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彌塞亞*耶路撒冷綜合症
文章來源: 鶉之奔奔2009-01-12 21:14:01
九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在耶路撒冷遇見的那個荷蘭人。

十二月的耶路撒冷潮濕陰冷,比天氣更冷的是旅遊業。那年的巴以衝突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好玩的人多,卻少有象我這樣不要命的,非要往戰火紛飛的地方趕。其實我的膽子很小,隻不過行前和以色列的朋友保持著聯係,知道戰區在加沙地帶(GASA STRIP),除非是恐怖襲擊,否則耶路撒冷是再安全不過的地方了。

佩特拉旅店(PETRA HOTEL)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加法門(JAFFA GATE)內,是老城的第一座飯店,當年的豪華已被一百七十多年的光陰衝刷殆盡,空留下高敞寬闊的大廳和落地窗外絕佳的風景,於是這裏成了全世界背包客的聚集地,永遠客滿,若不是因為戰爭,我怕是很難找到個床位,而當時,旅店半數房間空著,於是我一住便是五天。

房間在二樓,一圈圍著當年的宴會大廳,廳中現在隻放了兩張方桌幾把椅子,落地窗前還有一張舊沙發,正對著晝夜都是金光燦爛的聖殿山(ROCK OF DOME)。隻要在旅店裏,我一定會坐在這張沙發上,看書喝茶,這時候,總會有一隻黑白花的貓咪悄然出現,然後我就會聽見一聲門響,對麵的房間開了一條縫,貓立刻竄了進去,門悄然關上。如此數番,隱約瞥見房門後的人是位身材高大的男性,右手臂打著石膏。

(圖:從佩特拉旅店的大廳和屋頂,能看見橄欖山、聖殿山和聖墓大教堂)




真正和他說上話,是第四天晚上,在公用廚房裏。一共兩個灶頭,他正熱火朝天地煎著土豆餅,而我剛從耶胡達(YEHUDA)市場買了雞蛋和蕃茄想做湯,在埃及和以色列旅行了近三周,還是第一次自己做飯,卻很沮喪地發現既沒有油也沒有鹽,厚著臉皮和他借,他倒是很慷慨,遞過油瓶讓我隨意,自然而然,就這麽聊上了。

他說他是作家,正在寫一本書,“一本好書!”他強調,這已經花了他三年時間,而三年中他一直住在這家旅店的同一間房裏,從未回過故鄉荷蘭。我問那貓是否也是來自荷蘭,他卻說那不是他的貓,兩年前突然出現在他的房門前,便認準了他做朋友,問遍旅店,沒人知道貓從何來?他還說那貓最喜歡他煎的土豆餅,那可是他祖母的家傳手藝。說得興起,他遞過一個非讓我嚐嚐,味道確實不錯,他很高興地說秘決就在土豆泥中要加入新鮮蘋果泥,不要多,一個蘋果就好。

我們的即興,被別人看在了眼裏。晚飯後不久,就有人來勸我少和他接觸,那是三位來自前蘇聯某加盟共和國的女子,已經在耶路撒冷呆了三個多月,天天早出晚歸忙得很,卻不知道在忙些什麽?偶然閑下來,也是人手一本《聖經》在默念,還送了我一本,居然是簡體中文的。雖然做了幾天鄰居,我們卻隻聊過一次,她們說每年都要來耶路撒冷住上一段時間,錢用完了再回去賺,然後再回來。旅行指南中提到過一種心理症狀叫做耶路撒冷綜合症(JERUSALEM SYNDROME),說是有些人迷戀耶路撒冷到了瘋魔的地步,雖然我似懂非懂,卻也知道她們不是尋常的遊客,至於為什麽不讓我和荷蘭人多說話,她們沒有解釋。

第二天中午轉完哭牆(WEST WALL)後回到旅店,迎頭撞上兩個瑞典女子,她們倒是真正的背包客,比我早來十多天,天天見麵也打招呼的。奇怪的是她們也問我為何昨晚與荷蘭人說話?我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問為什麽人人都在關心這件事?她們說那荷蘭人是間諜,每天都要把得到的情報寫下來,然後秘密傳真給某個國家的情報機構,至於是哪國的間諜,她們也搞不清楚,反正不是荷蘭就是了,他能在這家旅店住上三年,也全賴情報機構的經費,否則誰負擔的起?我問她們怎會知道如此機密之事?她們神神密密地不肯直言,隻讓我問前台就是了。

我也多事,立刻跑下樓去找前台。誰知那家夥透露出更驚人的內幕,他說荷蘭人自稱為彌賽亞(MESSIAH),我楞了楞,前台以為沒聽懂,立刻解釋就是救世主,正等著千禧新年的到來,好在那一日挺身而出,拯救人類於水火之中。我說這2000年新年時,全世界不都已經慶祝了千禧年嗎?還連帶著捉“蟲子”,這都到了十二月了,怎麽又來一個千禧新年?而且荷蘭人說自己是救世主你們就信啊?前台地說2001年才是真正的千禧年,至於彌賽亞,信不信是個人的事。“那你信嗎?”我問,他笑而不答。

至今,我也沒搞明白荷蘭人到底是誰?那個晚上之後,我們再沒有說過話。不過呢,無論他是作家,還是間諜,亦或是幻想自己是救世主的耶路撒冷綜合症患者,在我看來,都無關緊要,煎土豆餅裏要加上蘋果泥才好吃倒是實實在在的。

(圖:音樂劇《耶路撒冷綜合症》劇照,攝影STEVEN ROSEN)






維基百科的解釋:

耶路撒冷綜合症是一種因訪問耶路撒冷城而觸發的精神現象,包括一些宗教主題的激烈的思想困擾、錯覺或其他類似精神病的體驗。它並不局限於某一種宗教或教派,猶太人和許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都受到影響。

耶路撒冷綜合症並不普遍,不過產生這種現象的患者先前並無精神病的任何征兆,隻是在到達耶路撒冷後才開始發病,而幾周後,或者離開耶路撒冷後就徹底痊愈。

這種綜合症最早的臨床描述是三十年代由耶路撒冷的精神病醫生提出。

大多數耶路撒冷綜合症患者都是無害的。不過有一次重要的例外,1969年8月,澳大利亞遊客邁克爾*羅翰(Michael Dennis Rohan)被強烈的神聖使命所壓倒,前往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縱火,他的行為引起了耶路撒冷的全城騷動。電影《耶路撒冷綜合症(THE JERUSALEM SYNDROME)》因此而來。

2009年1月11日於蒙特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