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26:獨立自主和全球化
文章來源: 井底望天2010-12-04 11:39:43

閑話26:獨立自主和全球化

 

看來美國在東亞的大動作,已經有點收成回來了。本來奧巴馬在G20開會的時候,搞不定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終於在要和朝鮮開戰的威脅之下,順利簽署了。

這個可以看做是第一筆保護費吧。

這個協議,主要是要解決韓國市場對美國產品開放的問題。要開放的市場,主要是兩個,一個就是美國現在大力扶持的三大國有汽車企業,需要在韓國市場上攻城拔寨主。另一個就是美國的農產品,尤其是荷爾蒙牛肉,要占領韓國市場。

上次講到1970年,美國對歐洲實行的貨幣戰爭,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要逼迫歐洲各國,尤其是北歐各國的貨幣升值。

但是沒有提到美國的第二個目標,就是要打破歐洲的農產品市場保護。當時歐洲的農產品市場,是靠各國之間的貨幣穩定解決的。美國的目標,是靠打破歐洲人的鐵索船政策,就是靠逼迫北歐國家的幣值,和南歐國家的幣值之間的差距擴大,而將歐洲國家的農產品市場一一攻陷。

如果考慮美國的全球戰略,就是著名的海權戰略學家馬漢的論點,控製全世界的主要交通通道。

這個戰略,其實不是什麽新東西。中國古代的匈奴,也是走的這麽一條路子,就是靠控製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的各個關口,來收買路錢。

美國的海軍布局,基本上控製了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咽喉,但是要是人家所有的國家,都給你來個自給自足,就是說,如果你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就滿足自己國家的需求,那麽貿易一下,也不過就是錦上添花而已,對人家國家的基本經濟生活沒有多大影響,那麽你控製這些交通也沒有多大屁用。

當然一個國家,要自給自足,是有一定難度。但是要是人家幾個鄰居,大家互相補充一下,用來自保,那麽也達到差不多的目的。

因此,為了防止這個局麵出現,就是說人家美國花了大錢建造和維持的全世界關卡,要發揮作用,你就必須打破各個國家,獨立自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或者各個地區,要搞區域整合的抱團取暖發展模式。

這個就是全球化的利益基礎。

當然不是說全球化,沒有其他的用處。比如說,國際分工和資源配置等等,都是全球化鼓吹的所謂地球是平的,俺們大家都住在一個地球村的觀念。

但是這種虛假的說辭,並沒有解決全球化華麗外衣下麵的殘酷事實,就是這個全球化,必須是更高效的維護目前國際經濟分配格局的不變。

所以說,你必須有無限製地國際資本流動,但是你必須限製國際勞工流動。因為很簡單,操縱做國際儲蓄貨幣的國家,可以用無限製地的國際資本流動,來獲取超額利潤。但是具有大量人口貧窮的國家,卻不能靠送出廉價勞動力的人口去發達國家,去分享全球化的紅利。

因此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非法移民,中國福建的偷渡客,北非非法到歐洲的移民,都是人家要限製的對象。

然後理直氣壯地反對無限製移民的國家,同樣理直氣壯地反對你發展中國家,對國際資本(就是人家的資本)不能任意進出你的國家。

或者就是發達國家,理直氣壯地要求你必須遵循人家已經建立起來的知識產權保護特權,要求你老老實實地交付使用費。但是又同時理直氣壯地控製技術轉讓,用貿易壁壘來防止你的發展。

全球化的結果,就是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閉關自守。你的經濟要想運作正常,就必須和其他國家進行大規模的貿易活動。

而你要進行這些貿易活動,就必須通過所有美國海軍控製的關卡。

於此相配合的戰略,就是控製資源產品。在這些資源產品中間,有兩個是最重要的,就是北京奧運會主題歌大大聲唱出來的:

油和米。

油,狹義地來講,就是石油,或者說能源,包括鈾礦、天然氣等等。廣義地講,就是包括鐵礦石、銅礦,還有稀土等等資源。

米,狹義地來講,就是糧食。廣義地講,包括主要的民生消費品,包括大豆、棉花等等。

而美國外交戰略的一大目標,就是要壟斷世界的糧食市場,通過全球化分工的意圖,勸說其他國家,你自己種糧食,是經濟上不劃算的,是讓你的城市消費者吃虧的。

不如俺供應你便宜的糧食,然後你的農民種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說香蕉之類的,那麽不是大家共贏?

於是很多國家,比如說海地這樣的,就不再具有糧食自給自足的能力了。於是前幾年,當美國決定,俺們要燒糧食來開汽車的時候,世界上有不少種經濟作物的國家,就出現糧荒,大家上街暴動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傻成這樣。最起碼歐洲的國家,對這一招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歐洲出現的貨幣統一製度,其中的一個重要基石,就是歐洲自己的農業政策。

大概大家不知道,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農業發達國家,而令人想不到的最發達國家,是法國。

在這些國家裏麵,是不大會聽到所謂張口就亂噴,要虛弱歐洲國家的農業能力,讓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政府,來控製你的糧食供應的。

不要以為城市化和工業化,就一定會帶來農業的衰弱。其實曆史經驗給出了相反的答案,真是因為城市化和工業化,才會帶來農業從傳統耕作,到現代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