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變遷(2):點心袋、點心包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1-10-13 12:30:06

“六·一”兒童節,是童年時期僅次於春節的美好期待。

 

“六·一”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1942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1日為國際兒童節。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1日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5日、女兒童節33日;此外,還有1115日“七五三”兒童節。瑞典也把兒童節分得比較細,每年的87日是“男孩節”,又稱為“龍蝦節”,意思是鼓勵全國的小男孩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1213日則是瑞典的“女孩節”,又叫“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傳說中專門保護女孩的女神,每到這個節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樣,為其他孩子做好事。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4日為中國兒童節。自從1949年確立6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12月宣布: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7天(是嗎?)。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六·一”前夕,學校就開始發放節日點心袋。最初的點心袋是牛皮紙做的,裏麵有水果糖、薄荷糖、餅幹、蛋糕等等。雖然不是很多,但畢竟不是吵鬧著向大人要的,是學校發的;到了小學畢業時(我是沒有畢業的),點心袋就換成花花綠綠的彩紙包裝了,有很多動物圖案的那種,好像點心的花樣也多了,有牛皮糖、高粱飴、棒棒糖、山楂片、長餅幹、圓餅幹、蛋糕等等。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到了“六·一”前夕,鄰居家的小孩也是提著點心袋回家。嗬!點心袋變成塑料袋包裝了,而且還有手提的把兒,整個一小手袋!再瞧瞧裏麵,巧克力、奶糖、棉花糖、華夫餅、夾心餅、小饅頭、蛋糕、果凍等等,饞死我了!一個小丫頭還曾經“送”我一顆巧克力,現在她還記得,QQ聊天時還說呢。

 

兒子出世後,“六·一”的點心袋,都是爺爺奶奶買的。那時的點心袋也是塑料手提袋,變化不是很大,但裏麵的“內容”則是專門挑選的,如QQ糖、跳跳糖、口香糖、夾心巧克力、32夾心餅、可口可樂、肯德基炸雞腿等等。兒子上學後,學校已經不用統一給學生買點心袋了,因為學生的口味差別太大,市場上的食品也是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我所在的單位,每年給職工家屬小孩統一發放“六·一”點心袋,而且是小書包式樣的,可以背在身上,走哪兒吃哪兒。兒子對這點吃的東西已經不是很看中了,還不如自己拿錢上街去買了,或者送他一張遊戲光碟;點心袋裏的東西,隻有被我消滅掉了;至於兒子在吃的方麵,幹脆就去餐館吃一頓得了,簡單!

 

在加拿大好像沒有聽說過“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倒是在想,孫子出世後,我會給他/她買些什麽點心,因為多倫多的食品實在太豐富了,中國的、德國的、印度的、日本的、意大利的等等。吃對於兒童來講,永遠是第一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