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之間慎加微信
文章來源: 美麗的人生2020-06-01 01:24:36

生活中有些人,是認識的,熟悉的,卻是不了解的。

沒有社交媒體的時代,人們的交往僅限於表麵。同事,鄰居,親戚,除了見麵聊幾句,誰成天談思想?

有了微信就不同了,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你轉一個小小的帖子,立刻可判斷出你所具有的品味層次,教育程度,興趣傾向,內心活動,甚至年齡階段。

一個朋友曾經說過,他在朋友圈轉發的反對中共集權的文帖,幾乎得罪了他在國內的所有老同學。一般情況下,看了不高興的人,不吭聲就算了。了不起悄悄刪掉,今後各走各路,老死不相往來。

偏偏有一位北京的作曲家,看不慣他的言論觀點,定要擼起袖子和他幹架。其實兩人都是好人,隻是認知態度不同,就差點掄了空中拳頭。

我這位朋友,有極高的見識,極深的思想。他分析作曲家為什麽這麽激憤,不能忍耐,是因為在中國幹藝術這行當的,基本都是既得利益獲得者。

讓人拋棄自己的財路,去和給自己金碗銀餑的階層作對,那無異於拔著頭發離開地球一樣難。在海外的人,有時候說得慷慨激昂,但是設身處地為高壓監管下的人想一想,也就不能要求那些人清醒明白。也或許那些人並不是不清醒不明白,但又能怎樣?揭竿而起不成?人人都做劉曉波?做了劉曉波又如何?救得了誰?

人活隻有一次。都是人,凡人。怨不得人家隻顧撈錢,不顧國家民族大義。這個民族,是一兩個人救不了的。神都救不了。

這就是說,假如他們不互加微信,像之前許多年一樣,遙遙地相望,偶爾地來往,過年過節打個越洋電話,或者回國見上一麵,吃個飯喝頓酒,絕對不會鬧成今天這種模樣。

這其實也是我的體會。七八年之前一次回國,小學同學紛紛加了微信。後來他們又成立了群組,好在都還明智,沒怎麽在群裏說三道四。平時那群就如死水一般平靜,隻有大的節日才有人出來放個新華社通稿一樣的大眾帖,沒任何意思。

隻有一位女同鞋,前些天盛行甩鍋,病毒根源嫁禍於美國的那陣子,她傻傻地發了一通言論。看起來也是不懂,那認知水平比不上當今小學生。實在看不下去,這姐姐是我今生遇到的唯一一位與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基於無比的憐憫同情,同時也摻雜著遺憾和憤怒,我對她實施了人道主義的啟蒙活動。回到小學吧!現在我不再是她的同學,而是她啟蒙的教師。

給她上了一通課之後,倍感無力。浪費我這麽多時間,花費我那麽多口舌,有什麽收益嗎?她醒了幾分?懂了幾分?還不是隻知道炫耀她家的帥兒子,官老公,隻會得意於她的特殊地位,優越階層!所有的表現,都是世俗。她們滿足的,驕傲的,喜愛的,全都是世俗生活裏的元素,與精神無關。

那之後,我就覺得,要是沒有微信多好啊。要是跟這些發小們,老同學老熟人們,根本就不再重新聯係,大家像從前一樣,各過各的,遠遠觀望,深深掛念,那遙遠的美好時光,依然保存在純潔的記憶裏,該是多好!

現在可好,微信打亂了一切。一看朋友圈,你的精神領域暴露無遺。尤其是人在美國,觀點看法大相徑庭。立刻人家就站你對立麵了。

去年貿易戰剛開打,有個高中同學問我怎麽看川普。我說,沒法和你說。你想聽的,肯定是央視灌輸給你的。我說的,是你從沒聽過的。信息不對等,立場不對等,高度不對等。所以最好別說。除非你做好完全的思想準備,就是先把你頭腦裏的一切全都放下,歸零,來聽我給你傳遞信息。

那怎麽可能?她是多年浸淫在央視人報環境中的人,我一張口,定會嚇到她。肯定會說我“怎麽這麽反動”?像我婆婆。所以最好免談。

別說活在國內的人了,就是活在美國三十多年的讀書人,頭腦裏根深蒂固文革思維專製思想的,還不是大有人在?身體是在自由民主的美國,思想仍留在封建統治的國內。要是不幸不小心和這樣的熟人互加了微信,那就等著吧!今日不崩,還有明日,明日不崩,還有後日。終有一日,分崩離析!

如此想來,有兩個人是聰明的。一個是我最要好的初中閨蜜。前年大家千辛萬苦找到失散的她,立刻甩來一個電話,微信上成了好友。小時候的夥伴啊!多少成長中的甜美快樂,多少小女生懷揣的秘密。回憶起來都是清純好滋味。

起初她在我圈裏點讚互動,兩人有時間也視頻聊天。很快,她就發現了我的變化。其實不是變化,而是她認為我有了變化。所謂變化,就是她不能接受的我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實際上,是兩個小女孩在成長的路上,走了兩岔,也是從前根本沒機會暴露彼此的深藏的思想。價值觀的不同,在微信上,使得本該親密的好友,彼此冷漠。

她自覺躲避開我的轉貼和分享,就如同沒加微信時一樣。我覺得我特別感激她,聰明的她,用她漸隱的方式,保持住原來的距離,保持住那曾經美好的記憶。

當然,這僅僅是在我一方。在她,也許我早已麵目猙獰可怖了。那沒關係,Who cares?

還有一位發小,也是失聯多年。就在前不久,媒體上大肆渲染美國疫情死亡巨大,她才通過別的同學要來我的微信,表示關切和同情。

隻說了一次話,她就啞言。就是看了我朋友圈裏的表達,立刻回到失聯狀態。

很好。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不是刻意去要。如果共鳴,那就是精神層麵一致的朋友,那有多好!但是,對朋友,對熟人,這個境界似乎可遇而不可求。她懂得銷聲匿跡,就是對我的尊重,就是對友情的尊重,就是聰明。

一般人是不會跳起來的,一般人都會沉默。但是沉默不表示平靜,不表示信服,不表示認同。沉默裏有許多情緒醞釀,有看不見的龍卷風。如果離得遠,生活裏沒有交集,風暴便會逐漸平息,逐漸淡化至於無。但是萬一都在美國,都在一地,萬一日常生活裏還有些交集,那就麻煩。

就像一個燃燒瓶,遇到合適的溫度,氣候,環境,那沉默裏的不滿,就爆發了。

前天那瓶子炸了一個頭,好在我手握消防栓,行動快速,三下五除二,火滅了。但是扔炸彈的人,暴露出真像。

這又讓我想起前幾年本地大群裏遇到的老朋友,我挺高興地見到久別的她,主動送去微信片。但對方並不熱情。很快我知趣刪除,回到平靜,相安無事。因為人各有想法,特別是她經曆了母親猝死的悲劇,心情肯定悲傷。見到昔日的舊識,難免聯想和母親相關的事情。眼不見心不煩,退回到個人的內心,不讓多餘的人走進你的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舉動。

自那,我就再也不主動加人微信。

這一次的小跟頭,就更是一個現實的教訓。如果不加該死的微信,大家今天應該還是友善的鄰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