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下雨-隨筆029-雲中錦書予誰寄-by 珊瑚礁
文章來源: 歌兒2008-12-06 14:23:39


那天,在書店裏,居然發現了信紙。信紙是宣紙,寬寬大大的豎行,淺灰的調子,陳舊的色澤,幾筆淡淡水墨勾畫一叢疏落寫意的蘭葉,非常清雅。

信紙,是件久違的物事。

小的時候,我寫過很多很多信,也曾收到過同樣多,也許更多的信。那一封封手寫的信,在我愛,或者愛我的人們之間往複奔走,裝載傳送著種種心情和心意。一直到90年代末期,我和好友之間,主要靠的還是信件,往返傳達信息。

然後逐漸,我隻打電話了;再後來,寫email,甚至SMS,MSN了。除了聖誕新年時,仍然堅持寄出手寫的賀卡,包括手寫的信封---因為實在是很受不了Ecard,就再不寫什麽信了。

那天,站在雜貨店的貨架前,看著那一本本喜歡極了的信菚,尋思良久,竟然想不出假如把它們買下,可以用來給誰寫信。

好朋友我有,刎頸之交亦不止一個。但想想給ta們寫信嗎?好象還真的不知道寫什麽。日常事務,要緊的早在電話裏說好說通,無聊八卦的也在MSN/email裏暢所欲言。還有什麽可寫呢?

正如多年以前,讀梁實秋老先生那篇《文房四寶》,追憶緬懷他年輕時的日子,筆墨紙硯是日常生活用具,每天尋常日子都在使用。那些古老的日子,每個孩子自小都隻用毛筆寫字,每個有些學問,受過些教育的大小知識分子,都若無其事的寫著一手好字。可到了梁老先生中年,老年時,毛筆字已然成為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早從一般人們日常生活中淡化。

不再寫信,是因為失去了那種社會設置;失去的是一種習慣,一種優雅緩慢的生活方式。一種甜蜜焦慮煎熬的等待,一種真實,一種縱然遠隔關山亦可彼此觸摸親近,可以彼此呼吸的機會。

******************
歌兒按:為了給這篇配個圖,我搜了好半天,最後也沒找到張很滿意的。希望大家在猜作者的同時幫我選張好圖出來,也算是送給我們大家應該都會有的這種因為不再寫信而產生的惆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