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聲音對白有關的碎片點滴
文章來源: 楚天碧靄2010-09-05 09:04:12


    昨晚下載了新版的《馬蘭花》。
    最近總是想著“那些花兒”,馬蘭花也算花兒一朵吧。

    有懷舊的意思,但也沒有逃過被廣告上姚明和周立波配音的噱頭噱進的一麵。
    對姚明的印象一直不錯,很想看看他這回下海玩票能玩出什麽花來。

    電影看著讓人歎息,受好萊塢影響太深了。我們自個兒又不是拍不出好動畫來,為何構圖設計整個就是翻版人家的概念呢。好好的一朵馬蘭花,我卻從裏麵看到了“泰山”,看到了“Jungle Book”,看到了“獅子王”的痕跡;
    可惜...

    其實我應該有點娛樂精神,放鬆過了就行,無需要求很高的。

    還是說說姚明的配音吧。
    電影幾乎是跳著看的,因此周立波的聲音沒有找著,不過姚明的戲份卻不少。
    大蘭小蘭的父親正是他。

    不知道為何導演選擇姚明來配老頭?
    姚大個兒的北京話說得溜,聲音沉,可人家畢竟也就30歲左右,完全本色的聲音聽來聽去不是老頭的嗓音和語氣,讓人很遊離。
    一邊聽,一邊想:姚明啊,這下你可是演砸了,誰讓你不是科班出身。配音這話兒沒點底子是不能隨便玩票的。
    說起非科班出身,同樣配音的黎明,明顯好過姚明太多。
    他的非正規普通話對白聽著比較舒服,語氣感情與電影情節可以吻合。
    當然,這種把兩個明放一塊比台詞的較量,對姚明太不公平,黎明畢竟做過影帝;好似要黎明與姚明比投籃一般,沒得比。 
   
    隻是納悶,導演不會聽不出其間的差別。
    看來噱頭實在很重要,30歲以下的,有多少人知道馬蘭花呢。如果沒有姚明這個賣點,掏錢去電影院看這個動畫片的人會多嗎?
    也隻有我們這代人,或者更年長些的,還存著與馬蘭花有關的童年記憶。
    隻是,念想中的馬蘭花,與電影已經無關。

    有關對白,想起最近看的兩部台灣電影。
    一部為《一夜台北》,還有一部叫《聽說》。
   
    兩部片子輕鬆可人,又有些勵誌,都是新生代不錯的青春片。
    不複述故事,單講聽覺上的感受。
    國語念白,區別於普通話,聽來很可愛。小男生小女生說話都比較軟,比較嗲。而上些年紀的演員台詞相當地道——或許是劇本的功力。
    同樣也是非科班出身——這邊再次動用“科班”兩字——與黎明的配音一樣,勝在自然。沒有抑揚頓挫,甚至感覺有時口齒不清,也因為如此生活化,看這兩部片子時,如同融化在電影裏,另一番滋味。
    其實,本色是美,而當人們過求修飾,反而與其失之交臂。

    何謂科班?
    按理完全不需拿科班說事。真正意義的科班,和現在定義的所謂科班完全沒有幹係。
    舞台中生生磨出來的成就,不是讀幾年理論,排幾出戲就能達到的。
    是磨練,是天份,是時光造就。
    有關配音,台詞種種,無法苛求。   
    好與不好,全憑聽者感受。
    姚明也好,黎明也好,換一個場合,可能效果截然相反。

    生活裏的聲音更是如此。
    應情,應景,應心,
    恰恰好的,
    才是最佳。

    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