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揭密,讓當權者尷尬又無奈(中)
文章來源: 喬亮2011-02-18 21:13:22

2008 年 8 月 30 日晚,被稱為“蠍子 -26 ”的一支美國特種部隊用火箭彈轟炸了阿富汗的赫爾曼德省,並空投了一個 500 磅的炸彈。在官方的記錄中,其“成果”是 24 名塔利班成員被襲死亡。實際上,這 24 人都是平民。在維基揭密發表的日誌中清楚地記錄了當時軍方對外的解釋,僅遺憾地表示:“智能炸彈”製導係統失靈。無怪乎阿富汗總統哈米德•卡爾紮伊曾公開抗議:美國不把阿富汗人民當作人,認為我們的生命廉價。維基揭密證明了這一點,創始人阿桑奇被視為公敵。那麽,阿桑奇又是何許人呢?

阿桑奇是個背包客

有關“維基揭密”的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經曆的信息少之又少:他拒絕透露自己的年齡和家庭住址。據說,朱利安 1971 年出生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湯什維爾,他長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到他 14 歲時,他和母親已經搬了 37 次家。在他的母親和一名音樂家的關係演變成暴力時,朱利安幾近封閉,他遊離在自己的世界中。

16 歲時,孤獨的朱利安成為了一名網絡黑客。 1991 年, 20 歲的朱利安與黑客好友們闖入加拿大一家電信公司的網絡終端,隨後他被逮捕並承認了 25 項指控。法官最終以“智能好奇”為理由隻判決他支付小額的賠償金。隨後,朱利安開始在墨爾本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但不久就退學。

2006 年,朱利安決定創建“維基揭密”,在他看來,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會有效的阻止非法治理。

阿桑奇被很多人視為英雄,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卻是國家安全的一大威脅,五角大樓更是如此認為。自從泄密事件發生後,他幾乎成了一個通緝犯,他的生活也和逃犯差不多。在美國大使館“電報門”事件方興未艾之時,國際刑警組織 12 月 1 日稱,已將朱利安·阿桑奇列入“紅色通緝令”名單,在全球範圍內通緝阿桑奇。

11 月 18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地方法院下令對阿桑奇發出逮捕令,稱其涉嫌在瑞典犯下強暴罪、性騷擾罪和非法脅迫罪等。法院還判決允許瑞典檢察官下達國際逮捕令。

今年 8 月中旬,阿桑奇前往瑞典為維基揭密尋找一個安全的大本營,因為瑞典的新聞自由法律相對寬鬆。在瑞典,阿桑奇曾和兩名瑞典女性有過親密關係。他對此予以承認,但堅稱,是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發生的性關係。

據悉,指控阿桑奇的一名瑞典女性稱,兩人發生性關係時避孕套破裂,這時,她要求阿桑奇停止性行為,但對方沒有理睬。另一名女性則表示,她和阿桑奇最開始使用了避孕套,但當兩人沒有再用避孕套時,阿桑奇拒絕停下來。

針對指控,阿桑奇堅決予以否認。阿桑奇的律師已向瑞典上訴法院提交撤銷逮捕令的申請。

小資料:近代十大泄密事件

1 ,阿富汗戰爭日誌

2010 年 7 月 25 日,維基揭秘發布了 9 萬多條有關阿富汗戰爭的分類軍事記錄。這些文件主要包括來自作戰部隊的幾份涉及當地情報和詳細描述衝突的秘密報告——包括出自聯軍之手的若幹份詳細說明平民傷亡情況的公函。

2 ,水門中的“深喉”

在 1972 年的總統大選中, 5 個人潛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並試圖在辦公室安裝竊聽器,他們因此而被捕。《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頓對這件全國最大的政治醜聞展開了調查。一名身份保密達 33 年之久的知情人對他們提供了協助。 2005 年,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爆料稱,他就是那位神秘的“深喉”。

3 ,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醜聞

1848 年,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約翰•紐金特獲知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結束長達兩年的墨美戰爭的文件)的消息。在消息公布後,一位憤怒的參議員把紐金特叫來質問;這位出生於愛爾蘭的記者拒絕披露他的消息來源,隻說該爆料人並非參議員。這個回答並沒有讓調查紐金特的人滿意,據證實,他被軟禁在國會山大廈達一個月之久。

4 ,阿帕奇直升機射擊事件

2010 年 4 月,維基揭秘網站爆出拍攝於 2007 年 7 月的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一架美國阿帕奇直升機在巴格達射殺路透社攝影師納米爾。納米爾的司機和另外 10 個人也被殺,盡管早期調查並未發現任何錯誤行動,美國軍方的律師還是宣布他們會再次檢查視頻,但至今尚未發布任何正式報告。

5 ,麥克裏斯托爾的戰爭計劃

奧巴馬總統在就職 8 個月後命令駐阿富汗新任司令官史丹利•麥克裏斯托爾將軍對整場戰爭進行審查。奧巴馬從麥克裏斯托爾的報告中得知,如果不派遣更多的部隊並對戰略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這場戰爭必敗無疑。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水門事件傳奇人物鮑勃•伍德沃德證明他神勇不減當年,通過對另一屆政府的深入調查,他獲得了 66 頁報告,並將這些內容張貼到華盛頓郵報的網站。在進退兩難的處境中,總統幾乎批準了麥克裏斯托爾的所有請求。

6 ,暮光之城泄密

2005 年,新出道作家斯蒂芬尼•梅耶在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裏寫了一本有關吸血鬼的書。《暮光之城》一書大賣的時間比她寫作的時間還要短,梅耶一舉成名後再接再厲,在接下來的 3 年裏寫了 3 部續集,均成為暢銷書。 2008 年,她做了一些不同的嚐試,重新講述第一本書中的故事,不過這次換成了華德華(之前是以貝拉)的視角。而新書稿《午夜陽光》中 12 個未完成的章節很快便出現在互聯網上。

7 ,小韋恩的“流出版”

大多數音樂人在他們的專輯泄露到互聯網上時會感到沮喪,但小韋恩並非如此。 2007 年,在他當時即將發售的專輯《卡特先生第三章》出現在互聯網上時,這位饒舌歌手以推遲《卡特》的發售日期作為回應,並將泄露的曲目作為單獨的專輯發行,專輯名稱就叫“流出版”。專輯封麵設計中甚至還包含了“小韋恩許可”的字樣。至少,在音樂行業有的人還是有幽默感的。

8 ,五角大樓文件

1971 年 6 月 13 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份由國防部編寫的、有關美國對越南軍事幹預的秘密研究報告的第一部分,該報告分 9 期連載。這些文件由軍事分析師丹尼爾•埃爾斯博格轉交《紐約時報》,他早在 1969 年就偷偷影印了這些文件。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麥克•格拉弗爾也向參議院檔案中輸入了報告中的 4100 頁(這些報告後來稱為“五角大樓文件”),因此,後來這些報告成書時符合憲法規定。

9 ,莎拉•佩林的電子郵件

2008 年 9 月,有人侵入當時副總統競選人佩林的個人雅虎郵箱賬號,然後向維基揭秘張貼了她的一些消息、她的密碼以及聯係人名單。雖然這些消息迅速地傳遍互聯網,但電子郵件不過是些可笑的家庭照片和發給一些政治同事的少許信件。

10 ,情報門

在遊說 2003 年攻打伊拉克時,喬治•布什政府發布了許多聲明。這些聲明中的大多數後來證明是不真實的。其中一個由布什總統發出的較為可疑的指稱是,伊拉克從非洲國尼日爾購買鈾。當年夏天,在大批美國部隊進入巴格達後,早前被派遣到尼日爾調查傳聞中的“黃餅”(一種鈾粉末)銷售事件的一位職業外交官約瑟夫•威爾遜大使駁斥了這一指控。之後不久,右翼評論員羅伯特•諾瓦克發表一篇專欄文章爆料說,威爾遜的妻子瓦萊麗•普萊姆是中情局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