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的外交官說句話
文章來源: bambooseven2010-05-09 09:24:52

   

     鬱領事的事情出了以後,我在網上看了幾篇文章,覺得有一半是客觀公正的,尤其是有一篇提到了"維也納公約"的一些細節,覺得作者是在認認真真地就事論事。而另一半則是無知的,臆想的成分很多。不僅對鬱先生本人有諸多莫須有的微詞,也對中國外交官這個整體發表了很多不實的譴責。

    我最不喜歡在網上與人爭論,所以看了雖然不滿,但也還沒有說什麽,但是說點什麽的衝動越來越多。昨天看到一篇文字,這樣的不實和臆想之詞真是太多了。也許我是碰巧知道文章中提到的對中國外交官,以及外交部的一些事實,所以忍不住站出來,為中國的外交官說句話。我也知道,這個時候說這些話,很可能會遭到磚頭的待遇。但是明明知道有人在胡說八道,還沉默不語,有違我的良心。

    我看到的對中國外交官的譴責,有一點讓我覺得非常可笑。這個譴責是說,這些官員在國內享受特權慣了,把這個壞習慣帶到國外來了。這樣說是很意氣用事的。因為沒有人列舉出中國外交官在國內有什麽特權。

    外交官是沾了"官"這個名字的,最沒有特權的官了。我所知道的,外交官在國內享受的特權是,1,拿外交護照。2。在機場走綠色通道。這是每個國家的外交官都享有的權利。除此之外,我所認識和知道的中國外交官,並不享有國內的實權官員們享受的那些特權。曾經去過一位前駐美大使的家,也不過是幹淨整潔,比普通人家多一兩間房間的地方,沒有豪華可言。有人曾經告訴過我,外交部是個"清水衙門",這裏有很多兢兢業業工作著的,非常優秀的外交官。我尊敬他們,因為我的確是認識很多這樣的人們。他們大多是我的叔叔阿姨輩了。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穿著樸素,言談儒雅。這都源於他們所受的訓練。因為進入這個部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在過去,一旦當了外交官,也就是一輩子的事了。

   據我所知,新中國第一次認真培訓外交官,應該是1964年。(如果有人知道更早的,請告訴我)。當時國家從一些相關大學裏選了一批學生,送到歐洲的某個國家去上學。當時的中國是多保守呢,這些學生連城市的大街都沒太看清楚,都是大轎車接送,從學校到宿舍,再從宿舍到學校。這一批外交官,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裏,都成為了外交部的中堅力量。應該提到的是,這裏很多學生,都是普通出身,有很多都是農家的孩子,因為學習成績優秀,考到諸如北京外語學院一類的學校,才被選上的。

    中國當時的外交官政策( 文革期間),非常不人性。外交官出國,一任四,五年,不許帶妻子和孩子,隻有中間的一次探親而已。大約在1984年左右,外交官才能帶家屬(妻子或丈夫),但是不能帶孩子。這樣的骨肉分離,中國的外交官也照樣為國家工作。其中的苦處,隻有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知道了。大約在1999年左右,外交官的孩子可以探親了,但是時間還是很短。後來的政策改革,我雖然不太知道,但是從鬱先生的事來看,現在是終於可以帶妻子和孩子了。多年以後,中國的外交官們終於可以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外交官一樣,享受普通人的家庭快樂了。

      要被派到美國這樣的國家當外交官,英語一定要非常好。很多人的英語,可能不輸於美國人。因為往外交部輸送人才的大學,我所知道的主要有兩所,北京外語學院和外交學院。這裏的學生,很多英文好得可以做同聲傳譯。所以網上有人說,鬱領事英語不好,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關於不了解駐在國法律,也是不成立的,外交部這樣敏感的機關,對外交官的培訓,或者說紀律,就是遵守駐在國法律。這樣的紀律是非常嚴明的,不遵守有丟掉工作的可能。

     昨天看到的這篇文章,還有幾處,我想特別指出,是不正確的。

    "中國外交部的工作人員有很多是外交部元老的子女,有根有底,沒有根底的人再優秀也進不去外交部,就是進去了也夠嗆能爬上個好位置,攤上個好國家。"

      我很想請問這位作者,你怎麽知道的?請舉個例子。

      據我所知,被派到"好國家"的,並不一定是"有根有底"。很多是憑著業務好,家庭出身不一定有什麽特別。至於"沒有根底的人再優秀也進不去外交部"更是胡說八道。

     "外交部將國家分成1類2類3類,如果被派去非洲或者其他條件差的國家,一年得幾次瘧疾,估計就不覺得外交部是什麽好單位了"。

      關於國家的分類,我不太清楚。但是關於非洲,我至少認識兩位駐非洲國家的大使,從沒得過瘧疾。工作出色,安全回國。為什麽這樣侮辱非洲國家?至於分到歐洲國家還是非洲國家,和語種有關,和每個外交官的個人發展也有關。

      "這種現象其實很正常,現在幾乎中國所有的企業部門,安插的都是本部門的相關人員的子女,法院的就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在法院,鐵路的安排在鐵路,總之是幹哪行吃哪行,外交部又怎麽會例外?"

      這也是作者的臆想。如果作者知道數字和比例,請列出來。事實是,很多外交部的子女,反倒沒有進入外交部。可能知道這是一個敏感又比較清苦的職業。但是近年聽說外交部也進行了挺多的改革,很多比較年輕的外交官得到了提升。聽起來是個好事。
 
   "  其次,中國外交部在選拔駐外官員時,一直以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為綱領。刻意不選拔頭腦靈活,了解西方思維行事方式的人。"

     我想問作者的是,你了解中國外交部選拔人才的方式嗎?如果知道請說出你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你是在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評論中國的一個部委,沒有根據,為什麽說這樣不負責任的話?

     我所知道的,中國的外交官需要在當地和很多政府官員打交道,要了解當地文化,禮儀,讀報紙,要在當地報紙上發表文章,很多時候是駁斥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不公指責。要做到這些,怎麽可能不了解"西方思維行事方式"呢?
     
     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是應該就事論事,尤其在美國多年的人,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鬱先生和警察在當時,當地的事情,肯定有誤會的成分。可能他不知道後麵的車牌被盜。可能他停車後等警察來處理事情的時候判斷失誤。可能他本人的性格不是最有耐心的。但是,在他亮出領事身份之後,警察還敢動他,是警察的第一個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警察闖入中國領事館,是警察的第二個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的行為。中國政府一定得和美國政府嚴正交涉。外交豁免權是全世界都必須遵守的。而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更應該時刻記得-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還有人說,中國領事館的車庫,沒有明顯的標識,這個是中國的錯。我想請問,現在的中國領事館,在這個地址多久了?為什麽美國警察不知道這個地址?這和"誤炸"中國使館是一樣愚蠢的借口。

     這位作者還另外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認錯。這個就更可笑了。外交無小事,事情發生到了美國警察闖入中國領事館這個程度,已經不是民事糾紛了。美國政府和美國人一樣,有兩個特點,一是霸道,沒理也要講出理來。二是任何時候都是BUSINESS MAN。到了外交層麵,沒有什麽對錯,隻有兩國力量的搏弈和當前利益的衡量。我認為不管事情當時是如何,兩方都必須找到適當的外交辭令來解決這件事。中國政府更是不能有一點軟弱!

     事件發生至此,我相信有關方麵還在交涉。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雙方肯定都有判斷失誤,或者誤會的時候。但是我認為,第一,不可以把無端的責難加到中國外交官的整體上麵。第二,不要忘了,中國領土的神聖。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尊嚴和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