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殼
文章來源: 阿夏2008-01-15 21:57:32



小時候養過蠶。蠶在生長過程中要蛻幾次殼。記得從舊殼中出來的新蠶總是胃口大開,生機特別旺盛。幾次蛻殼之後,蠶就修成了“正果”,要上山了。所謂“山”不過是個稻草把子,讓蠶便於結繭。上山之前的蠶肥大壯碩, 通體透明。 嗬,滿腹都是錦繡。

由此想到詩人,詩人也要不斷蛻殼,才能成長,成熟,成器。

初學手生,免不了章法錯亂,顧此失彼,句法音韻生僻拗口,此時要蛻一層生殼。

漸漸寫多了,手法熟練,下筆總在格律之中。然初讀象模象樣,細讀則似曾相識。此時要蛻一層俗殼,一層熟殼。

心儀某人,跟了師父依樣畫葫蘆畫到五七分象的時候,忽然發現除了打破旁人框架別無出路,此時就要蛻一層葫蘆殼。

即便形成某種風格,在詩壇自立門戶的人,久無變化,偶爾對鏡,也會求新厭舊,生蛻殼之意。

那少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人,他不肯蛻殼也。那二人同學,眼看別人學業精進,自己瞠乎其後者,人家蛻了殼,君還抱著舊殼也。

蛻殼先得真的有層殼,有殼可蛻,才可蛻殼。初學者手段生澀,本屬常情,還在生長變化之中, 硬要蛻殼, 無異剝皮, 苦不堪言焉。

或問殼之形成,何以知?老無變化,無新意,君在殼中矣。

蛻殼的先兆是渾身發癢。之所以發癢者,殼內有生命在,殼束縛了生命的生長發展也。那外生堅殼,心如死灰,不疼不癢者,就不必也無力蛻殼了。敲碎了外殼,竟一團敗絮,別無所有,還不如留個幹果,也算世間一種景物罷。

出殼之蟲,其可畏哉!於詩人亦然。

阿夏 1/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