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雙行道 第一節
文章來源: rondo2010-02-18 09:16:02

雙行道

作者 Rondo

2010. 2

(注: 筆者計劃在開博近3年之際寫一篇結合武打,出國,海歸,人生於一體的中/長篇小說。先刊登第一節(未定稿),望網友多多指教。歡迎轉載,但需注明作者和出處,謝謝)


第一節

海州市是個臨海城市。她雖然靠近大海,整個城市卻是被群山所懷抱。也許就是因為被大山所隔,這裏的人們所用的語言都讓外鄉人覺得都特別難懂。其實,別說是外鄉人,就是本地人,隔了幾十裏地,方言就開始產生變化。尤其是海州市裏的城裏人,幾句話就能聽出十幾裏外郊區人的口音。

而離開海州市六十多公裏的敦土大隊,口音更是多了許多變化。變的連海州市的人都聽不太清當地人的方言。

要說敦土大隊,那也算是這一帶的風景區了。所謂的風景區,有兩部份組成。一處是天然大湖:降雲湖。此湖東西群山環抱,重嶂疊翠。南北遠眺,一片湛藍,無邊無際的湖水漣漪綿綿。近看清澈見底,色彩各異的鵝卵石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射著變幻無窮的水波紋。微波輕推著由水花組成的白色花卷,由遠而近,拂過湖岸。近聽湖水輕輕地拍打著湖岸,讓人情不自禁放聲釋懷。站在湖邊,蘭天和白雲,浩渺的煙波、蕩漾的碧水,帶給人此景隻應天上有的美妙感覺。

敦土大隊另外一處風景,就是當地有名的騰雲寺。相傳,西晉僧人佳和和尚雲遊到此,開山搭廬,潛心苦修。渺無人煙的山中有一放牛娃每天給他送齋送水,最後寺院建成。一天,放牛娃向佳和和尚告辭:“我乃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見你精進虔誠,派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說完騰雲而去,後人便以騰雲為名,立為騰雲寺。

騰雲寺寺院殿堂順著山勢,由低漸高,從寺前的白塔到天王殿,從佛殿到法堂,再到羅漢堂,整個建築梯級錯落有致。一條通往降雲湖的大道,參天古樹護道。自古凡來此寺者,需下馬落轎而行。俗家佛門弟子更是三步一拜,不敢失恭敬。

此風俗到了文革年間,成了當地最大的封建勢利殘餘。敦土大隊的黨支部書記老於頭,帶領著大隊民兵衝進寺廟,將多數菩薩雕塑通通推倒。那些和尚也被責令還俗自立更生去也。社會主義是不養“寄生蟲”的。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大標語貼滿了騰雲寺那已經早已多年失修的外牆。

不過騰雲寺內有一先覺堂,老於頭進去兩次後再也不敢踏進去一步。老於頭悄悄的告訴親戚,“那個先覺堂裏麵有神靈看護,千萬不能再進去。”

要說這事,老於婆是最清楚不過的了。當老於頭第一次踏進先覺堂,還沒看清裏麵的擺設,頭頸和褲腰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提起。還沒等他搞明白,這150多斤的老骨頭已經被丟到了門外。

拍拍屁股,老於頭沒傷到一根毫毛。氣的他從邊上民兵手中拿過紅櫻槍再往裏麵衝。

這再次強闖出了麻煩。這次老於頭被丟出來更遠。拿紅櫻槍的肩膀脫臼了。疼的他再也忍不住大叫起來:“大家一起衝進去”。

這一衝不大緊,6,7條壯漢,進一個,丟出來一人,進兩個,丟出來一雙。凡帶武器的,不是脫臼,就是斷了骨頭。其餘的人再也沒膽子往裏麵衝。

最後,老於頭下令,封了這個先覺堂。民兵在門外站崗了近三個月,就是沒看見任何人進出。所以,大隊的人都流傳,這先覺堂有神仙護著,千萬別進那裏去。

這事讓老於頭鬱悶了許久。如果上報公社,萬一公社領導不信邪,反告他個煽陰風,點鬼火之罪名。真要是派人來查,萬一這先覺堂的聖靈哪雲遊去了,老於頭這不就成了造謠的主了?想到此,此事就壓在大隊部,再也沒人提起。




小說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