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書的中國人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08-03-07 10:47:56


不讀書的中國人

作者:謝盛友

國際圖書協會每年公布的讀書購書狀況,我們中國大陸總是排名第一百名以後,富有的台灣、香港、新加坡也不怎滴。每年的第一名第二名總是由德國日本輪流坐莊。難怪德國人日本人在自然資源這麽貧乏的情況下,也能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原來,人家讀書長知識,有知識科技就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民族就強大。

根據德國書商和出版商協會2008年最新的數字顯示,三分之一的德國人認為自己讀書很多,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讀十八本書,每四人當中就有一人藏書200至500 本,14% 的德國人家庭擁有自己的“圖書館”。
德國曆來號稱“社團之國”,國民的社團活動舉世聞名。閱讀也與日本人並列世界冠軍。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讀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奇怪,德國人即使看電視、上網,看足球,他們依舊保持著愛讀書的傳統,而且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

人為什麽要讀書?因為經曆才有經驗,有經驗才能當經理。人一生時間有限,不可能樣樣事情都經曆過,別人經曆過的事情,有感悟後,把它記錄下來,你讀書就是閱讀別人的經曆,得到別人的經驗,目的隻有一個,減少人生錯誤,至少不要犯曆史上同樣的錯誤。這些道理恐怕人人都懂,但是,為什麽我們中國人就不喜歡讀書,喜歡麻將呢?我就不太懂。

清末的李善蘭曾說,德國的教育體製是“無地無學,無時非學,無人不學”,此說甚為精辟。 “無人不學”是說人人都有讀書、學習的機會,都擁有學習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讀書機會。所以,德國形成多軌、多類型的教育製度,雖然不太符合民主原則,但在德國確實人人喜歡讀書、學習。

在德國的許多大書店裏,專門為讀者設有咖啡座,在優雅的書店裏喝咖啡,其實很般配,很有特色。這對於那些喜歡泡書店的讀者來說真是如魚得水,他可以來一杯咖啡,要上幾塊麵包、甜點權當午餐,之後又可以坐在高腳椅上,旁若無人地在這裏讀一天的書,似乎這書店是專為他而開,咖啡座是專為他而設的。德國的書店就是這樣,圖書精美,環境優雅,讀書者眾多卻十分安靜、悠閑,可使你感受到一種優雅獨特的讀書情趣和書店意境。

在德國的一些大書店裏都設有朗讀場。每當出版社有重要的圖書出版,特別是文學類圖書,而又要將其作為暢銷書或重點圖書推出時,出版社的營銷部門通常要與書店聯合在書店組織較大規模的朗讀會,由書作者本人或請演藝界人士朗誦書中的某些精彩片斷,並作簽名售書。同時受到盛邀的各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媒體也會積極到來,熱情配合。各種報道、書評很快就會出現在電視上和報紙上,與觀眾讀者見麵,從而加強了作者、出版社、書店與讀者的交流。這種朗讀會很有吸引力,讀者既能觀聽精彩的朗讀,見到作者本人,還能購得一本有作者親筆簽名的圖書。

朗讀會比較高的級別是法蘭克福和萊比錫國際書展時的朗讀會,筆者2006年被萊比錫書展邀請朗讀《老板心得》,聽眾如潮,這說明他們組織有方,但是,第一次麵臨“尷尬”,讓我這異族小作家頓覺“無地自容”。德國聽眾真的很有涵養,他們寂靜地聽,之後,激動地問。搞得我覺得不好意思。

至少我個人覺得,讀書比打麻將好玩多了,而且有雅興、有樂趣。我有朋友在國內開書店,問他什麽書最好賣,回答: 教科書、高考複習資料、八卦等。這些當然也是人們的需要,難道人們就不需要製度思考、思想表達的書?難道人們就不需要好的小說、好的散文、好的隨筆? 今天,我又多一個“想不通”。
為什麽我們中國人不喜歡讀書?

寫於2008年3月7日, 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