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文章來源: 亞特蘭大筆會2009-10-09 15:10:25


來美國很多年了,象很多人一樣,從掙紮到適應,不停地向前。回想起故園,反而不是那麽清晰,可是,麵對漸漸熟悉的環境和人文,也覺著自己仍然遊離,這或許就是邊緣人的感覺吧。中國好,還是美國好?

有一天有朋友發過來一條信息,周末在一個很大的露天劇場有音樂會,而且在一定時間內的指定地點,憑居住證明可以拿到免費的音樂會票。兒子喜歡聽音樂,我就請朋友幫著拿幾張免費的門票。周末興衝衝地帶上兒子和他的朋友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聽音樂會。到了劇場,看到有許多的誌願者指揮停車,那麽多的車井然有序,整整齊齊地排在那裏。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交付入場卷,進到會場,選擇一塊視線開闊的草坪,鋪上隔潮的塑料布,放上厚厚的沙發墊,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麵,看著遠處巨大的舞台,感受著耳邊的微風。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音樂會開始了,宏大的樂隊,精湛的指揮,悅耳的音樂,舞台前若幹個小屏幕電視,舞台旁兩個大屏幕電視,使坐在遠處草地上的我們也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演奏。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音樂會結束後,放起了禮花,那東方中國古老的發明,讓漆黑的夜空絢麗奪目。我們趁著大多數人觀看禮花的時候,先行去開車,邊走邊回頭仰望天上的禮花。到達停車場,發現在停在最拐角的我的車仍然可以暢通地開到路上。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劇場離家很遠,天黑後直擔心走錯路,但是,在最關鍵的路口,看到了閃爍的藍燈---- 警車在路口向過往的車輛指示方向。我順利地開上了回家的高速公路。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兒子要上大學了,開學前的一兩周裏,陸續接到 email ,告知開學的注意事項,尤其是為了新生入住各自不同的宿舍樓方便,明確送來了開學那天的行車路線,保證所有車輛單向行使,而不造成擁擠。而且,給每一個學生規定了到校的時間,以避免同時到達後所造成的不便。開學那天,我心緒不定地來到大學,竟然絲毫沒有我所有的擔心。順利地放下行李,順利地停好車,順利地安排好宿舍,順利地離開。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二零零年五月十二日,四川發生了大地震,全球震驚,我們也走向街頭為我們受難的鄉親們募捐。那是一個周末,朋友們抱著統一製做的募捐箱來到大型超市的門口,黑人,墨西哥人,白人,亞洲人,紛紛駐足向箱內投下他們的愛心。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黑人母親,她領著她的殘疾兒子從超市出來。母親看到我們後,即讓兒子給我們捐錢,兒子艱難地一步步走向我們,親手把錢放進了捐款箱。那一刻,我喜歡美國。

捐款結束後,我到超市買東西,臉上是燦爛的笑容,對著每一個人微笑,因為我感覺到他們就是剛剛給我受難的同胞捐贈的人。那一刻,我好喜歡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