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夢”觀後感
文章來源: mm走西口2008-08-10 14:15:50
“蝶夢”觀後感


最近在灣區觀看了由飛揚藝術團推出的僅此一場的舞台戲“蝶夢”,由國內著名的藝術家林洪桐先生任導演,灣區的才女曾寧女士做副導演,著名舞蹈老師姚勇編舞,由生活在灣區的,曾經都是國內一流的表演家,舞蹈家出演的,集話劇,舞蹈,古裝戲等一體的大型舞台劇,故事梗概是講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莊子十年寒窗學有所成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後,發現母親早在三年前為他娶了善良年輕漂亮的秀兒為妻,秀兒仰慕丈夫的博學多才,願空守三年等待莊子,莊子回來後一心致力於到處傳播他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他的哲學觀,無暇照顧秀兒的情感需要,有一天楚國的王子楚公子奉父皇之命請莊子出山,去朝庭為楚國做事,莊子不為所動,寧願在家鄉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他回避了楚公子,秀兒隻好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了楚公子,楚公子對秀兒一見鍾情,但礙於秀兒的身份,楚公子隻有將愛強壓在心裏。一天莊子外出,看到一年輕寡婦在丈夫墳前用扇子煽墳,他就走上前問其緣由,原來她丈夫臨死前曾交待他的愛妻在他的墳頭煽墳,直到墳頭的土幹了,她便可改嫁,所以這個可憐的小寡婦每天都來煽墳,可墳頭的土一點都不幹,莊子告訴她“墳頭的土是不會幹的,這是你那死去的丈夫不想讓你改嫁而設的圈套”。莊子回家將這件事告訴秀兒,秀兒含淚表示她願意永遠追隨先生,至死不渝。楚公子敬仰莊子的博學,拜他為師,在莊子的提議下,他們一同去逛廟會,並帶上假麵具參加那裏的化妝舞會,楚公子和秀兒和諧的舞步,真情的自然流露,使莊子蒙生出想試探秀兒的念頭,莊子決定裝死,然後變成楚公子,假裝來安慰為丈夫守靈的秀兒,秀兒心情悲傷,看到假楚公子對她一往情深,心裏既傷心又感動,這時假楚公子佯裝頭痛,並對秀兒講他的頭痛病隻有吃了人(不管是活人或死人)的腦髓才能痊愈,秀兒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準備用斧頭將還躺在棺材裏的丈夫的腦髓取下以救治楚公子,這時莊子還原成他本人出現在秀兒麵前,秀兒羞愧難當,用那把取丈夫腦髓的斧頭割頸自刎。這時真楚公子前來吊唁老師莊子,卻看到秀兒的屍體,故事結尾是楚公子和秀兒雙雙化為蝴蝶,在天堂裏無拘無束的相愛,纏綿。

這是一個現實而又感人的故事,當秀兒含淚表白他對丈夫至死不渝的愛情時,她是真心的,雖然他的丈夫冷落了她,雖然她的一腔熱情,對愛情的渴慕沒有從丈夫身上得到回應,但她以為還是愛她的先生的。不曾想楚公子的出現,那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無法抵擋的魅力,那種攝人魂魄的心電感應,使秀兒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愛的力量。在她用斧頭欲取丈夫的腦髓的時候,她可否還記得她對丈夫的誓言?每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感歎愛情的脆弱和易變,人性的軟弱與無奈,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愛的就是我們的戀人或配偶,因為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人生充滿了機遇,充滿了不可預測的人和事,也許在某一天你遇到了一位像楚公子或秀兒那樣讓你身心為之震撼的人的時候,你也許會質疑自己擁有的那一半是否就是今生的真愛,你又該怎樣處理自己已擁有的多年的感情呢?

劇中小寡婦煽墳,也很有趣,通常在古代戲劇裏,寡婦總給人以烈女忠婦的感覺,不是與丈夫共赴黃泉,便是含辛茹苦扶養兒女,伺奉公婆,很少有描寫寡婦在感情上的心理活動,而這出戲裏寡婦每天來到丈夫墳前煽墳,我起初以為她是在思念丈夫,後來才知道她是為了早些改嫁才每天來煽墳的,當莊子幫忙她完成了心願的時候,她是那樣滿心歡喜的告別莊子,準備迎接美好的未來。這出戲打破了以往的格局,給那些不幸失去丈夫的年輕女人們賦於新的生命,就像那個小寡婦一樣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愛情。

再談談秀兒的死,以前要是看到以死來表明愛的故事,一定會很感動,然而當我人到中年,做了父母之後,才覺得生命是如此寶貴,看到秀兒自刎倒在了地上,我感歎她年輕幼稚,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此時此刻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當我的回憶又集中在秀兒自刎的那一幕時,我對她的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秀兒其實不隻是甚至可能不是為了表明愛才去死的,她除了羞愧,驚訝,尷尬,被羞辱和欺騙等錯綜複雜的感情所包圍外,還有對丈夫的從期待到失望,從對楚公子的出現又看到生活的希望到發現原來這隻是她的一廂情願,與她互訴衷腸的不是楚公子時,她徹底絕望了。哀莫大於心死,秀兒的心已經死了,在此不得不佩服導演對處理這一角色的良苦用心。

我個人非常喜歡伴演秀兒的楊洋女士,她那一舉手一投足,使我被深深的吸引,她把秀兒的角色詮釋到了恰到好處的境界。

想比之下,生活在現今社會裏的我們,可以生活的很獨立,很瀟灑,很舒適,但並不一定時常感覺很幸福,我們的內心常常在追求一些我們沒有得到或者根本得不到的東西,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情感上的,也許這就是人性。在莊子先生眼裏,道即是自然,順其自然即是道。當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人性的時候,我們應該是順其道而行,還是世上本沒有道,走的人多了便有了這條道?

讓我們也嚐試以莊子先生的胸襟看待人性,理解和寬容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人性升華,就像那美麗的蝴蝶,給養育我們的大自然增添更加美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