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丁東:痛悼蔣彥永醫生
文章來源: 綠珊瑚2023-03-13 08:40:20

今天上午,驚悉蔣彥永醫生於2023年3月11日15時39分與世長辭,享年92歲。我們趕忙和他的女兒通話,表示慰問。

 

 

20年前,非典疫情在國內蔓延,衛生部長不肯向媒體公布真實情況。身在醫院工作的蔣醫生了解疫情已經相當嚴重,挺身而出,向世界說明真相一石擊水,舉國震驚!隨後,世界衛生組織介入,中央痛下決心,緊急換將,公布疫情真相,動員全民,抗擊非典,扭轉了被動局麵,讓中華民族轉危為安。蔣醫生的壯舉,被譽為“一位醫生的一句真話拯救了一個國家”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非典結束不久我們便認識了蔣醫生。以後,他向我們講述了身世和經曆

他的祖父蔣抑卮是銀行家,魯迅的好友。母親魏鵬九,參加過“一二.九運動”。他1949年考入燕京大學醫預係,預科結束轉入協和醫學院。畢業時,趕上301醫院創建,他成為這所醫院最早的醫生之一。

 

 

1965年,成昆鐵路上馬,蔣醫生參加了301成昆鐵路醫療隊,普通外科、骨科、肺、膀胱、甚至開顱手術都做。有一天送來一位戰士,頭顱骨被砸破,伴顱內出血,送到時一側瞳孔已擴大無光反應,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開顱。衛生隊有開顱及麻醉插管的設備,但沒有麻醉醫生。醫療隊的麻醉醫生在37團,距此30分鍾汽車路程。20分鍾後,病人一側瞳孔漸漸擴大,蔣醫生不得不自己給病人插管,切開頭皮,用鑽開顱。幸好,麻醉醫生也趕到了,很快將200毫升的顱內血腫清除,病人瞳孔逐漸恢複正常,保住了生命。

 

1960年代中期,一個領導幹部到301外科樓檢查工作,在電梯內看到一個年輕女病人,對她說,晚上你在後院花園等我。女病人鐵道兵文工團團員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怎麽應對,隻好告訴護士長。護士長又報告了普通外科黨支部書記蔣醫生。蔣醫生立即向保衛處報告。於是,保衛處長派人埋伏在附近。結果來了一輛紅旗車,下來的是邱會作。認識他的人都傻了眼,隻好撤離。楊處長向醫院政委報告,政委又向總後政委李聚奎報告。第二天,李聚奎上將召開黨委會,批評了邱會作。文革開始,蔣醫生公開揭露了這種不正之風,受到打擊報複,被邱會作支持的一派抓捕,扣上“資產階級孝子賢孫、漏網右派、現行反革命、壞頭頭”四頂帽子,批鬥毆打,關押兩年,發配青海貴南軍馬場勞改。軍馬場在海拔3800米的大山裏,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他開始幹重體力活,成袋的高粱不封口,扛著登板入庫。沒過幾天,馬場職工醫院院長得了闌尾炎,隻好請蔣醫生主刀手術,順利康複。從此,他成為軍馬場大夫。1971年“9.13事件”發生,他回到301醫院,恢複原職。

 

文革結束後,蔣醫生先後擔任黎介壽院士為組長的普通外科專業組第一副組長;吳孟超院士為組長的軍內腫瘤專業組第一副組長;1980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先後有9位畢業。1990年代獲得了博士授予權先後帶出5 位博士生

1985年1995年,蔣醫生出任301醫院普通外科主任,成為醫治原發性腹膜後腫瘤學科帶頭人達到國際同類病例手術成功率的先進水平得到國外醫學界好評1990年,為一個骨瘦如柴的山西農民切除了重達28.5公斤的脂肪瘤;又為一個腹部已經有一條疤痕的河北姑娘切除了15公斤的腫瘤。1985年到1990做了80例腹膜後腫瘤切除手術,其中一半是其他醫院拒收或手術不成功的病人。2006和羅成華主編的《原發性腹膜後腫瘤外科學——理論與實踐》出版880例腹膜後腫瘤案例填補了醫學界的空白。一直把燕京大學校訓銘記於心:“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他說:“要做好醫生,先要做一個好人。怎麽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學問要知不足。”

 

2013年前後,小群血壓不穩,終日頭疼。多方求醫效果不明,隻好蔣醫生求助。蔣醫生介紹了301醫院心血管科主任。經心血管主任開藥調理,小群病情好轉。當時,小群心存忐忑,不知怎麽感謝兩位專家,小心相問:給心血管主任帶點什麽好?他說,不收任何禮品。我們隻好拿出兩本自己寫的書請他們指正,他才欣然接受。周圍朋友們遇到疑難病症向他求助,他幾乎有求必應。得到他幫助的人,不計其數

2014年,小群給蔣醫生打電話,想對他作口述采訪,他表示同意。幾天後,我們如約去了他家。蔣醫生講了他的家世和求學經曆。我們想,整理出來,請他訂正、修改、補充,然後再作第二次采訪卻很長時間沒有下文。

 

2016年2017年,蔣醫生兩次給我們打來電話,說和幾個老人商議要啟動燕京大學口述史,約我們參與采訪。他說有一個百歲老醫生,是燕京校友,應當先搶救采訪。他還提出讓我們采訪燕京校友江平、高鍇等人。我們告訴他,江平的口述史由陳夏紅完成,已經出版。高鍇的口述史我們已經做過,已經發表。要緊的是,請他抓緊時間講述自己的往事這樣,才抽出時間,向我們講完了他的一生。

國失良醫,痛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