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大不同之6“老外有特權”
文章來源: 夕子2008-12-22 20:27:18

10月底到11月的《北美時報》係列連載(《旅行陷阱》到《感受國內的‘大爺文化’》、《把我狠狠卷進去的‘人際漩渦’》、《小朋友的校園故事》)

在刊登的期間,夕子也陸陸續續收到不少讀者的來信;大家紛紛講述自己回國時的種種“遭遇”和經曆的故事;麵對這麽多踴躍的讀者來信和讀者故事,也讓夕子想要把這個“回國大不同”作為一個持續下去的窗口,為一些準備回國小住或是徹底“回流”的朋友提供一些相關資訊。

在上周和本周,夕子分別收到來自溫尼伯的PRINCESS和來自多倫多的穎穎的來信,她們用切身的經曆為你講述幾個關於“老外在中國”的故事——

想不通的PRINCESS


我是在美國出生的所以中文說得不是很好,但是總歸還是中國人。在我21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了兩張回中國的機票,給我和男友一起回去看看。在北京,一次我先出去吃飯,飯店的服務員對我愛答不理的,摔了一雙筷子就走了。不一會,男友來了,服務員的態度馬上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立馬撲上去又是擺餐具又是送菜單,末了還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問好;最後她用了一個微笑完美地結束了本場表演。這場讓我目瞪口呆的表演,隻是因為男友是個高鼻子藍眼睛的“老外”。

PRINCESS說“Is this how Chinese people treat their own kind? Prejudice against their own people?”雖然這句話有些偏激,但是有相似經曆的夕子也不得不讚同一些她的觀點。

PRINCESS在信中繼續講道:“此次回國,我和爸爸弟弟去了歡樂穀。在熱鬧的遊樂場裏,幾乎每個遊樂項目前麵都有一個牌子“從這裏,您需要等待一個小時”,很類似在多倫多的WONDERLAND。我們繞了好幾個圈才找到了隊伍的起點,等到排到“1個半小時,1小時”標識的時候,我和弟弟已經累得癱倒在地上。此時,有一群看上去十五六歲的外國學生從遠處走過來,看著這麽長的隊伍,他也是倒吸了一口氣;不過其中有個男孩子對其他的人說了半天,終於有個人笑了笑然後說:“Watch this.”他向著我們一樣有些疲憊的遊客逼近,我沒有聽見他說了什麽,但是很快一群男生就插隊進來。


更奇怪的是,居然整隊長龍無人發一言。我心想,這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啊,就被他們這麽插隊插進來了麽?中國人不是最討厭插隊的呢?就連在地鐵上擠別人一下、誰先上地鐵誰先搶座位都會轟轟烈烈地大吵一架,為什麽現在沒有一個人開口呢?記得我和弟弟在看一場足球比賽的時候,因為弟弟不小心把腳架在前麵人的椅子上還被狠罵了一頓,雖然我們道了好幾遍歉,但是仍被人揪住好好教育了一通;還嘮嘮叨叨“現在的年輕人怎麽都這樣?”而這幾個外國小孩不僅僅應該是別人眼裏慣壞了的“年輕人”,更是破壞了中國人最重視的先來後到的道理。為什麽他們得到的不是指責而是微笑?

雖然我回來後跟朋友抱怨此行的一些種種經曆,但是得到的卻是一片搖頭的反對之聲;其實,真的要等你親身經曆了,才能體會我說的這些偏見。


更加想不通的穎穎



我是一個在中國出生長大後來移民加拿大的女孩子,在加拿大9年。今年秋天回國的時候,除了每天霧蒙蒙的天氣街道上爭先恐後與公共汽車和行人爭道的各式摩托車電動車之外;還有一個讓我感覺不習慣的是在中國倍感優越的老外們。

先不談我自己的經曆。我有個朋友出席一個商務會議,在下午的時候因為論壇議程進展的差不多了,而且因為單位裏有事我就稍微提前了一點離開了會場,在出酒店大門的時候,正門門口圍集了很多人,似乎在等候迎接什麽重要人物到場,於是我選擇了右邊的玻璃腳角門出去,這裏先說明一下:當時我右手拿著論壇會場發的一大袋資料,包括會議安排表、會務刊物和一些宣傳冊子之類,左手拿著我脫下來的大衣,因為會場裏麵很熱,我就把外麵的大衣脫下來拿在手上,還背了一個自己工作出行隨身背的大包。

當時,我以為這個玻璃轉門和我走過的很多自動轉腳門一樣,人一靠近它就會自動感應轉起來,然後我就可以順著出去了,誰知這個門不動,要人去推才會轉,我正在思考把右手的東西交到左手上然後去推門時,這時我隱約聽到後麵有人在用英語說什麽,語氣也不太好,緊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感覺有人走到我後麵,並發現玻璃門急速而突然的轉動起來,我一個趔趄右腳被門別著摔出門去,還好我反應比較快,被摔出門後定了幾步沒有摔到地上,我一扭頭,一個裏麵穿襯衣,外麵穿著深色西服,肥胖不堪挺著一個大肚子的大約四十多歲的外國男人,粗魯地推開玻璃門,顯然是他讓我差點摔出去的。我惱怒地看著他,看見他快速走到凱賓斯基門口一輛白色的汽車前,拉開駕駛門用挑釁的眼光看著我,滿臉的優越感傲慢而非常粗魯的語氣對著我說:Lazyyou are so lazy

我被激怒了!!

在被極度侮辱的感覺下,我感覺自己被氣極思維短路了,學了那麽多年的英語,隻蒼白地對他說了一句:youare so impolite 可是對方完全沒有絲毫的歉意和友好的樣子,嘴裏還在嘟噥著什麽,並一遍遍重複Lazy

我原以為他有很急的事情,可能著急要出門所以貿然推門,可是我看見他靠在打開車門的車旁邊,並沒有急著離去的意思,於是我快步向他走過去,但在我走近他時,他卻發動車迅速轉入酒店出門右邊的地下車道裏跑了。

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傷害了,不單是為我自己。


這個肥胖的外國男人,當看到一位女性因為手裏拿滿東西而一時騰不出手推門時,不是發揚所謂他們的紳士精神給予幫助,而是粗魯的惡作劇般地用門傷害她,而且事後還挑釁地表現自己的無與倫比的優越感和傲慢!我是否


 

回到穎穎:“我買的機票是上海到多倫多的直飛;從在機場CHECK IN 開始,因為乘坐本班飛機的人很多,大家都在排隊等待;在排隊的入口處有個機場的服務人員負責分流乘客隊伍;商務艙和公務艙的在左邊,經濟艙的在右邊。我在排隊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隻要是看起來華人麵孔的人,就會自動被歸為右邊的隊伍;而高鼻子的老外基本都會被歸到左邊商務艙的位置,而且服務態度明顯不同。我前去谘詢一下飛機的起飛時間,就被機場服務小姐一臉冰霜打回去;而旁邊的老外詢問同樣的問題,小姐明顯臉頰發紅然後熱情地用很生硬的英語一遍遍解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排隊登機,有些老外拖著隨身的小行李,看到排隊的隊伍,徑直就往頭等艙的隊伍中走;所以導致了一幅很有趣的畫麵。頭等艙這邊就都是黃頭發的老外;經濟艙都是黑頭發的中國人。我在一旁看得很納悶,這個飛機有這麽多頭等艙的座位麽?

等到登上了飛機才發現,那些排在頭等艙隊伍的老外,有三分之二都是坐在經濟艙的;至於他們為何無視經濟艙和頭等艙偌大的標牌,如果不是不認識英文,那就是被慣出來的“優越感”已經深植入他們的心中了。

我想起自己因為工作關係間接接觸和聽到的一些老外們,來中國就是兩樣:一是收錢,二是來投錢,投錢後也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走。

來收錢的那些老外們,舉著手裏所謂的產權、專利大棒,隻要中國的企業和公司涉及一點點和有關無關的技術,就要來收費了,中國的DVD企業現在死的一家不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這裏,本人沒有反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意思,但是很多東西不是表麵所謂的知識產權那麽簡單,在這些西方國家這些老外製定的遊戲規則麵前,中國企業和中國的打工者,隻能靠生產服裝、玩具賺取來料加工費,為沃爾瑪這些黑心企業提供最廉價的商品外,還要幾次三番遭受“反傾銷”的罪名而把最後一點可憐的微利也剝削走。

來投錢的那些老外們,打著漂亮的幌子說來中國投資建廠,可是除了留下一堆又一堆的環境汙染問題,還有偷逃稅問題,其餘什麽都沒有給中國留下。(本人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接觸一些環保團體,現在我國珠三角和長三角片區很多地方環境汙染問題嚴重,很多原因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外資企業把在自己國內已經淘汰和不允許開展的技術和業務到中國來開展,賺夠了幾年錢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另,我國外商投資法有規定,凡是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都可以在幾年內享受稅收和國家其他政策的支持,還包括如果公司不盈利的話就可以免除一些稅收之類的規定,很多外資企業利用這個享受了幾年優惠政策不說之外,然後在財務上做虛假財務然後不用繳稅偷逃稅款,印象中以前看過一篇相關報道,說外資企業近幾年在中國偷逃稅收的一個統計,但是現在一時找不到,等我找到後再給大家貼出來。

100多年前,咱們中國的曆史不堪回首,我們以為靠自己勤勞和奮鬥的手,中國人終於可以有一點點理直氣壯和揚眉吐氣了,不想人家跑到自家門前照樣撒野,是我們還不夠強大,還是人家太強大?

Lazy無需他評判,而且我自問也是一個求學上進的青年,讀完研究生在北京打拚,努力奮鬥願意吃苦,付出的都是自己的血汗和青春,可是,今天,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還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卻被一個肚大膘肥的外國男人這樣對待,我感到氣氛、惱怒,繼而是難過和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