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飯的樂趣
文章來源: 溫馨秋月2009-11-01 20:36:52

圍在桌邊,嚼著家常菜,聊些家常裏短一天的趣事齲齬。可能是從小的習慣使然,覺得享受,味蕾,還有心情。

小時候的日子很清貧,飯桌很小,上麵,常常是一盤沒有油腥的菜,味道寡淡;一碟鹹菜,很鹹不是為了小菜好吃隻為下飯;每人一碗粗米飯,麵食,白麵偶爾會有,但大米就很難見到;有時會加上一小碗清湯,土豆白菜湯,蘿卜湯,酸菜湯,蛋花湯,也不記得湯該是美味……可是這麽簡單的飯菜,媽媽總是把孩子們喊到飯桌前,全家一道吃。爸媽會聽聽我們又學了什麽生字,有沒有和同學鄰居小朋友拌嘴打架……大概話題太多,我竟然不記得那些故事,但是那圍坐粗茶淡飯的家的感覺卻印在我心裏,很溫暖。

很多時候在外麵瘋玩,聽媽媽喊吃飯,嘴裏答應著卻是不往家裏跑的,看見鄰居孩子攥著饃夾鹹菜,在大門口邊玩邊吃,覺得很羨慕。曾經也和媽媽磨了幾回嘴,媽媽不是說邊玩邊吃太髒,就是說跑著吃東西會肚子疼,總之我是沒有搞定過。不過後來淘氣好動的弟弟卻是得手多次。弟弟非但能把吃的搞到手,拿到門外,竟然還能和小朋友交換一下吃食,嚐嚐別家的口味。

當然後來長大我們談起這些,弟弟說那時他大多時候是沒有老媽的恩準偷偷帶出門的。很是感歎那時的孩子真就像泥土裏滾出來的,用那麽髒兮兮的沾滿灰土甚至泥巴的小手把幹糧倒來倒去再送到嘴裏,竟然也不生病拉肚子,或者生了小病也沒什麽可嬌氣,糊裏糊塗就混過去了。

因了圍桌團坐的習慣,也為了那個記憶中平和的家的氣氛,當我自己有了小家,便也正正式式坐在一道,無論多麽簡單的一餐。兒子也從很小很小就被抱到桌邊,沒有單獨的嬰兒桌,他竟然也沒有上桌吃飯的狼藉。

婆婆家的習慣不同,除非正式大餐,平日都是每人盛了自己的一份,邊看電視邊在方便小餐桌上完成一餐的,我不習慣。很多時候甚至更加簡單,各人去翻冰箱,自己管自己的肚子,這個若在婆婆家我還暗自歡喜,因為可以做些還能吃得下的東西。

在自己家,我便不想分開來吃。對老公說搞不好要弄髒地毯,吃飯還是到餐桌好呢。老公吃飯極快,像打殲滅戰,我會讓他吃好後再喝點東西,陪我吃完。老公漸漸竟忘了自己曾經的吃飯習慣,吃飯雖仍然和打仗一樣迅猛,確是我不吃完他不走人的,有時竟也多坐多聊一會好像才盡興。遺憾的是兒子隨著年齡,個子越來越高,態度越來越深沉,話語越來越少,老公總是忍不住打趣,諸如“我們絕對不告訴別人你仍然能忍受和父母聊天!你朋友不知道就不會瞧不起你了……”然後三人噴飯。

其實,想來,我還是比較懷舊,喜歡家庭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