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登賽一瞥
文章來源: 飛揚的青春2009-05-24 05:29:54
1819年9月,年僅14歲的少年安徒生告別了依依不舍的母親,離開了家鄉奧登賽 (Odense) ,經過三天三夜的顛簸,他終於來到了夢想中的哥本哈根。今天,如果乘坐高速城間列車,這段行程隻需1小時20分鍾。如果安徒生天堂有知,他一定會興奮不已,這個好心而善感的人,一生保持著孩子般的純真和好奇,就像他自己所說,“I am like water, everyting brings me in motion. Everying is mirrored in me.”

前天路經奧登賽,有點時間可以用於小轉,這裏記下幾筆流水記錄。一出中心火車站,即可看到一個高大的、有著三頭六臂的安徒生雕塑:



胳膊上站滿各種安徒生童話造型:


奧登塞是一個有千年之久的古老城市,在安徒生的童年時代,奧登塞僅有 6000 多居民,今天已經成為擁有18萬人口的丹麥第三大城市。盡管城市在發展,奧登塞依然完好保留著多處安徒生時代的古跡,在這些區域的路麵都有石刻標記,並有醒目的樹立標記,兩種標記圖案均取自安徒生的著名剪紙“太陽臉”(sun face),沿著這類標記漫步,仿佛重返童話大師生活的時代。



奧登賽有很多和安徒生童話有關的雕塑,這個是根據童話《飛箱》 (The Flying Trunk)而塑造的。《飛箱》講了一個年輕人乘著會飛的箱子到土耳其的童話故事,我覺得有一處很好笑,就是這個年輕人給國王和王後編故事中提到廚房裏的柴火、茶壺等等七嘴八舌,說他們當中唯一的新聞販子是那隻可以出入市場的菜籃子,它常常津津樂道那些市井消息。



這個取自另一個童話《勇敢的錫兵》(The Brave Tin Soldier),玩具錫兵雖然少了一條腿,可他很勇敢、很堅定,他深深地愛著一個跳舞的紙娃娃。



奧登賽是個充滿雕塑的城市,除了很多和安徒生童話主題相關的,還有很多別致有趣的雕塑,比如這個大家夥(作品名:Oceania,雕塑家:Svend Wiig Hansen,1992),在一年一度的奧登塞 Flower Festival 時分,他會徜徉在花的海洋中,2009年的 Odense Flower Festival 是8月12日至16日。



這是一個大膽、現代並結合了聲音藝術的城市雕塑,由Eva Koch (1953- ) 設計的 Nine Now,可以用9種語言表達出“現在”。


著名的安徒生大街,石頭路麵及兩旁的房屋均保持著昔日的風格,路盡頭的小黃房子就是安徒生的誕生地(Birthplace),在附近另有一處安徒生孩童時代住的房子(The Childhood Home),那裏另有一個小博物館。


走近看安徒生誕生的小房子,房間很矮小,安徒生曾做過這樣的描述,“The only small living room, almost completely taken up by the shoemaker’s workshop, bed and bench-cum-bed in which I slept, was my childhood home... ”



博物館入口建築采用了現代設計:


博物館靜逸的外景:


一群真正的“醜小鴨”:-)


這個博物館裏收藏有上千件和安徒生有關的展品,盡管裏麵可以拍照,但是我習慣不在博物館內拍照,這樣可以專心致誌地看展品,如果喜愛展覽內容,就在博物館商店裏買一本藏品畫冊,這次破例拍了3張,這是其中之一,安徒生誕生房間的家具陳設:



安徒生很愛旅行,他生命中的平均每8天中就有一天是在國外旅行,這在他生活的年代並不常見。他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在博物館裏有一根長達九米的草繩,是他的每次旅行的必備之一,萬一房間著火,即使是樓房,他也可以用繩子從窗戶逃生。

關於安徒生、奧登塞,還有大量有趣的故事,這是一個隨時能喚起人美好記憶的人,一個美妙豐富的城市,以後再慢慢講他們的故事吧。




在童話的故鄉買了幾個小瓷娃娃,其中高個子的小娃娃出自德國(Goebel Germany),連同另外兩個持花的娃娃,她們的腰間或是小籃子有個圓孔,可以注入水插放鮮花兒,我用風信子和香石竹來裝飾,看起來特別可愛:



背景那盆花也是出自奧登賽,奧登賽位於丹麥的菲英島(Funen),而菲英島有“丹麥花園”的美譽,這是名為 Snowflake 的茉莉樹,她喜歡充足的陽光,適度的水肥,然後就會回報以旺盛而長久的花。仔細看看花朵:
 



羅馬是安徒生最喜愛的地方,背景音樂采用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羅馬的鬆樹》(第三樂章:雅尼古倫山的鬆樹)
演出:克利夫蘭交響樂團(The Cleveland Orchestra)
指揮:馬澤爾(Lorin Varencove Maaz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