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餐桌上豬肉將消失?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16-07-10 09:40:43

德國餐桌上豬肉將消失?

謝盛友

說德國人隻會“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以偏概全,也不符合日耳曼的曆史和現實。但是,德國菜肴的特點是大塊的肉、蔬菜、醬汁,三者分開,他們不太習慣華人的醬汁混合蔬菜炒肉片。這與德意誌民族的國民性格有關,他們的菜肴像德國人的性格一樣,注重經濟、實用、實惠,不那麽愛講排場,卻不失外在的美觀。長期以來,德國菜吸收了歐洲其他國家菜肴的特點,刪繁就簡,它的西式風格反而比較接近華人的口味,尤其德餐中的巴伐利亞烤豬肘、烤豬膝,即使沒吃過任何西餐的華人都能接受。德國是歐洲國家中消耗豬肉量最大的,這一點也與中國相像。

德國的飲食傳統的確讓不吃豬肉的人少了很多選擇餘地。德國農業市場調研所AMI的統計顯示,德國每年人均豬肉食品消費量高達38公斤。

不同的是,德國人在飲食方麵的開支不如中國人,他們每個月所賺的錢中大約隻有百分之十一花費在飲食上,名列所有歐洲國家的最後一名。但是,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願意多花更多的錢,讓自己吃得更健康、更環保。

德國人口中穆斯林比例越來越大,部分地區的學校食堂鑒於校內穆斯林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的事實,取消菜譜中的豬肉菜肴的做法引起不小的爭議。

關於學校該不該出於穆斯林學生人數增多的考慮、而對食堂菜譜進行例如取消豬肉菜肴等措施的討論,在德國媒體以及公眾輿論中已經持續了大半年。自去年夏季以來,德國統計的共接收了100多萬難民,其中大多數難民來自北非、中東、阿富汗等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德國的幼兒園和中小學麵臨迎來30萬難民背景的穆斯林新生的挑戰。

德國波恩一家送餐公司對《萊茵郵報》(Rheinische Post)介紹說,他們供貨的60多家小學和幼兒園中,有10家不再訂購豬肉食品。德國法蘭克福一家幼兒園今年初取消訂購豬肉食品的決定,一時間引發了提升到政治高度的融入問題討論。多名德國政界人士表達了對德國社會可能畸形發展的憂慮,農業部長施密特認為,尊重穆斯林不吃豬肉,不該等同於讓吃豬肉的大多數德國人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德國北部石荷州的基民盟黨(CDU)明確表示,支持該州的學校繼續提供豬肉菜肴上餐桌。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就“豬肉討論”表態。默克爾強調,外來移民在德國社會遵守德國法律、尊重德國價值觀的必要性。

在被問及“德國人究竟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做好讓步的準備,比如在麵對部分地區的難民申請者不希望當地學校食堂裏提供豬肉食品的現象時,德國社會的讓步底線在何處?”這一問題時,默克爾說,“一方麵,如果某人有特定的風俗和規矩,我們應該表示尊重。但是另一方麵,這種尊重不應該變成對另有習慣和規矩的其他人的束縛。”

 

默克爾還說,德國社會現有的生活習俗多樣化的事實,依舊要保持下去,“而這種多樣化,也包括餐桌上有豬肉食品。要想做到寬容,就不應該要求吃豬肉的人改變飲食習慣。”默克爾舉例說,“我們也知道,在德國,有人隻吃素,有人還有這樣那樣的口味偏好,截至目前,我們和這些飲食習慣沒有碰撞,現在我們也應繼續保持這樣。”

我不相信,德國餐桌上從此消失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