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抗戰神劇”的真鬼?
文章來源: zd3y2018-01-29 05:48:30

不知什麽時候起出現了“抗戰神劇”這個名詞,用來調侃,譏諷一些拍攝不真實的抗戰電視劇。 其實,說的那些劇 我一個也沒看過, 因為一旦有不真實的劇情表演, 我就看不下去了。

現在的電視劇, 粗製濫造的很多, 以 牟利為目的的劇作者, 投資者太多了, 尤其是港台劇大量輸入, 占領市場的情況下, 內地一些人也就坐不住了。

其實, 誇張, 滑稽, 荒唐的表演首魁非港劇莫屬,那種假打假鬧就是港劇的特色, 從港台劇《 射雕》 火起來起, 這種滑稽荒唐表演就司空見慣了, 這也迎合了不少觀眾的審美觀, 說實話, 很多觀眾也是不在乎那些失真的表演的, 就如《射雕》,《 霍元甲》 《 陳真》等大受歡迎的現象。

以前, 內地影視劇是沒有那些空中飛人, 飛簷走壁,假打假鬧這種現象和鏡頭的, 近些年就多了起來, 很難說不是受了 港台劇的影響。我是很不喜歡這類表演和特技的,例如《 臥虎藏龍》中人體 橫在竹子上的打鬥, 有可能嗎?那些飛人鏡頭, 誰不知道是鋼絲吊起來拍的?但這些特技鏡頭確實迎合了部分觀眾的胃口。 前不久那個神神兮兮的《三生》, 不也大受 歡迎嗎。

文化作品有誇張,虛構和編湊, 這是不爭的事實, 可以說所有文學, 影視作品多多少少都有虛構的成分, 好的作品,虛構的巧妙,編寫符合一般邏輯, 基本事實不違背曆史真實, 合乎眾人的心理, 這就是好的。 如《西遊記》, 有誰確信 那些故事都是真的發生過? 還是能認為那些悟空和二郎神變來變去能夠是真實發生過的? 當然這屬於神話故事, 和其他不能同論。 就說現代的影視劇, 好作品也是很多的, 拿電視劇來說, 從早期的《 渴望》 萬人空港,後續的四大名著的改編, 尤其是82版《紅樓夢》堪稱精品, 現代劇《 闖關東》, 《大宅門》 , 《喬家大院》,到軍事題材的《士兵突擊》《亮劍》等, 都是好的作品 。 近年的好作品也很多, 我比較喜歡的是人文曆史作品, 如《平凡的世界》 《 白鹿原》等。但近來太多的作品給人給人有粗製濫造的感覺。 話說回來,就是好的精品, 那個沒有虛構和誇張?如果都拍成紀錄片, 有可能嗎, 有觀眾嗎?

回頭說“ 抗戰神劇”, 一些羅列的那些神劇情節, 比如將港劇中那種飛簷走壁, 所向無敵, 橫掃一片的特技鏡頭用於抗戰這類嚴肅題材是不合適的。比如那個口吐 什麽神箭殺敵的鏡頭, 也確實太滑稽了。 但有些情節, 也許是觀眾的背景知識不夠的誤解。

有人提到遊擊隊披著濕棉被檔子彈進攻的鏡頭, 其實這個不能算太誇張,棉被打濕是有很好防護效果的,抗戰中這種土辦法確實有過應用。 遊擊隊士兵利用棉被加濕土組合的土法防禦子彈,該方法將三張棉被一層層打濕並在中間填上泥巴,然後蓋在單人身上或者釘在四方桌麵上由人抬著往前衝。雖然方法簡陋,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抵擋50米以外的38大蓋射擊,並且材料易尋,可供遊擊隊大規模使用。後來,又有人將這終設計改進到了手推車前麵,使之變成“土坦克”掩護步兵衝鋒。該方法推廣後,遊擊隊傷亡率大大降低,。後來,在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運送傷兵、物資的車隊也多采用厚棉被加濕疊加的方法抵禦越軍的冷槍偷襲。

棉絮打濕後, 張力,抗衝擊力大大增強,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降低傷亡率。現代一些防彈背心, 坦克複合裝甲, 就是利用纖維的抗衝擊力設計的。當然, 就和防彈衣一樣,濕被子也不是金鍾罩,說能擋 機槍子彈就過頭了。

虛假, 誇張的特技鏡頭絕不是抗戰劇獨創的, 也不是隻有抗戰劇才獨有的, 幾乎所有的戰爭片, 無論中外, 無非就是塑造一些超人, 超自然的”超人““神人”“勇士“ 來吸引觀眾, 其誇張程度和手法, 是抗戰劇遠遠不能 企及和比擬的。 可為什麽有人卻偏偏拿抗戰劇說事?無非是別有用心罷了, 一些中外反華反共勢力, 哈日媚日分子借用這個噱頭詆毀中國人民的抗日功績,打擊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罷了, 普通看官們不喜歡看就不看, 可別跟著別有用心的人瞎起哄了。

 

盤點“手撕鬼子”等抗日神劇導演:大多出自港台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5_04_10_315405_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