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下雨-隨筆014-憶苦思甜的飲食-by 麥片
文章來源: 歌兒2008-10-02 22:17:02


“過去什麽東西都好吃”。老公這句話是經典,精辟。 現在的菜,雞啊,魚啊,肉啊,怎麽做,都不香,和二十多年前的口味相比,差老鼻子了。他有時說,現在沒有什麽東西讓他覺得想吃了。但我看他魚啊肉啊,還是一見甚歡,吃個不亦樂乎。而我呢,比素食者愛吃肉,比肉食者愛吃素。

“你家過去吃不吃這個?”在飯桌上,有時候無聊,我就翻來複去地問老公他家以前吃什麽,會做什麽。例如我問他家以前晚上炒不炒菜(二,三十年前的生活水平,一般人家晚上就是稀飯,饅頭,鹹菜),會不會蒸饅頭,會不會醃鹹菜,會不會包粽子。如果他們家不會做什麽,或是沒有吃過什麽,我就挺得意的。我也問他最喜歡吃什麽,還有草魚是叫草魚還是叫鯽魚,等等。總之我把我以前在家鄉幾乎所有吃過的東西都回憶一下,過個相思癮,也跟他討論。

“你以為就你家能,。。。”老公說。往往,我們兩家的夥食也差不多,而我在嘴皮上也總是占不了上風。例如他家不吃羊肉,我家吃。他家不包粽子,我家包,但我們家不會做酸白菜,我老公家會,據他說,酸白菜燉肉,酸白菜餃子,那個香啊。有一次他說過去冬天裏沒有什麽菜,就是吃大白菜了,我說,我覺得我家冬天裏也有別的菜的。他說“你家真能,你家發明了大棚種植技術。” 嗬嗬。我也覺得好笑。

在那個小城,我們兩家都是在70年代初開始住在那裏,幾十年了,兩家距離不遠,走路也就10分鍾,我們兩人初中,高中都是同學,同校,同級,不同班,還是同年同月生(我不才,小一些),但血型,星座都不同,嗬嗬。大學也在同一個城市。 (真是有緣啊)。不過,兩家人的籍貫也不同, 兩家的飲食習慣也是大有不同,同一種菜,燒法就是不同,味道也不同。我媽媽做飯那是香甜可口,味道適中,主要是家常口味;而他媽媽做飯也好吃,也更有飯店特點。記得有一年中秋節,他媽媽加上他爸爸的幫忙,一口氣做了26個菜,花團錦簇地擺在一個大大的圓桌子上,我看了都詫舌。談對象那幾年,我工作了,他在外地上研究生,寒暑假我就去他家蹭飯,我每次都吃得多,一點也不淑女,他媽媽說“你還挺能吃的。”

說得太遠了,其實就是昨晚上我做飯,做了一個毛豆炒雞蛋,一個芹菜炒肉絲。讓我回憶起了從前。雖然是今天看了明大亮的超級腐敗,嗬嗬,吃不到麽,我也不怎麽動心。我昨晚燒飯的時候,回想起過去我們家飯桌上飄香的菜,例如芹菜炒肉絲,那碧綠的細細的新鮮的芹菜絲,吃起來又脆又嫩;紅色的細細的肉絲,吃起來又香又美。肉絲可以配任何蔬菜,例如高級一點的就是山藥炒肉絲,以前那山藥,吃到嘴裏甜甜的,粘粘的,現在那山藥,有一次我老公花了4刀了一磅,嗬嗬,回家做好了一吃,他就搖頭說,上當了。還有過去的綠綠的蒜苔炒肉絲,那個美啊。

我小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肉比菜好吃,魚比肉好吃,雞比魚好吃”。那時候的辣椒炒小公雞,那個嫩啊,那個香啊,繞梁三日都不止。吃一口比一口香。 而平時我最喜歡吃我媽媽做的土豆絲和茄子燉肉餅。 我媽媽的刀工好,土豆絲切的又細又整齊,炒出來,白嫩嫩的,在嘴裏吃起來很美味,不幹,不粘,韌而不硬,軟而不爛。但有一年我家天津的親戚來,他切出來的土豆絲很細,象頭發絲,如果說我家的土豆是“細掛麵”,那他那個就是“龍須麵”了。我跟媽媽說,堂姐夫做的土豆絲很好吃,我媽媽說那也很容易,切慢一點,就可以了。她後來也把土豆切得更象龍須了,我就享受了。嗬嗬。我很笨,到現在自己做飯都多少年了,那土豆還切得不好,用老公的話來說,“你那不是土豆絲,是土豆塊。”嗬嗬,他也太誇張了。我那一盤子裏麵有土豆條,也有土豆絲,粗細不等,嗬嗬。 還有我媽媽做的茄子燉肉餅,就是先把兩麵兩麵的茄子中間加肉餡,先用油煎了,再用醬油,糖,鹽等調料把茄子燉爛。吃到嘴裏,每一口茄子就有肉的香味了。紅樓夢的茄子做法太繁瑣,還是這個好。我小時候,每星期都至少吃一次土豆絲,一次茄子燉肉餅。

我留戀小時候的家裏的飯。小時候,晚上,一家人圍著桌子,靜靜地吃飯,熱騰騰的稀飯,白胖胖的大饅頭,可口的鹹菜(蘿卜幹或雪裏紅),飯菜的熱氣彌漫著,香氣飄散著,暈染了四處,把燈光都搞得朦朦朧朧了。

******************
歌兒按: 這篇是加塞的,今天早上剛收到。不過因為提到了明大亮的腐敗,為了應‘季’,所以今天就貼出來了。這夫妻倆真有意思,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