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27:誰來花錢和花在哪裏
文章來源: 井底望天2010-12-05 21:05:29

閑話27:誰來花錢和花在哪裏

 

有讀者要求,希望俺對中國農業的發展,好好發表一下意見。

但是俺並不是農業專家,更不是中國農業專家,所以很難把話說到點子上。

因此也許將來有時間了,俺會補交這個課題。那麽現在就大致簡單地說幾句,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這方麵好好做一下功課。

要說一下農業,先說一下,關於中國的京滬鐵路,突破了新紀錄,就是每小時,可以跑486公裏。

當然明年或者後年京滬高鐵通車之後,也不可能是在這個速度上運營。但是以中國高鐵技術的突飛猛進,510年之後,也許500公裏一小時,並不是一個夢想。

那麽這個速度對中國的區域整合是什麽樣的影響?

看一下上海吧。從上海到安徽合肥,大概就是470公裏左右。所以說,一小時經濟圈,就會把長三角擴大到安徽的合肥和浙江的溫州,這麽一個包括2億人口的大區域裏麵。

那麽如果你以500公裏作為一個尺子,從合肥到鄭州,從鄭州到石家莊,從石家莊到呼和浩特,從北京到沈陽,從沈陽到哈爾濱,從鄭州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從西安到重慶,從重慶到貴陽,從貴陽到昆明,從貴陽到南寧,從南寧到廣州,基本上,西寧以東的中國所有大城市,都基本處於1-2小時的交通距離之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這些地方的任何一個農村地區,大概到最近的一個大城市圈,基本上都會在1小時之內(如果鄉村公路修完了之後)。這個才是對中國農業影響最大的地方。

因為你要是真正的了解農業,你就明白,真正的農業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並不是包幹到戶,家庭聯產責任製等等這些製度上的變革。真正的農業生產的飛躍,其實在於城市化的發展,從而在城市產生的生產和服務工具,被運用在了農業之上,而導致了農村的大發展。

而這些發展,不光是農業生產的科學育種、綜合種植,而且更重要的是,對農產品的初級加工、儲蓄、冷藏、保鮮,農產品投放市場中的運輸等等,都必須來源於城市在技術和服務上的提供。

為了保證各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非常明顯的一個行政辦法,就是讓各個城市的市長,管好自己地方的菜籃子,然後各個省的省長,管好全省的米袋子。

但是這樣的做法,對發展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並不是長期有效,隻是屬於臨時抱佛腳,明天要考試,今晚才熬夜的法子。

其實中國可以做到的是,就是建立在高鐵技術上的區域化,發展針對城市圈的蔬菜基地,由國家基金主導,農業部下屬的專業服務公司,為各個地區的農民提供初級和中級加工服務,這樣才可以減少中國農產品從農民手裏到消費者手裏,中間環節太多,利潤盤剝層次過多,流通環節消耗太大的問題。

不解決好這個問題,這些基本民生品,估計就一直變成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

如果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朋友,要是想投資和發展這方麵的生意,應該是比較有前途和錢途的。這種利己又利人的商機,是應該好好利用的。

而對這個領域,隻是有興趣研究的朋友,俺倒是推薦可以去看Jane Jacobs的著作,尤其是《城市經濟學(The Economy of Cities)》。她的研究,主要是西方和日本的城市發展經驗。

其實俺倒是希望了解一下中國北宋時候的汴京,和南宋時候的臨安,因為大規模城市化,對當地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如果俺沒有記錯的話,中國的農業專家曹錦清老哥應該對南宋農業的研究比較深,可以好好閱讀一下。

當然保證糧食安全,除了把自己的農業產出、流通等領域優化,另一個辦法,就是到海外土地比較富餘的國家去圈地。

這些地方,有美洲的巴西等國家,有非洲大陸,有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南亞的老撾和柬埔寨等等,都是可以好好考慮的。以中國農業技術的高超,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中國的糧食生產基地,在滿足當地人民的食物供應之後,還可以解決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

前一陣子,俺談到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推進經濟發展中的不同切入方式。

現在看來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似乎要走不同的路子。

那就是中國正式宣布走出了蕭條,開始從財政和貨幣兩寬鬆的方法,走向了財政放鬆和貨幣收緊的政策。

而美國在仍然在試圖走出蕭條的中間,開始從財政和貨幣兩寬鬆的方法,有可能走向財政收緊和貨幣寬鬆的政策。

俺曾經描述了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不同側重點,簡單地說,就是財政政策基本上是兩個路子。一個就是政府工程,在中國,就是鐵(路)公(路)雞(機場)大幹快上。另一個就是民生工程,發錢給大家補貼。

貨幣政策基本上,就是誰來借錢,俺不收或者少收利息,你們使勁地往外貸款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財政政策可以說是政府主導,而貨幣政策可以說是私人資本主導。

市場萬能者,是很反感財政政策的。因為人家相信,一個經濟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是市場會有效率地解決資源配額問題,而政府,就是亂花錢。

不過要是情況真那麽簡單的話,美國就不需要搞QE2了,因為你QE1就應該達到效果了嘛。

其實前一陣美國經濟的恢複,尤其是就業問題上,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美國政府的財政投入,簡單來說,就是幾大動作,一個是現金換舊車,一個就是打豐田救三大國營汽車公司的命,一個就是人口普查請人,一個就是初次買房者補貼,一個就是聯邦政府撥款防止地方政府裁員。

而美國要走緊財政放貨幣的政策,就是希望政府幹預退出,而由私人資本出麵來完成這個複蘇過程。

當然這個政策的危險之處,在於你這個接棒能不能順利完成。如果轉不成的話,就等著二次探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