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變遷(84): 嬰兒用品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2-03-14 19:42:36

 

 

父母親回憶,我小時候睡過搖窩(即搖床),一米左右長,剛好放下不會走路的嬰兒。木製的嬰兒床,四個角有雕花的手柄;最下麵的兩根橫的“落地腳”呈弧形,搖動的時候,整個搖窩可以左右搖動。據說有的嬰兒不搖不能入睡,我大概就是這一類的。後來上大學聽老師講,這樣搖晃,對嬰兒大腦發育有影響,因為震動比較強烈。

 

後來,城市裏麵,尤其是大城市的幼兒園都改用搖籃。一個很大的育兒房,中間有一排或兩排吊著的搖籃,一般一排是10個左右,兩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保育員或阿姨隻要推動一端,整個一排都會同時搖動,很壯觀。而農村的家庭,則是單個的搖籃,也是吊在天花板上。

 

一家人上街時,父親就把我背在背上,然後用一根很長很寬的背帶把我係在他身上,就是“打背包”。這個印象特別深刻!

 

我小時候還坐過枷椅(子),也叫“嘎椅子”,一種木製的內圓外四方結構的“枷鎖”,專門給不會走路、或者學習走路的孩子用的。這就解放了大人,大人們可以做家務事了。因為枷椅的麵板十木製的,可以擦幹淨,吃的東西就放在上麵。兒子小時候也用過,一直保留著,古董啊。

 

去雲南、貴州、四川出差時,看見過背簍。宋祖英唱的《小背簍》,就是描述的那樣一種情景。這東西也隻是適合山區的家庭,被孩子進城買東西,回家時,就把東西放進背簍裏,孩子就抱著。湖北湖南山區也有。

 

    到了兒子這一代,最早使用的嬰兒床是鐵製的,下麵不是弧形的“落地腳”,而是6個萬向輪,可以在房間內到處拖動,很省力。兒子學走路是,用的是“學步車”,上麵類似於枷椅(子),下麵則是5個萬向輪,可以到處“遊走”,撞到哪裏就是哪裏,反正不會摔跤,也可以訓練腿力。

 

再後來,就開始用嬰兒車了,主要是上街、逛公園方便,不用大人抱著、背著。當時買的嬰兒車很先進(現在看來就很落伍了),前麵一對輪子是萬向的,後麵的拷靠背下麵可以放雜物;前麵的頂篷可以折疊。不過,可以準備一塊塑料布,擋風雨和陽光,甚至灰塵。有人說,如果不擋灰塵把孩子推在大街上走,孩子就相當於“吸塵器”。現代的嬰兒車,一般都有全封閉的塑料罩。

 

會走路之後,就搖買童車了。開始的童車是4個輪子,前後各一個,與普通自行車一樣,隻是後輪的左右各增加了一個輔助輪,以保持平衡。兒子騎過一段時間,就把輔助輪拿掉了,可以騎車了,一直到上小學。再後來,就買真正的自行車了。

 

到了90年代後期,家庭最先使用的是“嬰兒籃”,把嬰兒放在一種比普通買菜的籃子略微高檔的專用籃子裏麵,當然,要墊上毛毯之類的棉織品。這種“嬰兒籃”隻適合一歲以前的嬰兒,母親上街時可以掛在肩上,或提在手上;進入商家時,可以放在台麵上,走時記得就行了。相對於背著或抱著,又是一種風景。

 

現代的嬰兒用品就很多了,比如很多家長使用吊兜,這是人類學袋鼠的最直接結果。把嬰兒放在胸前很安全,麵對麵交流。

 

    再談談尿布。我那時代,使用的都是棉織品,甚至還有綢緞,比較潤滑、柔軟,適合新生兒;還可以重複使用,很節約,很環保。兒子這一代,使用的是女生夜用衛生巾,或者在醫院買的新生兒一次性尿布,比較貴的那種,好像是進口的;而當時,市麵上還沒有大眾化的一次性尿布。現代的一次性尿布就很多了,比如尿褲套、全棉嬰兒尿布、防水襯墊、嬰兒紙尿褲、嬰兒尿不濕、尿不濕伴侶等等。其實,還是棉織品最好,很多嬰兒的皮膚對一次性尿布過敏。

 

在國內時,孩子自己帶,很多產品的質量問題,都是自己解決;當然,遇到產品質量問題,也沒有人會來解決。而到了加拿大,經常從電視報刊上了解到加拿大人對嬰兒產品的重視,對公司的產品格外“挑剔”,似乎覺得加拿大人從來不用自己解決生活中的這類問題。比如,前幾年中國兒童玩具含鉛量超標,我們也就是一直這樣使用的,也沒有發現中國孩子有什麽問題。最近,加拿大還發生了百頁窗窗簾的拉繩,將孩子頸部纏繞致死的事件,家長控告百頁窗廠家;加拿大召回危險嬰兒圍欄(Evenflo Top of Stair Plus Wood Gates公司產品)、嬰兒搖床、奶瓶等等;美國召回有窒息危險的“問題吊兜”(WendyBel-lissimoslings)等等。

 

在商品經濟社會裏,西方人認為,自己花錢就應該值這個價,顧客就是上帝,產品都有保修期,尤其是嬰兒產品的質量應該是第一的。相比之下,中國人對於嬰兒產品的質量問題(比如三鹿奶粉)就顯得麻木很多。東西壞了,扔掉,再買一個。誰會去找廠家?誰會理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