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雄心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1-03-03 18:34:19

中美博弈,並非自古就有,而是近幾十年來才開始出現的。除了“1949年開始的中國紅色政權統治中國”,並且“近30年內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成就與突破”這兩個根本原因之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中國高層所製定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管理措施,將過去一個保守、向內、消極、被動的舊中國,逐漸轉變成為一個開放、外向、積極、主動的新中國。這使得美國的高層開始感到來自古老東方的巨大壓力。這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替代美國的霸主地位。

雖然中國大陸在人權問題上與西方社會不和群,但中國的人權改善的進程也是一直在進步。尤其是最近胡溫也明確表態:中國在人權方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然而,這人權是與經濟相關聯的。經濟高度發達的歐美國家在人權問題上都做得比較好(但並非所有方麵都做得好)。在中世紀(約395年-1500年),中國的科技與經濟發展都比戰亂的歐洲強,很多年都一直是世界首富。另一方麵,中世紀的中國(尤其是唐宋時期),雖然中國的人權狀況並不佳,但遠比歐洲強;美國在發展早期,人權狀況也不咋地,更不用說當今美國的人權狀況也不是十全十美。這也就是2011年初奧巴馬麵對胡錦濤不敢重提人權問題的主要原因。

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傾向於外向重視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尋求外部世界一切對美國人最有價值的東西為己所用,甚至可以動用軍隊或間諜;美國人富於想象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整個思維方式比較開放。向外開放性思維導致美國人求變的心理和好動的性格,好動好變好強好爭”,成為美國人思維和性格的特征。當今世界,美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策”和“平演變政策等都是美國人向外開放性思維的真實寫照。美國人之所以可以將他們擬定的“普世價值觀”強加於世界一些國家(比如伊拉克、阿富汗等),這與美國強大的美元經濟和軍事力量是分不開的。

相比之下,中國古人的思維方式的確是比較保守的,將思維對象指向自身而不是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界、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重視社會治理,探究“治世之道”,不注重探求、改造和征服外部世界。儒家在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反省人的社會本質,道家在人與自然的統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這種返回到人自身的本位傾向是內向性的思維方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哥倫布向外探險充滿了殖民味和征服欲體現了個人奮鬥和開拓進取的精神;而鄭和下西洋隻是為了彰顯大明威風。

鄧小平在製定中國經濟改革政策的同時,也製定了一個“晦光養韜”的複興策略。這是中國人轉變思維方式的一個裏程碑!這個“晦光養韜”,從表麵上看是一個“懦弱”的政策,但實際上隱藏著殺機。因為“革命尚未成功”,中國並不強大;一旦中國強大了,美國必定要被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這一點,美國人是十分清楚的。如果說美國人可以占領印地安部落的領土而獲得世界的認可,那麽,中國人也可以削弱美國統治世界的勢力而獲得世界的認可。國際法是人為製定的,這個世界依靠實力說話!

中國近30年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從全方位開始影響或動搖美國的霸主地位,讓美國人明顯感覺到“這一危急時刻”來臨的時間已經是迫在眉睫。“一山不容二虎”,美國過去幾十年對中國的“圍追堵截”,讓美國人憂心忡忡,一直就擔心:總會有那麽一天,中國人會回來算總帳!從中國人收購世界開始,中國巨龍的雄心已經展示出來。雖然中國人仍舊表示“晦光養韜”,但美國人已經開始不信任中國人了。所以,現在的美國人總是認為中國是個威脅,但也黔驢技窮。

再過30年,那時候的美國人以及歐洲人必定會說:中國偉大,我們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