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印度“一箭十星”之其箭、其星及其真實能力! zt
文章來源: 皂角刺2008-05-06 07:10:53
深入分析印度“一箭十星”之其箭、其星及其真實能力!

文章提交者:jiangnanjita 加貼在 尖端科技 鐵血論壇

印度當地時間4月28日9時20分(北京時間11時50分),一枚印度PSLV-C9火箭從位於印度南部的斯裏赫裏戈達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10顆衛星。

印度此舉引起一些恐慌,大家擔心印度的航天實力已經超過了中國。


果真如此嗎?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真實的“一箭十星”及其技術能力。


一、“一箭十星”之其箭

PSLV—C9型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是印度自行研製的四級運載火箭該火箭有4級,火箭全長44.4m,起飛重量230噸,是目前印度最可靠的空間發射器。這是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第13次發射,也是第3次采用核心節,無加掛式推進器的結構。

二、“一箭十星”之其星(主要有效載荷)

全部10顆衛星合計質量為824千克。

星一:“CARTOSAT-2A”是一顆全天候的偵察衛星,重約690千克,配有一台先進的全色照相機,可以提供特定場景的點成像,用於製圖。照相機能拍攝電磁譜可見區域的黑白照片,空間分辨率約為1米。該衛星是一顆先進遙感衛星,具有高靈敏性,能獨立操縱,垂直軌跡可達45度以上。衛星上采用了若幹新技術,如照相機單軸雙鏡,基於電光結構的碳纖維增強塑料,輕質、大尺寸鏡片、JPEG如數據壓縮、先進的固體記錄器、高能恒星傳感器。CARTOSAT-2A 用於規劃城市和農村的發展項目,同時也可用於情報收集工作。此前報道稱,盡管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官員不願對這顆遙感衛星是否為印度首枚國產軍用衛星做出評論,但該組織官員已經充分暗示衛星能夠用於軍事用途。

星二:“印度迷你衛星”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研製,起飛重量為83千克。該衛星使用了多種新技術,配有微小子係統。衛星攜帶了兩個光學有效載荷:其一為多光譜照相機(Mx Payload),另一為高光譜照相機(HySI Payload)。這兩個有效載荷都在電磁譜可見區域與近紅外區域內運行。多光譜照相機的分辨率為37米,高光譜照相機分辨率約為506米。

星三:“CanX-6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衛星”,衛星重約 6.5 千克,壽命期為6個月。旨在通過為高性能太空任務建造高成本效益的新型衛星,來促進太空研究和探索。

星四:“CanX-2 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進行GPS無線電掩星試驗,判斷大氣垂直特性。

星五:Cute 1.7 + APD II衛星,日本Cute-1衛星(2003年發射)的後繼星,旨在試驗新的設計技術。

星六:AAU CUBSAT-II衛星,丹麥aalborg 大學建造的科學實驗衛星。

星七:COMPASS 1衛星,德國大學建造,旨在獲取地麵圖像,驗證微型衛星平台。

星八:Delfi C3衛星,荷蘭大學建造,旨在驗證星上新技術。

星九:SEEDS 2衛星,日本高校研發的科學實驗衛星。

星十:Rubin 8-AIS衛星,德國建造,將驗證自動識別係統在軌信號接收器,以及經由ORBCOMM和銥星的數據傳輸。


三、“一箭十星”之其真實能力。

1、技術分析一箭多星及其潛在軍事價值

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是比較複雜的,不容易掌握,因此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標誌著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1981年,我國“風暴”運載火箭攜帶著“實踐”2號、“實踐”2號甲和“實踐”2號乙三顆衛星,第一次完成了一箭三星發射。起飛後7分20秒,“實踐”2號甲、“實踐”2號乙與運載火箭分離,再過3秒鍾,“實踐”2號又與火箭分離。三顆衛星離開運載火箭後,分別順利進入預定的地球軌道。這次,印度“一箭十星”,首先釋放的是星一(CARTOSAT-2A),發射885秒後,衛星被釋放到距地麵635公裏的極地太陽同步軌道上,軌道與赤道的傾角大約為97.94度。發射930秒後,火箭釋放質量大約為83千克的星二(印度迷你衛星),隨後,8顆質量在3千克至16千克之間的超小型衛星(星三—星十)每隔幾秒釋放一顆,直到8顆衛星全部釋放完畢。

多星分時釋放技術實際上是衛星分離技術的一大突破,完成這一技術的關鍵設備在於時間程序機構的應用,通過時間程序機構控製爆炸螺栓按照預訂的程序釋放衛星,這一時間間隔是經過嚴格計算的,因此,一箭多星難在如何精確控製爆炸螺栓及時工作(這一點在嫦娥奔月時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在俄羅斯空間技術的大力支持下,印度掌握這一已經十分成熟的技術也是在情在理。

對於印度而言,一箭多星技術的掌握很好的映射了潛在的“導彈分導技術”的應用,但是和“一箭多星相比”,導彈分導技術更加難以掌握。因為發射衛星隻要打入太空軌道即實現目標,而導彈分導目的在於攻擊不同的地麵目標,存在導彈彈頭再入段的問題,如何控製好再入角度直接關係到導彈的實際命中精度。故一箭多星隻是導彈分導技術的前奏曲,印度如何做好下麵的工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印度一箭多星能力,這種一次發射若幹衛星的做法在戰時是有一定的意義的,能夠快速彌補戰場天網不足,編織戰術偵察體係,尤其是在納米衛星問世後更會有實際意義。

2、客觀分析PSLV—C9型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我們必須承認也應該祝賀,在美、俄等國大力支持下,印度航天事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印度的運載火箭已經形成係列,包括極地軌道、同步軌道、近地軌道等,並且即將開展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工程,對於這一切,我們緊鄰取得的成果,我們必須正確的去麵對。可以這麽說,印度航天工業是一個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下的航天機構的縮影,他們可以獲得精密的箭載儀器設備、火箭發動機等等核心裝備來彌補其航天工業、航天工藝上的不足。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印度存在的不足之處。第一,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十分有限,目前不具備發射超大載荷的能力;第二,印度的火箭發動機是其軟肋,目前主要依靠進口;第三,本次一箭十星的總重量為824千克,不足1000千克,作為軍用導彈彈頭分導,印度目前不具備核彈小型化技術,因此,根本就不具備實際運載能力。

我們國家早在1981年就已經掌握了一箭多星技術,並多次實現一箭多星發射,但是一箭十星還沒有實踐過,主要是沒有這一需求牽引。客觀來講,這種技術對我們而言僅僅增加了工作繁瑣性和設備可靠性的考驗,總體實現起來並不困難。因此,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

3、需要澄清幾個概念性問題

第一,火箭並非級數越多越先進。理論上講,級數越多,載荷能力越強,射程越遠,但是隨著級數的增多,火箭的可靠性會降低,因為火箭級間分離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很大的技術難點。鑒於此,中國的運載火箭多為二到三級,一般低軌道發射兩級火箭就足已,同步軌道或者深空探測三級火箭即可,為了提升運載能力,還可以在主芯級捆綁助推器等方式。另外,目前的衛星多自帶微型推進係統,能夠在地麵指控下,自行從轉移軌道過渡到預定軌道。這一切說明,提高運載能力並非隻有增加級數這一條路可走。印度本次功臣PSLV—C9型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為四級運載工具,但其發射重量確實有些不盡人意,這與其發動機推力本身有直接關係。要想減少級數,必須研發大推力、高能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這一點是印度的劣勢。

第二,固態推進劑的運載火箭就一定先進。印度PSLV—C9型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上麵級采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於是就有國人驚呼,中國火箭何等的落後,依然在使用淘汰的液態發動機。這同樣也是一個誤區,不同於導彈需要快速反應能力,運載火箭主要是為了發射衛星,如何有效的發射大載荷衛星,並實現精準的進入軌道,才是運載火箭工程重點考慮的問題。和液態推進劑相比,固態推進劑具有高能、準備時間短等優勢,但是固態推進劑對於發射衛星等航天器而言,存在最大的致命問題有兩個:第一,固態推進劑較為危險,穩定性差,易爆炸;第二,固態推進劑不適合於做宇航推進在於其不可控,一旦燃燒無法控製,直到燃料耗盡為止,無法多次點火工作,而液態推進劑的控製有如“水龍頭”閥門,關上閥門,發動機就停止工作,打開閥門,發動機繼續工作,運用自如,嫦娥之所以能奔月成功,其核心技術也在於此。因此,目前各航天大國的下一代航天器瞄準的依舊是可控、高能量的液態推進劑發動機,比如,使用液氫、液氧燃料的低溫高能氫氧發動機就是一個發展方向。

以上是針對印度“一箭十星”新聞所做的客觀分析,以饗廣大朋友,如有不妥,望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