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舞三國
文章來源: 紅袖飛刀2008-09-24 02:37:44

伸出顫抖的雙手,推開曆史緊閉千年的城門,戰鼓連天,旌旗怒展,我終於找到了你——在風中,也在我心中亂舞的三國!

三國是寂寞的,若不是如此,曆史的版圖上,它又怎麽會在四百年大漢之後,三百載盛世大唐之前僅僅占據了短短數十年的風華?但正是這一段短短的寂寞,卻無聲地演繹著曆史銘文上最蕩氣回腸的傳奇。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麽能不懂寂寞?”的確,我不是英雄,但我讀了三國。我不是英雄,但又在那段蕩氣回腸的傳奇裏,讀懂了那份不屬於大漢,不屬於大唐,甚至不完全屬於曆史,隻屬於一段精彩紛呈卻又說不清,道不明對錯的寂寞!

我是一個愛書的人,喜歡那種書中散發出的油墨氣息,有種清新、幹淨的味道。所以每每遇到了好書,撲在書麵深吸一口氣,一陣墨香飄過後,便會渾然忘我地徜徉在字裏行間,全然不顧外麵發生了什麽。然而,我所看到的書中曆史最久遠的還要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年,用了整整三年,才讀完了那兩本不算太厚的書。這並不是我不能看長篇,一部寫盡光陰荏苒的《亂世佳人》,厚厚三本,我也隻用了一個月,而更何況三國也不算太厚呢?可是,沒緣由的,我硬是拖了三年才啃完了這個“三分天下,逐鹿中原”的古老傳奇。讀三國,不似易中天老師讀地那麽慷慨激昂,也不私冰心老人讀得那麽義憤填膺,《三國》我讀得很冷靜,也許一頁一頁從心裏翻過會留下感慨,但卻沒有那麽多的衝動。因此,一部大開大闔、嬉笑怒罵的《三國》也僅僅賺過我一次眼淚,不是為雲長敗走麥城後的英勇就義,也不是為急仇雪恨的張飛暴怒惹至殺身之禍,更不是為先主白帝城托孤的推心置腹,而是為了孔明那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出師表》,字字千鈞,足以撥動起塵封已久的心弦。當讀到“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一切對蜀國的感傷湧入心頭,那種對關張劉相繼離世的悲涼全湧了上來,仿佛潮水湮沒了礁石,一發不可收拾,淚如雨下地感傷著。並不是說我有多麽喜歡蜀國,知識看著他們一路走來,從“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到“哭祖廟一王死孝”,多少風雨,多少心酸,多少爾虞我詐,多少功成名就,又看著他們踏著曆史的悲歌,背影消失在視線的盡頭,千數輪回,夢終還是滅了、滅了……烽火連天吞日月,塵埃落定歎蒼生。三國歸魂,曆史的車輪碾過,已經化作鏡花水月,蜀國能怪誰麽?能恨誰麽?是曹操,還是孫權?是呂蒙,抑或是陸遜?是阿鬥沒?司馬氏麽?不能,而且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曆史不在乎對錯,年華就如流水一般匆匆滑過很容易就彌漫到幹涸,曆史永遠不能將一切推翻,從頭再褪為白紙。歎氣,也僅僅是在已經寫滿滄桑的畫布上吹過一陣來去無蹤的微風。亂世出英雄,戰火綿延的三國造就的不僅是一段傳奇和數不清的英雄人物,那些興亡勝敗,也早就鐫刻在時光的碑文上。雖然有關雲長五官六將,千裏尋兄的義薄雲天,有趙子龍七進長阪的英勇無畏,有馬孟起大破曹營的神威震世,雖然有郭嘉定計遼東的運籌帷幄,有孔明火燒赤壁的談笑自若,有陸遜智破連營的驚才絕豔,那是何等泣鬼驚神之勇,經天緯地之才!可最終都化為塵土,漫漫長江之上,隻留一行鴻雁穿雲而去。英雄也是寂寞的,英雄末路更加蒼涼,他們在自我中演繹著翻雲覆雨的一幕戲,從一開始就是悲劇,那是無論如何都翻覆不出亙古的悲哀,一種輪回的宿命。而人若棋子,在曆史的棋盤上黑白縱橫,勾心鬥角,可最後,都隻有一個結局——時光流過,所有的一切都被洗落一地,重新開盤。日更月替,山易河改,分分合合乃是冥冥中注定的結局,同時也是早就被安排的開始。掩卷沉思,我們無力去改變什麽,隻能從文字中想象當年的金戈鐵馬,亂世風雲,隻能試著去接受,去感慨,去體會,去融入說不清是與非、道不明對與錯的三國!我們可以憤怒,但不要指責曹操陰險狡詐,若沒有一點陰險狡詐,何來橫掃袁紹,席卷中原的霸業?我們可以扼腕歎息,但也不要埋怨劉備近乎固執的仁慈,新野一役的與百姓同行讓多少讀者的心如在弦之箭一樣緊!可也正是他,才讓當時的黎民感受到硝煙盡頭的一線曙光。我們可以冷然相對,但也別氣孫權的兩麵三刀,即使他殺死關羽,也間接害死張飛,以至加速了整個蜀國的破滅,也不過是當時的一種治世之道。曆史既然為我們譜寫了這一段傳奇,當然會為它塗抹上各種色彩,故事的本身並沒有對與錯,我們隻好全部接受——即使我們隻願意品味陽光,但抬頭的同時也必須麵對烏雲。浩然如水,大氣磅礴的一段三國史,就那麽在我的不解 ,感傷,迷茫,歎惋中如光影般掃過心田。曲終人散,一舞既罷,這亂舞的三國,終於也從我的腦海中揭過最後的一個畫麵,魏蜀吳的幾多沉浮幾多風雨終歸寂靜,千年過後,如碧落黃泉,留下一首不知是無奈還是悸動的殤歌。正是:

興一歎,亡一歎,

流光荏苒笑青山,

回首意闌珊。

 

瀟水寒,湘水寒,

姑蘇台上空憑欄,

弱水路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