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殃及n代人——從念白字想起
文章來源: 孺子和牛2019-04-30 16:59:27

      近幾天,由於一個“疑似”白字事件,網上掀起了研究漢字的熱潮,並伴有猜字遊戲,焦點圍繞著“精湛”-“精謹”及可能出現的各種口音、各種拚詞,各種讀法。我不想在這件事上說什麽,但卻由此聯想到一些其他事情,有些“細思極恐”的感覺。

      先說說我自己的事情。雖然我算是個“理工女”,但因喜歡閱讀,和寫點小玩意兒,朋友們常奉承我“有文學素養”。然而,在與人交談中,我從來隻說大白話,從不敢掉書袋,引經據典,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白字先生”。

      “文革”開始時,我上小學一年級,在剛剛學會了“爸爸、媽媽、吃飯、睡覺”之後,那場“觸及靈魂的革命”開始了。然後就是停課——武鬥——隨父母下放到農村——幸運返城兩、三年讀中學——然後把自己混成了“知識青年”,又下鄉了。我不知道官方是怎樣定義“文革”結束的,對我來說,“文革”好像是那支“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給唱衰的,我至今還記得公社宣傳隊的那群男女們,站在台上聲嘶力竭地叫喊和歇斯底裏地跺腳。然後,文革就結束了。

      得益於我的小說欲,我認識的字不能算太少,甚至成語古文也能一知半解地知道一些,但隻能算“自學成才”,或者叫“無師自通”。沒有紮實的基礎,字讀半邊的事情自然會經常發生。為了避免讓人貽笑大方,自己就“低調”些,說話專揀大實話說。

      讀了白字,除了讓人嘲笑之外,可能不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但是,我是一位母親,如果我就這樣將錯就錯地教孩子呢?進一步,如果我是一位教書先生,一位別人眼中的智者,一位外交官,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員,我的錯誤是不是會延續下去,傳播下去,殃及很多人?

      文革十年給我們這代人帶來的知識荒蕪,是大多數人都看到了的。但更深入地去想,文革給人帶來的心靈荒蕪,才是“細思極恐”的事情。試想,一個天真無邪的孩童,一個求知欲旺盛的少年,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突然之間,他眼前的秩序混亂了,黑白顛倒了,所麵臨的一切一切都瞬間變化了:他的老師,突然變成了剃著陰陽頭的牛鬼蛇神;他的鄰居告發了自己的妻子;他的爸爸被揪入“牛棚”;他的一個親戚突然成了“特務”,跳樓自殺了;他的城市成了槍林彈雨的戰場;而他的好朋友,突然成了人人羨慕的紅衛兵司令,整天手揮皮腰帶,批鬥別人。這一切一切,不會使人產生心靈扭曲嗎?更可怕的是——這些不僅僅是發生在你身上,我身上,而是發生在我們一代人的身上。

      讀白字,我們可以糾正,因為至少我們還有字典可查,我們能夠說這是對的,那是錯的。但是,那先天不足的心靈,誰來判定對錯?那麽我的扭曲會不會將錯就錯地感染孩子?進一步,如果我是一位教書先生,一位別人眼中的智者,一位外交官,一位身居高位的領導者,我的錯誤是不是會延續下去,傳播下去,殃及很多人?

      所以我說:“文革”殃及n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