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 丹麥有我2017-02-08 04:30:28

自從讀碩士開始,看得比較多的都是國際關係,社會發展之類的文章和書籍。當時為了應付考試,反正能看完的盡量看完,不能看完的至少把ABSTRACT都讀了一遍。知道畢業論文答辯完才發現,想要在西方討論中國發展簡直是癡人做夢。大學裏的老師們在上課以及論文輔導時有很嚴重的傾向,按著導師思路走就拿高分,想自己標新立異那就等著拿低分吧。

其實想來也不奇怪,現在的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但從1949年到現在70年都不到的時間裏發生了太多,且不說1911年孫中山曾想把資本主義引入中國未果,各地軍閥混戰,到日本1937年蘆溝橋事件算是真正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8年抗戰後又經曆內戰,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開始的一係列運動,知道1978年開始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才開始騰飛。但是前三十多年經濟改革的代價卻要讓後輩付出沉重代價,環境破壞以及可墾農田大量減少將危害到中國近十四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個還不是最嚴重的,經濟政治本應手牽手同時並進才能確保一個國家持續有效的向前推進,但中國經濟發展中,政治體係嚴重脫節的問題正慢慢湧現。

8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最具有代表性,中國經濟騰飛最初就是憑借巨大的人口紅利,生產成本低廉來吸引外資。現在到了一個尷尬的瓶頸,旁邊的印度眼看就要一躍稱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就算放開二胎政策,可勞動力並不是在一夜之間生成的。教育,醫療,法律等等都沒有跟上的同時怎麽來應對內憂外患。

再加上苛捐雜稅,中國實業家紛紛走出國門到國外投資建廠。中國中產階級紛紛移民海外,每次回國跟以前的同學,朋友聊天,發現他們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移民,說為了孩子將來考慮也要移民。

有個專做投資的朋友,自己是美國護照,老婆是中國護照,女兒在美國出生。去年12月他和父母先在美國安頓好後,準備今年1月把老婆孩子都接到美國。另一個朋友是中國護照,新加坡永久居留。拿到永居後,她回上海找到工作後,為離婚的媽媽找了個老伴,當看到自己父親也找到了新的伴侶後直接告訴我,這下她可以安心回新加坡了。

研究生第一學期裏讀了DOUGLAS NORTH的一本書,裏麵的一段讓我震驚不已,更讓人吃驚的是大學裏的係主任,想來,他從國內大學畢業後,到丹麥碩博連讀,完成博士論文後就開始在大學上課,這30多年裏他心裏是不是也有憋屈?還是他更圓滑才能作文係主任這個位子?

先不說“中國威脅論”這些,就那中國電影來說吧,大多國際上獲獎的中國電影,要麽跟文革有關,要麽就是中國農村裏的故事,要麽武打。表現現代化進程裏的中國電影在世界舞台上能看到幾部?

哎,發發牢騷,等下要去見會計,這些報表快把我這中年大媽弄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