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禿筆:回憶王小波
文章來源: 亞特蘭大筆會2008-04-22 21:33:59
回憶中的王小波
            文/老禿筆   
  
  在已故作家王小波成名之前的大學時代,筆者同他在一個英文班同學2年。這裏隨便聊聊記憶中的往事。
  
  說老實話,雖然據說王兄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可見他的自傳體小說),可是看到他本人當年的那樣子,誰也不會猜到王兄家學匪淺。
  
  也許是由於早年文革時的磨難,在雲南插隊的體力勞累,仰或是在工廠的辛苦,王兄一臉風霜,一幅苦大仇深的樣子。瘦高瘦高的,整天穿一身皺巴巴的破藍衣服。那個時候本來大家就沒什麽可穿的,別人還有些綠色的,褐色的衣服換換,王兄好像從來就沒有穿過別的顏色。王兄的臉色一直不太好。膚色也比較黝黑。
  
  王兄在課上一般坐在最後一排,大多數時間好像麵無表情,在應付功課。課下,也不大同大家說笑。同窗2年,王兄在課上居然沒講過話!其實,英文老師常常把同學叫起來讀一段,或者回答問題,唯獨不見老師叫王兄和另外兩個年紀大的同學。這可能是我們那位英語老師也比王兄小2歲,不想讓王兄答不上來為難的原因。
  
  王兄入學時的歲數比我們應屆的要大很多。可能是歲數差異的原因,王兄在這個英語班上隻同一位與他歲數相仿的井大哥說話較多。這還可能是因為兩個人都是煙槍,下課就躲到室外抽煙。後來,我同他同班同學談起他時,對方說,王兄為人看上去冷,對人很熱情。即所謂,不知者,謂其怪,近之者知其赤誠對人。
  
  從一件事情看出王兄的古道熱腸。八十年代中期,王兄已經在皮斯堡大學就學。當時,來美的中國學生們都互相借錢做財務擔保。在國內的一對同學寫信給他,問他能否幫忙。他立即安排2萬美元開出財務保證,使得這對同學得以順利來美入學。爾後,另一位低一級的學弟也如法炮製,寫信請他幫忙。他又故伎重演,再施援手。其實,第一,這錢也不是他個人的。而是向周圍同學籌借的。第二,那對同學在大學時同他也不是多好的朋友。那位低年級學弟,甚至同他不過是點頭之交。而王兄都能熱心奔忙,不分遠近。其助人為樂的胸懷可見一斑。
  
  無論如何,畢竟以自己名義借錢,再轉到別人名下,還是有些風險的。稍不小心,遇上負心之輩,就會上當。我知道有位朋友就是把錢轉入別人名下後,對方一直占用了很長時間不還。使得那位朋友無法向周圍朋友按時還錢,尷尬之至。用這種辦法,王兄幫助了4位同學來美一圓夙願。 去年,那對同學睽違故國多年第一次回國省親。吃水不忘掘井人。兩位到了王兄的墓地為他上香,不勝唏噓。晃眼間,已是陰陽相隔,不能再見了。
  
  回來後,他們告訴我另一個壞消息:王兄的弟弟在王兄去世幾年後,在迪特律被搶劫的黑人一槍打死。這叫我極為震驚,深深地為王兄的二老擔憂。中國俗話說,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乃人生之三大不幸。 而王兄二老竟然在古稀之年後,遭遇到這種打擊。不禁令人拍案怒問:天理何在?
  
  王兄的本科專業是商品檢驗。這門學科,嚴格說,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最多算是一門應用技術。這是文革後為適應當時國內商品檢驗空白的需要而設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商品檢驗人才,為進出口業驗貨,為國內的商品檢驗製定規範,為海關,仲裁等行業服務。王兄那個班上的許多人,是在報誌願後分數上北大不行而無奈改報的情況下才上的這個專業。我原以為,王兄出來後會轉學計算機,化學這類熱門專業。不料,據說他居然學了社會學這個文科專業。當然,他的專業選項也側重於統計方法這類比較適合他的情況的。
  
  我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遇見王兄的太太。 事前並不知道,閑聊時,才發現她是王兄的太太,王兄已來到美國。遂托付王太太向王兄致意。爾後,就再也沒有聯係過。我更不知道王兄後來回國專心寫書,成了知名作家。至於王太太,後來也成了知名的社會學家。
  
  N年前,有朋友提起作家王小波的書,說是跟你同一個學校的。我驚訝之下,拿起那本書來看看,才發現王兄的照片郝然印在上頭。於是回話說,這是我的同級同班同學。這下,那位王兄的書迷更加激動,非要我向王兄問候索要筆墨。不過,我因失去聯係太久,且人家也成了作家名人,而不願貿然修書,以免攀高枝的嫌疑。可惜,沒多長時間,突然見到王兄因心髒病突發而辭世的噩耗。
  
  這令我感歎不己。誰曾料想王兄會英年早逝,其逝世時不過44歲,可謂正當年。 按照他寫書的路子走下去,可以會有更多的好書問世,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這原是毫無問題的。
  
  同樣可惜的是,王兄並沒有來得及享受他的著作成果,起碼,那個時候的稿費還是很可憐。他依然過著說不上貧困可也不寬裕的日子。這從他抽的煙,所吃的東西,寓所的布置,可以看出來。 哎,生前不知身後榮,這句話,在王兄身上,真是應現了。
  
  前幾天,同王兄的同學聊起小波生前的幾部著作。這位老同學誇張地說,小波的東西,需要琢磨才能讀懂。可能要兩百年,才有後人體會到小波的深度。看這口氣,這位老同學對自己的同班同學可是厚愛有加。照他的口氣,大概,王小波得文學諾貝爾獎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反正是跑不了。
  
  順便,他也說了幾句王兄的為人:坦蕩,忠直, 不會來事兒。別小看這幾句話,在我看來,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這世界上的聰明人不少。有多少個能夠做人做到讓人用這幾個詞來形容?不多,實在不多。坦蕩忠直的品性,原本是人的美德。可惜的是,人的私心和小聰明,使得很多人精於計較,自私自利,不講信用。中國古代的君子,原來是具有這種品性的。書生意氣,是這種品性的最佳描述。 我們現代人已經無法再看到這種爽直書生在知識分子中成為共性,可我認為,在王兄身上,這種品性還留著,還很強。
  
  雖然說人無完人,士無楷模,王兄身後,我還是願意說一句,因為他的早逝,給我們留下了一位近乎完美的文人。也許他還沒有來得及變換他的忠直,也許他從來就不會變換他的忠直。他以他的早逝,為我們還活著的人們,樹立起一座路標。他的早逝,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當然,如何走,學不學,還在我們個人。
  
僅以此文,悼念王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