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漸行漸遠 (上)
文章來源: 鶉之奔奔2009-08-08 11:37:19

雲霧中,浦東機場的燈火隱約可見,心居然快跳起來,沒想到再次看見上海時,我還能激動,畢竟距離上次回來已經整三年, 而在更前麵的三年裏,我在上海長住的日子也屈指可數。

 

機場二號航站已經建成,設計如同一號航站一樣不人性,乘客必須走很遠很遠才能到出口。每次走的時候總要想:如果老了的時候再回來,是不是該利用一下輪椅?否則,回家的路實在太漫長。

 

出口處的人群中,微笑著的卓張開雙臂,等著歸巢的鳥兒撲入。似乎已經成了慣例,每次回到上海,總是他迎來送往,而我從不客氣更不言謝。相識十多年,很多事已隨風而去,留下的已是水晶般的純淨,也許再過個三年十年,他將成為這個曾經熟悉如掌紋的城市的唯一牽掛,誰知道呢?命運自有她自己的驚奇。

 

上海短短的幾天裏,總被一種稱做惆悵的情緒纏繞,惆悵什麽?舊歡如夢?也許吧。就在不經意的零碎點滴中,上海,這個被稱作故鄉的城市,已經陌生起來。

 

 

(圖:泰康路上的小店)

 

 

 

-----------------------------------------------------------------------------------------------------

 

是如此的炎熱,意料之中也出乎意料。三年前差不多時間回來,呆了兩周便逃回了蒙特利爾,發誓再也不在夏天回國。這次破誓,隻因為人在中東住了四個月,相信自己早已鍛煉成鋼,還有什麽比烈日下的沙漠更炎熱的呢?誰知,確實有,上海的夏天,即便是鋼人鐵人也要融化成湯。

 

如果單看氣溫的話,上海不算太熱,攝氏三十五度就要發高溫警報了,比起動轍四十多度日光強烈得如同岩漿傾瀉的多哈,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我也應該不算是個嬌氣的女子,認真說起來,怕是要比大多數人能吃苦的多,可那幾天裏,確實熱到汗出如瀑人轉磨的地步。那種熱不是純粹物理意義上的高溫,而是結合了噪音、汙染、塵土和擁擠的,讓人自內向外的煩躁和不堪。以至於回到多哈,一出了機場就直叫這邊涼快,這使得出租車司機很是認真地看了我兩眼,以便確認並非中暑說胡話。

 

 

 

記得小時候的夏天,三十度的日子稀有的很,偶然遇上,工廠立刻放假避暑,小孩子們自然也跟過節一樣快樂,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多喝上一瓶汽水,多吃上半塊奶油中磚。那時候,吳興路高安路一帶梧桐濃蔭蔽日,午休時刻街上人影皆無,隻有蟬聲噪成一片。現在,說啥呢?即便半夜,街上也是人來人往,街樹倒似乎越長越小,樹葉塵封的幾乎看不見出綠色來,偶然有幾隻知了嘶喊兩聲,頃刻便淹沒在車流的轟隆聲中。

 

仔細想想,以上種種,也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離開久了,再回來也就不適應了。

 

 

 

2009年7月28日於卡塔爾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