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蔣經國去世30周年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18-01-07 05:58:01

謝盛友:蔣經國去世30周年

中國偉人蔣經國逝世已經30周年,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紀念他。至少我個人認為,蔣經國是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沒有蔣經國,台灣的今天肯定是另一個樣子;沒有蔣經國,兩岸的今天也不是這個樣子。

1988年1月13日下午3時50分,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因心衰竭在台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蔣去世後,副總統李登輝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此後中國國民黨內引發一連串的權力鬥爭;最終李登輝順利接掌中國國民黨主席,全麵接掌黨政權力。

蔣經國逝世後,官方公布宣稱是由蔣經國的機要秘書王家驊記下的蔣經國遺囑,全文為:

經國受全國國民之付托,相與努力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業,為共同奮鬥之目標。萬一,餘為天年所限,務望我政府與民眾堅守反共複國決策,並望始終一貫積極推行民主憲政建設。全國軍民,在國父三民主義與先總統遺訓指引之下,務須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加速光複大陸,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是所切囑。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五日王家驊敬謹記述

李登輝 俞國華 倪文亞 林洋港 孔德成 黃尊秋 蔣孝勇

根據繼任總統的李登輝回憶,事實上他與在場的僚屬及家屬俞國華、郝柏村、沈昌煥、蔣孝勇等人確認,證實蔣經國並未留下遺囑。因此李登輝與眾員在官邸討論遺囑內容後,由王家驊繕寫在十行紙上,以便數小時後公布。由於當時遺囑並未有蔣經國本人簽名、而且是由王家驊寫在市麵文具店常見的金山牌信紙上,而非公文用紙,因此公布時曾一度遭到民間雜誌質疑“偽造遺囑”。然而在李登輝2001年的回憶錄出版前,國民黨一直宣稱該份遺囑為真。

1月14日,設靈堂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懷遠堂”,遺像前擺放著宋美齡致送之十字架花圈。俄籍妻蔣方良坐輪椅攜子女多次往靈堂行禮拜祭。71月22日,移靈台北市圓山忠烈祠,供民眾瞻仰遺容,一周間前往者逾百萬之眾,一百零一歲之張群亦坐輪椅前往,臥病十八年之長子蔣孝文也由人攙扶靈前跪祭。1月30日,舉行大殮,奉厝桃園縣大溪鎮“頭寮賓館”。

李登輝追思蔣經國,並致贈挽聯哀悼:“厚澤豈能忘,四十年汗盡血枯,注斯土斯民始有今日;遺言猶在耳,億萬人水深火熱,誓一心一德早複中原。”黃少穀對蔣經國挽聯雲:“憂患久相隨,論事陳情,許我言無不盡;治平時在念,拯民救國,痛公誌有未申。”

蔣經國逝世後,如同蔣中正決定靈柩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陵寢,蔣經國靈柩也暫厝於距離不遠的大溪陵寢。不過兩者都希望待來日光複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1988年,為紀念蔣經國,中華民國作曲家黃友棣特別編寫組曲《蔣經國紀念歌》。2004年1月,蔣方良曾經提議將蔣中正與蔣經國陵墓改移到位於台北縣汐止市的國軍示範公墓。遷移儀式最初訂在2005年春季,由於蔣方良於2004年逝世,負責整起儀式的蔣經國長女蔣孝章直到2005年冬季才正式進行。

1987年,蔣經國發布總統令,取消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準許民眾赴大陸探親,從而開啟了台灣民主化的進程。蔣經國逝世,宣告統治台灣近40年的蔣家時代正式告終,蔣家走入曆史,李登輝其後全麵接掌黨政軍權力,自此台灣民主化、本土化,並於1989年正式解除黨禁,1991年首次全麵改選國大代表,1992年首次全麵改選立法委員,1994年全麵恢複民選地方自治,1996年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李登輝順利連任,台灣在1987年蔣經國解嚴後10年內完成民主化。

曾經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長達6年的馬英九回想故總統蔣經國,台灣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當時見證故總統蔣經國向訪賓透露解嚴的前總統馬英九,7月15日回憶當時擔任翻譯的他,渾身上下就像觸電一樣,感覺非常震撼。1976年,蔣經國接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女士,馬英九則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當時葛蘭姆詢問蔣經國,“你們是否準備要解除被稱為緊急命令的戒嚴”,蔣經國說,“是的,我們把國家安全法令修改後,就會宣布”。

馬英九說,蔣經國很早就開始思考解除戒嚴。有一次蔣經國要他查“戒嚴”(martial law)的英文,他找出大英百科等多項參考資料向蔣經國解釋,蔣經國聽完眉頭一皺說,“我們沒有軍事管製啊”,當時他感覺蔣經國開始了解外界怎麽看了。

馬英九也談到當時負責草擬“充實中央民代機構方案”,他說,宣布解嚴沒多久,蔣經國問他政府遷台後,有沒有對外聲明代表全中國;他查了之後向蔣經國說沒有,並告訴蔣經國,國民大會準備修憲,有人建議要設大陸代表才能代表全中國。

他表示,當時蔣經國告訴他,“隻要依照憲法治國,就是代表全中國,不用設大陸代表”,他聽了大大鬆一口氣,幸好長官這麽開明,否則怎麽做下去。

馬英九表示,他跟了蔣經國6年,蔣經國是在威權體製生長的人,執行許多威權體製政策、法令,最後親手終結威權體製,非常不容易,很少有人真的做到。

誰修理了蔣經國的權威?

根據張祖詒先生的紀念文章,“經國先生並非聖人,豈能無過?但他有認錯的謙卑,有改過的勇氣!......”張祖詒引述蔣經國的話說:“權柄,很容易去用它,難的是,什麽時候不去用它。”可見蔣對權力的使用多麽慎重。張祖詒回憶說,有一天,他陪同蔣經國驅車經過台北街頭,看到一家修改服裝的店鋪,掛著一幅市招,上有四個大字:“修理權威”,蔣大為讚賞,認為應得最佳廣告獎。
蔣經國先生對所謂“威權”的價值觀,不但沒有權力傲慢,而且認同“權威”是可以“修理”的。

台灣媒體針對中華民國曆任總統的貢獻作過多次民調,經國先生總是名列第一,滿意度曾經高達七成。他至今最令人懷念的,除了推動十大建設,改善台灣人民生活,締造經濟奇跡,使台灣“升級”之外,就是解除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並替未來政治全麵民主化鋪路。開放大陸探親,打破兩岸中斷近四十年的隔閡,促進改善兩岸關係。

誰修理了蔣經國的權威?應該是蔣經國先生自己。
蔣經國先生一生努力思考和實踐,他晚年的感言,非常值得我們後人思考和實踐,他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因應這些變遷,執政黨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做法,在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推動革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