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巴西之一,巴西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文章來源: 常靖遠2009-03-10 12:09:26

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奇妙,隻要你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你就能發現它是如此的多樣性。這個世界又是如此的可悲,幾個少數西方媒體就能控製和決定著世界輿論的主流,當人們心懷虔誠地每天積極主動地接受這些媒體資訊時,他們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就會被固定化,並自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事情的全貌和真相。這是主流媒體的勝利,但也是人類的悲哀。

像中國一樣,巴西的世界聲譽也拜西方主流媒體多年報憂不報喜的宣傳成了犯罪、色情和狂歡節的代名詞。當西方影評家帶著病態心理將上帝之城評為最佳電影時,巴西就永遠地和暴力、貧窮畫上了等號。這同大紅燈籠高高掛將愚昧落後的標簽釘中國身上如出一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自我道德優越感和經濟地位的領先使得他們很難用平等的心態看待這些一度是他們殖民地的新興國家的崛起。隻有那些負麵的新聞才能激起他們對這些國家進行報道的熱情,才能滿足他們那虛偽而脆弱的虛榮心。中國被抹黑了,巴西被誤解了。

記得公司剛宣布派我去巴西工作時,有很多人充滿善意的提醒我巴西是多麽落後和貧窮,是多麽暴力和色情。然而這所有的一切善意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對巴西的不了解,和對西方主流媒體對巴西隻言片語的負麵報道的基礎之上。在巴西工作生活的這一年多的經曆,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巴西這樣,對中國來講既遙遠又接近。遙遠體現在浩瀚的大海將兩個國家遠遠隔開,從中國到巴西,最快的航程也要四十多個小時。而從中國到非洲大陸,到歐洲,再到美國航程無不在二十個小時左右。遙遠的旅途為巴西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但實際上巴西離中國又是如此之近。像中國一樣,巴西是區域性發展中大國,也奉行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國家外交政策,對外國人也充滿熱情。中國地廣人稠,大多數經濟指標按人均算都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巴西正好相反,人均自然資源的占有量居世界領先水平,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大物博,和中國正好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關係。巴西政局穩定,沒有太多意識形態限製,既不像美國和澳大利亞那樣動不動就已涉及到國家安全為名否決中國投資,也不像蘇丹之類的非洲國家充滿非議。對中國來講,巴西既是一個可靠穩定的自然資源來源國,又是一個沒有地緣利益衝突的全天候合作夥伴。從這個角度來講,巴西離中國不可謂不近。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爾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麵積第一大的國家。領土麵積高達 8,547,403 平方公裏,約占南美洲總麵積的 46% ,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以工業為主,服務業為輔,農業最輕。這個結構也決定了兩國之間的廣泛的合作空間。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2007 年,巴西人口達到一億九千萬,為中國的 14%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九千七百美金,為中國的 183% ; GDP 總量為 1.8 萬億美金,是中國的 26% ,目前落後中國五位為世界第八。巴西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農業,最後為工業,占國民經濟比例分別為 66% , 20% 和 14% 。中國為 40% , 50% 和 11% ,兩國之間的貿易品種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國主要從巴西進口農產品、鐵礦石和石油、紙漿等大宗自然資源類商品,而巴西主要從中國進口輕工業設施和重工業機器,以及化工產品和電信設施等工業製成品。如果以 2008 年進出口總量來計,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巴西第二大貿易夥伴,排名甚至高於享有特殊關稅待遇的巴西鄰國阿根廷。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很快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對於中國來講,巴西是在拉美的最大貿易夥伴。伴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兩國經貿關係的日益緊密化,中國企業進入巴西市場的步伐隻會越來越快。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中國企業界對巴西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淡水河穀、巴西石油和 Embraer 等少數幾家公司身上。葡萄牙語人才不足和企業家精神的缺失,以及對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盲目崇拜,使得巴西看起來可觸不可及。

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催生著越來越強有力的中國企業,但如果這些中國企業的產業鏈無法貫通,永遠隻是局限在消費端頭,而缺乏對上遊產地的控製,那麽再強大的中國公司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也隻是一個伴隨著世界經濟起伏的犧牲品和價格被動接受者。就好比一個人,即使上肢再強壯有力,如果下肢不能牢牢站穩,就稱不上強者。對中國這樣自然資源高度依賴進口的大國,巴西就是站得穩的一條腿。

從國家層麵來看,地緣利益的衝突決定著中國國際活動空間的大小。任何將中華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幾個主要發達國家身上的政治幻想都是不切實際的。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崛起必須建立在全方位的、多空間的國際格局裏麵。中國的戰略目光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美國、歐洲、東南亞、俄羅斯和少數幾個富有爭議的非洲國家身上,像巴西這樣政局穩定,自然資源豐富又和中國有著很強互補性的國家應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之中重。今天的中國基本上還是一個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國家,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對糧食的需求會在可預見的將來呈幾何數的增長,而與之相對應的耕地麵積和質量即使不再下降,也很難有提高。 1994 年 , 美國學者萊斯特 · 布朗 (Lester Brown) 的那篇著名文章《誰來養活中國 ? 》也並非完全危言聳聽。居安思危才是治國良策。

反觀巴西,國土麵積雖然隻占世界的 7% ,但其農業耕種麵積卻占世界 19% 。作為世界領先的農業大國,巴西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靠近赤道使得日照充分,臨近大海和高達 65% 的國土森林覆蓋率使得整個國家水草豐茂,降雨充分。大規模的莊園化種植使得規模化好處得以充分發揮,充分的降雨使得任何在人工灌溉係統上的投入都成為多餘。巴西橙汁、蔗糖、咖啡和牛肉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雞肉和煙草產量雖然居世界第二,但出口量依然是世界第一;此外,大豆和玉米無論產量和出口量都對國際市場產生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巴西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 65% ,發展農業經濟大有潛力可挖。對於保障中國國家糧食安全,巴西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遠交近攻,幾千年前秦國的外交智慧其實也適用於今天的中國。南海領土糾紛,東盟的崛起,日本的入常,韓國的代表亞洲的自我意識膨脹,以及印度邊境衝突和俄羅斯的帝國夢,中國的周邊國際態勢可謂步步艱辛,處處荊棘。睦鄰友好的政策可以作為外交的辭令,但一定不能作為國家利益的指導原則。國際空間要拓展,又談何容易。歐洲自詡為人權的捍衛者,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睡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走出去,向哪裏走,這是一個問題!非洲是一個突破口,但可惜的這片大陸上幾乎聚集著全世界的目光,蘇丹達富爾問題,大湖糾紛,太多的利益糾紛使得非洲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沒有輿論控製權的中國處處落於下風,在非洲的任何開拓進取的正常商業行為都會淪為掠奪之舉。在西方主流媒體和政客的炒作下,中國成為非洲種族清洗的幫凶,成為某些非洲獨裁腐敗政府的庇護者。

與之相反,拉丁美洲無論是在曆史文化,還是在政治製度上都和歐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除去倭內瑞拉、古巴等少數幾個國家,整個拉丁美洲就是歐美的後花園。大量的歐美移民不僅促進了拉丁美洲的發展,也拉進了雙方的距離。作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巴西實行民主議會製,雖然腐敗成風,但卻是西方社會眼中的同類。可能是受限於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花園的思想,中國國家實力的觸角還沒有完全進入片土地。但要想打破美國給中國布下的島鏈之圍,隻有走進巴西,走進拉丁美洲,正如亮劍所表達的精神一樣,最好的防護就是進攻。遠交近攻的外交智慧也體現在此。

席卷全球的次級貸已經迫使各國政府投入銀行係統的資金高達一萬億美金,但禍端的根源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體係仍未見明顯好轉,銀行惜貸導致的流動性嚴重不足依然製約著經濟的好轉。巴西雖然不像大多數國家那樣狼狽不堪,但也麵臨著不小的挑戰。全球經濟的衰退導致對大宗產品的需求下降,這對巴西這個以大宗產品為出口導向的國家是個不小的打擊。出口業的放緩,意味著外匯收入的銳減,而與此同時大量外資處於避險和提高國內流動性的考慮大量撤離巴西,這對巴西貨幣造成了沉重貶值的壓力。貶值雖然可以促進出口,但全球經濟衰退所導致的需求疲軟不是簡單的貨幣貶值就能解決問題的。尤其是對於巴西這個嚴重依賴工業品進口的國家來講,貨幣貶值即意味著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的提高。因此,政府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人為幹預,以平衡貨幣價值和國家競爭力之間的關係。而這又要耗費大量的外匯儲備,如果世界經濟進一步衰退,國際收支難以維持順差,最終結果就是貨幣急劇貶值,國家財富毀於一旦,拉美經濟危機再次上演。這也就是為什麽目前巴西媒體會格外關注中國經濟走向,因為作為巴西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其國內經濟的走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巴西的大宗貨物出口市場的冷暖和外匯收入的平衡。中國需要巴西,巴西更需要中國。

當前的國際環境風雲變幻,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但總體來講,是朝著有利於中國的一麵發展,當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迫於形勢,自顧不暇時,中國應該抓住曆史時機,挺進拉美,挺進巴西,為中國下一個百年昌盛創造一個有力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