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甲狀腺疾病頻發 專家質疑加碘鹽安全
文章來源: 西府來子2009-08-03 10:03:48
  在國家大力著手消除碘缺乏症、實施食鹽加碘15年之後,究竟是什麽導致了甲狀腺疾病的頻發?碘鹽與甲狀腺疾病有怎樣的關聯?  

  全國共監測826968戶居民家中食用鹽,其中碘鹽798725份,全國碘鹽覆蓋率為 97.48%,自2004年以來連續5年保持在95%以上。在省級水平,全國有24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碘鹽覆蓋率大於等於95%;有5個省(區、市)的碘鹽覆蓋率大於等於90%,但小於95%;西藏和海南的碘鹽覆蓋率低於90%,分別為53.08%和83.78%。

  資料來源:國家碘缺乏病參照實驗室《2008年全國碘鹽監測報告》

  “這是個害人的東西!”崔功浩憤憤地說。

  他趿著拖鞋從客廳走進廚房,拿出了一小袋白色晶體。那是一袋“雪濤牌”加碘精製鹽,350克,售價1元。這種鹽占據了浙江省超市、菜場、小賣場的貨架,在其白色包裝背麵上,羅列著所包含的全部成分——氯化鈉、碘酸鉀和亞鐵氰化鉀,碘含量為20-50微克/克。

  白色的袋子上沾滿了油漬,散發著刺鼻的膩味,裏麵的鹽已經結成硬塊。好幾個月前,它就被丟棄在廚房裏放雜物的一角,沒有人會去碰它。

  在崔家,它被看做是“隱形凶手”。

  2008年,崔功浩的妻子在體檢時莫名發現了甲狀腺囊腫,在醫生的建議下實施了切除手術。崔功浩夫婦二人都是從事醫療工作,家裏一直很重視飲食安全問題,直係親人中也沒有相關病史。甲狀腺囊腫是如何發生的,讓崔功浩感到十分疑惑。

  但是,在浙江幾家大型醫院工作的學生那裏,崔功浩隱約得到了答案:2000年以來,浙江省內甲狀腺患者急劇增加,其中尤以杭州、寧波、舟山等近海地區的居民為多。在妻子手術後,崔又有三四個朋友陸續查出了甲狀腺疾病。

  崔功浩隻是把它當一回事來作,而距離他所居住的杭州三四個小時車程的舟山,已經有人開始行動。

  2009年3月底,“舟山論壇”上,一群網友發起了集體抵製碘鹽的行動,抗議食鹽中強製加碘。匯報甲狀腺病情的跟帖達到數十頁之多。一個網友說,他們一個大家族中有5個人確診甲狀腺腫瘤,現在全家都不吃加碘鹽了。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舟山市人民醫院院長張永奎,就注意到了當地甲狀腺疾病在激增。他特地查閱了醫院的治療記錄:2007年到舟山市人民醫院接受甲狀腺疾病手術的患者達770多人,比五年前增加了500多例,其中甲狀腺癌病例更是增加了1倍以上。

  2000年,原中國醫科大學校長、內分泌專家滕衛平,在發表於《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就已經提出了自己的判斷:目前中國正處於甲狀腺疾病的發病高峰。

  與他的判斷相佐證的是,在上海,2001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分泌科黃勤等人對寶鋼集團進行了一次為期4個月的調查,發現確診的310 例甲狀腺疾病患者中,有183 例是在食鹽加碘後3 年半內發生;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錢碧雲等人調查發現,1981年至2001 年間天津市甲狀腺癌平均年發病率為1.77/ 10 萬, 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在國家大力著手消除碘缺乏症、實施食鹽加碘15年之後,究竟是什麽導致了甲狀腺疾病的頻發?碘鹽與甲狀腺疾病有怎樣的關聯?中國衛生部以及疾控部門尚未就此問題得出結論。

  “這不可能是偶然發生的零星事件”。72歲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退休教授崔功浩,開始了一個人的追查行動。

  不得不補的碘

  崔功浩搜集了幾乎能找到的所有報道。

  他注意到:從2008開始,“杭州人是否應該吃碘鹽”的討論就頻見各大報端,而在此前,“倡導食用碘鹽,預防甲狀腺腫瘤”才是主流聲音。

  國家從1994年就開始普遍實施食鹽加碘政策,而甲狀腺疾病在最近幾年的迅速增加,是否和全民食用碘鹽存在關聯性?

  崔功浩認為嫌疑最大的“凶手”正是每天食用的加碘鹽。

  中國營養學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日均鹽攝入量為11克,農村居民達到17克。

  “這意味著,根據目前市麵上多數碘鹽中每克鹽含碘20-50微克計算,中國人每天攝碘量達到了驚人的220~850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線。” 崔功浩統計後得出了這個驚人的數字。

  在中國,加碘鹽的加碘區間量為20-50微克/克,地區之間各有差異,但在加碘量相對較少的珠三角地區,加碘量也達到30微克。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師、副教授王興國認為,碘過量的問題應該引起警惕:“碘過量的確可以導致甲狀腺疾病,如甲亢、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瘤等。”就在今年4月份,大連有媒體曾提出本地供應碘鹽是否過量,並引起甲狀腺疾病增加的問題,而當地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回應則是“未發現”。

  讓崔功浩感到難以接受的是,家住在杭州的他,目前在普通超市和小店根本買不到無碘鹽。

  在中國,食鹽基本上由鹽業公司專營,實施統購統銷。在屬於食鹽加碘地區的省份,未加碘的鹽無法在合法渠道流通,否則即被當作“私鹽”處理。

  在中國國家消除碘缺乏病國際合作項目技術指導中心(NTTST)網站上,能夠查閱到的無碘鹽銷售點,目前隻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四個城市。

  崔功浩反複打電話給浙江省鹽業公司,對方工作人員告訴他:補碘是基本國策,如果一定要買非碘鹽,可以到鹽業公司經營的鹽產品專賣店,但是必須憑醫院開具的相關疾病證明。

  “這就讓我很難接受了,這樣的前提是,除非你先得病,並證明給他們看,你才可以不吃碘鹽。”崔說。

  在浙江乃至全國多年的補碘教育中,預防大脖子病和提高兒童智商一直是普及補碘意識的兩大論據。2006年,衛生部將智商納入消除碘缺乏病監測的必測指標,並指浙江等省平均碘鹽覆蓋率在94%以上,浙江省8-10歲兒童的“平均智商在110以上”,而廣東地區8-10歲兒童智商隻有101,同年廣東合格碘鹽食用率隻有84.39%。

  而現在,浙江人麵臨著新問題:碘攝入過多可能是危險的。

  浙江理工大學退休教師李桂香去年也檢出了甲狀腺結節,她發現學校裏每一年體檢中,患甲狀腺疾病的人數都在增加。

  此後她開始注意控製家人每天吃鹽的數量,而且有意在炒菜時提早放鹽。不過研究化學的李桂香很快發現,炒多久也是徒勞,目前食鹽裏主要添加的碘化物是碘酸鉀,碘酸鉀十分穩定。原來添加的碘易於揮發的“缺點”早在1989年就被攻克了,這一年衛生部等七家部門就發出了通知,要求全國逐步改用碘酸鉀加工碘鹽。

  “就算在實驗室用燒杯煮開,它也不會揮發的。”無奈中的李桂香,不得不到醫院開具疾病證明,到鹽業公司專賣店買無碘鹽,否則全家人將麵臨不得不繼續“補碘”的窘境。
http://news.backchina.com/2009/8/3/gb2312_5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