。

 

那個年代,自留地不允許,這是資本主義尾巴,但在家裏弄幾個“自留碗”,是別人管不了的。所謂“自留碗”,是我自己取的名字,就是用廢舊的搪瓷碗,裝一點泥土,種一些韭菜或小蔥,就算是“家庭種植”了。因為是平房年代,戶外都是空曠的草地,家裏也會散養一些小雞。母親早上放小雞們出去,晚上小雞們就會自己回家。這算不算是資本主義尾巴呢?好像沒有人管。

 

那個時候,幾乎沒人在家裏養花草,因為這也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但住在郊區平房的時候,附近都是人民公社的農場,泥土是很多的,隨便弄一些就可以了,而且家裏也是泥土的地麵,還沒有到有水泥地麵的年代。掃地的時候,很容易揚起灰塵,所以,父親就要口含一口水,向家裏的地麵噴水,然後才能掃地。

 

到了80年代,我們一家住上了全市第一批樓房,那個高興啊!整個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開始穿的確良的衣服了,有了“三轉一響”等等。而家裏的最大變化,就是開始有花花草草了,給家裏增添了富有生機的綠色和彩色。

 

記憶最深的,就是母親親手栽種的太陽花。那時,已經有花盆了。每天早上太陽出來後,太陽花會自然地打開,黃色的小花,一盆會有幾十朵,非常豔麗;到了下午太陽落山後,這些小花會挨個收起來,臨時關閉了。第二天,又會重複昨天的故事。記得我小學時期的作文,就寫過這一篇。

 

當時,外婆與我們住一起。除了花草,母親專門喂養了一些小金魚,什麽水泡、墨龍、五花、珍珠等等,五彩繽紛的,非常漂亮,是工廠的一位師傅送的,給外婆增添了更多的“家務事”。父母親還在每個星期天,騎自行車去郊區給小金魚弄蠓子,一種很小的水蟲,小金魚最喜歡吃。當然,回家之後,還要把野外弄回家的蠓子,用鹽水消毒洗幹淨,免得感染小金魚生病。

 

後來,家裏又有了紫羅蘭和吊蘭。我喜歡紫羅蘭,開紫色的花,我澆水,還寫過一首小詩。姐姐喜歡吊蘭,放在她房間,由她照看。搬家後住的四合院,家裏又增加了文竹、水仙、仙人球、仙人掌等等。最大的變化,就是把金魚換成了貓咪。這兩個開始在一起就不能和平相處,隻好二選一了。

 

後來又搬過兩次家,每次搬家,陽台就會大一些,家裏的花花草草也會多一些。母親看到這樣大的空間,就是喜歡利用這些空間種些花草,高矮不等,花色各異尤其是母親講解植物葉片的時候,就像植物學老師,什麽對生、互生等等。當然,春節前,也會在陽台掛滿臘腸和醃製的雞鴨魚肉。姐姐抱怨說:每次想問問花香,就感覺不對勁兒,有肉香的花草嗎?

 

那個時候,我已經上高中了。家裏的花草品種很多,絕大多數都是我原來沒見過的,什麽龜背竹、劍蘭、金邊蘭、迎春花、金橘樹等等。還有一些花草,我現在也不記得是什麽名字。

 

單位福利分房後,陽台更多了,又是一樓。父母親與我們住一起,又是新裝修的房子,家裏有一些味道。這時候,家裏的花花草草主要是劍蘭、蘆薈、仙人球、吊蘭、文竹等,前前後後的窗台上,都擺滿了。而且,一樓窗子前麵有一塊地,本來就是種植花草的,可單位沒人管理。母親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一株葡萄,就種上了,父親還搭建了一個葡萄架,非常醒目而且美觀,就在這個馬蹄形的單位大院裏,成為一道風景。

 

第二年,竟然就開始長出葡萄了,可開始的葡萄就是酸溜溜的。後來的葡萄還真不錯,可等我想去吃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這個院子裏人很多,就算是大家分享成果了。父母親看到這樣的情景,也是十分開心。這不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嘛!

 

現在,步入老年的父母居住在另一個大院裏,陽台上還是擺放著蘆薈、蘭花等植物。休閑的時候,父親拉一曲二胡,母親在一旁澆水,生活還是那麽愜意。當然,人老了,多少也會生病,但在這樣的環境中陶冶性情,平和心態,是調理身心最好的方式。

 

正如母親所說:花草一春,人活一世。這樣的相伴,才會覺得人生所經曆的春秋,是多麽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