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當總統後“改變”什麽?
文章來源: 78級興趣2008-10-21 14:08:57


(一) 老麥肯不可能當選

      在美國兩黨剛剛開始角逐候選提名人的時候,我寫了篇文章,預測民主黨希拉裏爭不過奧巴馬。當時有兩種反應,一是認為希拉裏會戰勝奧巴馬;另一是二人都當不上總統,還是白人男人的共和黨勝選。更有甚者,給我發信說:“看你潤濤閻文章的題目《下屆總統是黑人男人還是白人女人?》不是明擺著認為共和黨沒戲了?你憑什麽說民主黨會戰勝共和黨?”

      其實,我在寫那篇文章時已經知道共和黨根本沒戲了,倒不是老麥肯“老邁年高”即使他年輕也沒用。那道理如何呢?

      布什當政八年,趕上了次貸危機,債務僅聯邦國債就是11萬億。本拉登沒抓到,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死了4千人不算,油價連連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美國曆史來看,執政黨(共和黨)的候選人有當選的可能,但必須滿足一個條件:該候選人與總統的執政方式南轅北轍。

      美國的曆史表明,八年執政下台時,如果該總統執政時美國經濟好,副總統出來競選,便有相當大的機遇當選。如果經濟搞得不好,副總統不能出來競選,而該黨中與總統對著幹的候選人便有機會當選。

      拿這個框架看看共和黨的候選人。老麥肯是國會議員,在小布什當政期間,他就是小布什的跟屁蟲。小布什打伊拉克,他投票支持;小布什的預算,他舉手讚成。在近百項提案中,他時時刻刻跟布什穿一條褲子。那麽,大家試想:如果副總統切尼出來競選,他能有戲嗎?老麥肯跟切尼差別在哪裏?

      當中間選民問及老麥肯跟布什切尼有何不同,老麥肯能拿出證據嗎?比如說打伊拉克,比如說撤軍,比如說財政預算,比如說能源開發法案。。。。

      事實勝於雄辯,老麥肯根本拿不出跟布什唱對台的證據,而共和黨的議員裏有不少跟布什對著幹的,可那些人得不到共和黨大佬們的支持,共和黨寧肯輸給民主黨!

      接著,有朋友私下裏跟我辯論:現在佩林出來當副總統候選人了,她就會把原來支持希拉裏的女選民拉過來!

      我說,佩林出來是錯上加錯!想想看,美國人對老奸巨猾的希拉裏當總統都不放心,怎麽會認同年紀輕輕的佩林?佩林的特長是年輕漂亮,可那些支持希拉裏的女選民看重的是希拉裏的能力,而非她的貌相!這都是共和黨男人們把自己喜歡漂亮女人的心理強加給女性選民。除非那些女性選民都是同性戀,否則怎麽會選漂亮女人?從心理學角度講,女人嫉妒漂亮女人。


(二)奧巴馬當選後要“改變”什麽?

      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口口聲聲要“改變”,但大家並不知道他要“改變”什麽。其實,我們要有一個鐵的定律:“勢比人強”。也就是說,不論誰當選,形勢所迫,他不得不“改變”的方針政策是什麽。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看奧巴馬的“改變”到底是什麽。

1.貿易自由主義不得不改變。

      當初美國搞全球化,其假設條件是:美國搞高科技,新興國家搞低級產品。這樣,美國就可用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換取廉價生活用品。這在克林頓當政時是成功的。即使克林頓下台的那年,美國的高科技出口每年獲得500億美元。今天,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逆差竟然達500億美元。本來是順差(這裏說的是高科技產品,不含低科技日用品)500億,現在是逆差500億。因為中國等新興國家也大量生產高科技產品出口美國了。

      所以,今天美國的一切危機都根源於全球化。全球化才是美國的噩夢。這個道理很簡單:中國等新興國家的人其智商並不低,隻是科學技術的底子單薄。一旦大量引進生產線,高科技那點奧秘很快就被學到手了。而美國更新的高科技產品研究出來的速度遠比不上中國等新興國家跟隨的速度。這就像水庫,一開始落差很大,等到時間久了,原本下遊的小水庫一片汪洋成了大水庫;而上遊的大水庫久而久之就成了小水庫了。這就是美國和中國此消彼長的原因。

      美國資源豐富,人均淡水擁有量要比中國高出10倍以上。中國僅水資源就夠北方喝一壺的。美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實力仍然是世界第一。為了保持美國的優勢,美國不應該再搞自由貿易了,而應該走“對等貿易”的政策。所謂對等貿易,就是你到美國賣多少美元的貨物,就得買我美國多少美元的貨物。達到了貿易平衡,一方麵使得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是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對手無法靠人多勢眾搞人民戰爭了。

      不改變自由貿易為對等貿易(平衡貿易),美國隻能靠繼續印鈔票給中國,其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這不僅僅是美元被拋售的問題,而是美國沒有了製造業,大量失業的問題。今天,秘吃根州的失業率已經接近9%了。美國每年以超過100萬製造業機會喪失的代價來用紙票子換取中國日本等國的白送的產品。可是,美國靠什麽來解決失業率問題呢?失業率一旦高到特定水平,國家安定都成了問題。

      那麽,為何前幾年美國的失業率不高呢?前幾年製造業也是一直在裁員啊。

      當格林斯潘配合美國政府搞全球化自由貿易時,他把利率降低到1%長達數年。這樣,在製造業裁員的同時,房地產業轟轟烈烈。造房子的、房地產經紀人、房地產交易律師、次貸發放的銀行、買銀行次貸打包產品的金融機構、保險業、、、等等等等都如火如荼。等到這些人一旦失業,製造業在繼續大量失業的同時,找不到就業途徑,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不管奧巴馬想不想改變,形勢所迫,美國隻有放棄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政策,才能解決就業問題。


2.超前消費

      美國經濟發展的鐵律就是“超前消費”。所有的100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都是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上的。當這個前提必須改變的時候,這些理論都是廢紙了。如同物理學家們根據太陽圍繞地球轉而得出的理論,雖然在那些特定的條件下無懈可擊,但當太陽圍繞地球轉這個前提被證明是錯的了,那些理論就成了廢紙。

      提前消費造成的股市泡沫一旦爆破,嬰兒潮一代人的401K和社會保險金全部泡了湯。到此時,再提什麽“超前消費”便成了笑話。目前離這個笑話已經不遠了。這個笑話的根源在於:“出來混隻是要還的。”寅吃卯糧,等到卯時,必然挨餓。

3.美國的能源交通

      美國這個輪子上的國家,人人開車上班。由於石油耗竭,美國人必須減少耗油量。每個人全國平均每個開車上班的人花在汽車上的錢(包括買車貸款、利息、修車、保險、汽油、保養、財產稅)每年近5000美元,花在路上的時間平均每天一個半小時。所以,麵對石油枯竭,美國需要再次城市化。
作者:潤濤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