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聊日本罪與罰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08-01-05 08:03:27

作者:謝盛友

因為在布拉格,所以這次李永華組織歐華作協年會,文友們都誇獎李永華的辦事能力。我以為他是家中老大,所以從小煉得一身好功夫。有幸開會的三夜與李永華“同居”,故此有緣品嚐李家的怪味。
其實,李永華是五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李家父親不是過分寵愛最小的,反而從小更加嚴格要求。我們“同居”的第一個晚上,李永華就跟我講這樣的例子:小的時候,父親習慣把蘋果一分為五,讓李永華先挑選,父親的意思當然是,你最小的應該挑最小的。李永華從小就體會父親的意思,也從小就培養自己對權利和義務的感知。現代版的孔融讓梨,這麽簡單又這麽令人刻骨銘心。李家父的否定之否定,在最小的李永華身上得到充分的肯定。
話題當然又回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我在它們分家時給港台報刊寫過文章,國家的分裂在別的民族是打破頭的大事,而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如此的高雅、如此的包容、如此的豁達、如此的妥協,兩國的分家協定猶如兩個店鋪的小老板,一起喝杯咖啡,就這麽簽約了。
在捷克生活了十幾年,李永華感悟到捷克人的哲學。捷克民族是最容易投降的民族。無論在一戰的時候還是在二戰的時候,捷克總共不也就這麽幾百萬的青壯年男人、十幾萬軍人,派去打仗都犧牲了,捷克就沒有種子了。留得種子在、保存捷克文化,捷克民族就存在。存在就可以發展,發展就可壯大。居於捷克人的哲學,李永華認為,真正具有“占領”意義的武器是文化, 而不是軍隊。

元朝女真族、清朝滿族對於中國軍事意義的占領,最後都導致了自己民族自身文化乃至民族本身的被湮滅,蘇聯占領大興安嶺以北的地方,也是用驅趕原中國住民,移民俄羅斯人為結果的。若日本侵略中國成功,也許今日的日本已經不是日本,而是中國。隻要土地在、種子在、文化在,侵占不可怕,弄不好你日本就被我們中國人、中國文化同化了。
當李永華津津有味、滔滔不絕地宣揚他的投降哲學時,我左耳左腦在吸收他的怪論,右腦海浮現餘英時說話的神態和鄭竹園的鬼臉。餘英時教授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完成現代化的任務,最根本的原因被日本人耽誤。
第一次是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第二次是抗戰的耽誤。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展開了最凶殘的屠殺,對中國的物質財富進行了 瘋狂的掠奪與破壞,對中國文化遺產進行了罕見的摧殘與毀滅, 大大地延緩了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進程。

現代化是什麽?一般涵義表述為:“不發達社會成為發達社會的過程和目標”。內涵:“現代化是突破原有農業大生產力形態轉向工業大生產力形態引起的社會巨變”。現代人講的現代化,側重概括為:“現代化是指 300年前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以工業化、市場化、民主化、城市化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曆史運動”。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相互交往超過2000年。直至19世紀中葉,中日兩國一直在以華夏文明為中心的東亞政治、經濟、文化圈內長期共存、交流和發展。如果沒有19世紀中葉的“西方的衝擊”,中日兩國的傳統社會形態及其發展進程還將維持一定的曆史時期。
麵對“西方的衝擊”,中日兩國曾同樣麵臨被殖民化的民族危機。在突如其來的相似挑戰麵前,起初中日兩國作出了一連串十分相似的反應:先是都堅持“閉關鎖國”,其後分別采取“中體西用”或“和魂洋才”模式,試圖隻學西方的科學技術而排斥其製度和思想,再後開始探索各自的現代化道路。清朝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後,日本在為之震驚之餘,迅速決定掉轉船頭改學西方,而中國則遲遲未能作出這一轉變。

李永華補充說,還有第三次,就是80年代前後中國開放之初,日本隻象中國出賣產品和過時的設備,而不給中國先進的技術,使得中國隻是做了日本的目標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而自身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創新性等核心問題沒有在最初的資金投入中得到體現。那時有限的外匯投資是多麽珍貴啊!假若那時就與法、德等國開始貿易,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更健康。

1999年,我在布魯塞爾看到了鄭竹園的鬼臉,我們在一起喝酒,鄭竹園一直人扮鬼臉。鄭竹園教授認為,中國文化是世界幾大原生文化之一,幾千年來在東亞文明中保持著先進地位。這一文化創造了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大陸統一國家的輝煌成就,其結晶是以政治倫理和宗法秩序為核心價值取向的儒教正統思想。在“西方的衝擊”麵前,這一古老文化作出了強烈的排斥反應,起初對立足於科學、民主、個性解放、合理主義等價值取向之上的西方近代文明顯得極度不適應。與中國長期積澱的文化優越感相對照,日本在古代 2000年間始終處於先進的大陸文化的邊緣地位,形成了虛心學習外來先進文明的傳統。曾長期學習中國文化的日本,在“西方的衝擊”麵前沒有中國那樣沉重的文化包袱和心理抵抗,得以迅速確立了“向西方學習”的觀念和體製。日本人不因顧到空虛的麵子而拒絕模仿外國文化的事物。保全麵子的要求阻擋不住他們模仿外國文化的要求。這是對現代化有利的心理條件。
所以,近代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中國則一再失去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機會,第一次是清朝末期“由上而下的改革”的失敗,第二次是辛亥時期“由下而上的革命”。
中國的現代化為何會被一再延誤? 一種原因歸結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滲透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另一種原因歸結於中國傳統文明在近代的落伍性、製度的獨特性、社會發展的停滯性等內在弱點。曆史進程表明,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實際上受到了多種內外因素“合力”的影響。

深夜裏夢見餘英時拿著掃把在追趕李永華,我問餘英時,你是要打他還是要討個明白? 我說,這個中國現代化的問題,你永遠討不明白。
夢醒起來,看見李永華安然無恙,我又想起怪味豆。大學畢業後在湖南工作,長沙著名的怪味豆,至今令我回味無窮。怪味豆很好吃,但是,是否對身體有益,我不是專家,無從說起。李永華的觀點聽起來也很過癮,但是,是否對人類、對中國有益,見仁見智,也的確值得斟酌,象怪味豆一樣越酌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