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事件
文章來源: yanny2014-11-20 06:41:06

上個星期兒子做中文作業,一切圍繞著“蘋果”來造句:

非常—我非常想吃蘋果。

說過—你說過你想吃蘋果。

借口—我得找個借口才能吃蘋果。

總得—我總得今天吃一個蘋果。

運氣—我碰運氣才能摘到蘋果。

始終—我始終想吃蘋果。

從來—我從來都沒有不想吃蘋果。

如果—如果家裏沒有蘋果了,我就去買蘋果。

最後—我最後不再寫蘋果的句子了。

我看到上麵的句子後,我問他“你不是不愛吃蘋果嗎?難道想不起別的東西來了嗎?”後來我才明白,他指的蘋果是 iPad !

接著,兒子就開始寫到:

著急—我很著急,因為我想不出來好句子。

趕快—我趕快把這個句子寫完,我就可以去玩(iPad)了。

看到這裏,應該明白這小屁孩的心思了吧?!

昨天晚上,因為他玩 iPad 不知道控製,終於跟他發火。說好的”到周末總共隻可以玩一個半小時”,可他根本不執行,每次說他時間過了,他總是說好了好了,不玩了。實際照舊捧著“蘋果”不放手。隻要在家,“蘋果”就是他的一切,哪怕是在寫著作業或彈著鋼琴,心裏總是掛念著他的“蘋果”。既然管不住他,隻好把這“蘋果”送給他姐姐吧。他一聽害怕了,哭得很傷心,求我別把“蘋果”送人。

最後我們協儀如下:以後周末不能再碰“蘋果”,隻有在放假期間可以碰,而且由他自己決定什麽時間玩,每天不超過一小時。如果他按照規定執行的很好,那麽“蘋果”就繼續保留,否則就送與他人。

通過這次“蘋果”事件,就是想讓兒子學會自己控製欲望,知道做什麽事情,都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