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讓老爸心痛!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2-01-08 10:18:42





 

由於擔心睡過頭,延誤去機場送兒子的時間。整夜都是一驚一炸的睡不踏實,而偏偏到了該起時做了個夢,如果不是兒子事先調好了鬧鍾,怕是真要遲到了。昨晚上說好8點起床,留出做飯和洗漱的時間,但人算不如天算,清醒和睡過去的都不是時候。當我匆匆忙忙把昨晚從飯店帶回來的飯菜熱給他吃,兒子也隻是淺嚐輒止的意思一下。

 
在車上我嘮叨一路,無非是些老生常談,比如窮家富路,要學會照顧自己等車軲轆話。出國後孩子就一直由我照顧,漸漸地就養成了‘兒行千裏父擔憂’的習慣。每當兒子出遠門,總少不了一番婆婆媽媽。我也知道他不愛聽,但哪個孩子不是在父母的嘮叨中長大的呢? 煩歸煩,嘮叨還是要嘮叨,不然就不是父母了。希望孩子有一天,能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也許兒子是明白我的,隻是覺得總讓我操心他很沒麵子。也有悖於他潛意識中那種‘我是大人,我做主’的原則。但我有一種信念就是孩子完全能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隻是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內心又不想示弱。所以對幹涉他們一切言行都有種條件反射般的抵觸。而他們要想被社會承認,第一步要跨過的就是父親這道坎。
 
到了機場,我才注意到兒子沒有帶棉衣,而且為了省錢也隻帶了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小行李箱。我問他家裏有大箱子為什麽不帶,他到坦然,
 
"乘UA,大箱子要收費,$25元。"  兒子有些理直氣壯。
"咱家缺這點錢嗎?"  我很不以為然。
"別說了。"兒子似乎有些不耐煩。
"為什麽不帶棉衣? " 我不甘心地繼續追問道。
"用不著!再說穿西服要棉衣幹什麽?" 兒子在強詞奪理。
"可以把棉衣穿在外麵,到時候脫了就是了。" 我繼續羅嗦。
"好了,我該走了。" 兒子顯然已經非常不耐煩了。
"冷了就買件棉衣,買雙棉鞋。"
 
望著兒子匆忙離去的背影我趕緊加了句,我知道說了也是白說,但總覺得說出來還有點希望。就這麽一身單衣,單鞋去了紐約,怎麽能讓我放心得下? 紐約的網友昨晚特意告訴我,這幾天那裏要降溫,隻有30幾度。但麵對凡事都有一定之規的兒子,我也隻能空歎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本想像以往那樣和兒子擁別,但此刻心裏亂七八糟的,一點情緒也沒有。
正是:
別前萬語難為聲,忍顧長亭再一程。
人父應羞心太軟,但求日暖一周晴。
 
但兒子,你讓老爸心痛!寧可挨凍的那個人是我,但連這樣的機會你也不給我。
 
回家的路上我很難過。一肚子話也不知道去哪裏說,和誰說。我恨自己太笨,不會和兒子溝通。我不是想控製他,就是想讓他學會心痛自己,不要總想著節省。在花錢方麵,我從來是個大手大腳的人。怎麽養了個勤儉的幾乎到了虐待自己的程度的兒子呢? 
 
兒啊,老爸不要求你什麽,就希望你一輩子能快快樂樂,幸福的活著。有困難找老爸,不要那麽獨立和有主見,再多給做父母些關心你的機會吧。我知道這些都是廢話,兒子長大了,已經到了人間冷暖自己體驗,感知和把握的年齡了。
  
雖說孩子們需要多經風雨才能長大成人,但什麽力量也無法割裂父母對子女的那一份牽掛。當然父母的羅嗦和孩子的簡約永遠是矛盾的,真不曉得這恨不能連自己都奉獻了的羅嗦,有沒有成為苦口良藥而被聽進去一二的時候。。。。。。



我知道我做父親做得很失敗!我真不知道怎麽和兒子相處,就覺得很難,想不關心他更難。而且是他越懂事,我越心疼。但我始終都認為,家長隻能管小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大事還要讓孩子們自己做主,這樣他們才有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