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
文章來源: 淡淡微風2006-02-22 15:07:24

 

  看到還有人說無極,還好這次是翻出了陳凱歌幾任妻子的舊帳,不然的話這部連談都懶得談的片子,也真是讓人想起那句話:“沒的汙了我的口”,作為一個曾經站在中國影壇高端的人物,現在墮落成這樣,再回想當年那些老藝術家,除了無話可說,也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很奇怪,每次看到關於陳紅的報道和他們的照片,我都有種不祥的感覺,怎麽看怎麽覺得這二位是皮裏陽秋各打自己的算盤。希望我隻是錯覺吧。不過,看看陳以前的事情,第二任妻子威脅不離婚就去找麵首讓他好看的謠言,倪萍那句“一生中最沒有人格的日子”的話,雖然說內情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可見陳凱歌人品之一般了,所以也難怪他拍不出真誠的電影。
  張藝謀這點上比他好的多,雖然在感情問題上,他似乎也沒有做的好到哪裏去。據說鞏俐和他分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太小氣。而做對那個時代那樣的經曆有所了解的人,除了為他們感慨一下以外,也忍不住也再感歎一下,是什麽使一個人那麽恐懼花那麽少的錢,是什麽使他擁有了國際聲譽以後,卻還不能改變自己對錢的看法。在那些被我們所輕視的習慣背後,到底是什麽使他們那麽偏執,是什麽使他們不能改變自己。
  其實豈止他,老一輩的人,在節省上,常常為我們所腹誹,然而造成他們幾乎永遠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的原因,卻是悲哀的幾乎令我們不敢反思的。

  似乎,每個在某些方麵優秀的人,都有著為人知或者不為人知的偏執和缺點。而那些偏執或者缺點,往往隻有身邊人了解,作為遠處的旁觀者,隻能看到他們的光環,看到他們光彩照人的一麵,卻少有去了解其他的興趣和機會。自然,遠觀者也不需要承受他們的偏執和缺點,他們隻需要看看花邊就夠了。
  再聯係國外的一些藝術家看,這基本上就是個規律了。做藝術家的身邊人,往往以痛苦慘淡收場,光環,那是供遠處的人觀賞的,離的近了,未必是光怪陸離慘不忍睹,卻多半會盛名之下必有虛至。
  於是也就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有名的東西,大多禁不起玩味,不隻是人心思變會覺得玩膩了,而且真實往往經不得推敲。
  西諺雲,仆人的眼裏沒有英雄,與中國的這句話,幾可參差。含意應該差不多吧。毛澤東的秘書都沒什麽好結果,周恩來的妻子對他的評價,也是不該說的他從來不說。做一個英雄的身邊人,與藝術家一樣,也似乎並不容易有什麽好果子吃。很多事情,想想也隻能心涼。

  再展開來,凡是有成績的人,一般都自己過人之處,多半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秉性,優點往往也是缺點,那麽遠觀者看到的賞心悅目,到了身邊人,往往就是承受不為人知的痛苦了。光環下的沉默和陰影,恐怕不隻是光環的製造者本身之痛,更是身邊人之痛了。
  所以別誤會了那些光環,他們往往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麽燦爛,也許明亮之下,不過是汙垢與不堪,認識真相,大約除了失望,就是絕望了。那又何苦,不如遠遠的看看,還能假想成一道風景,即使俗一些,不管是這個被用爛的詞還是被看慣了的人,走近了,跡近於自我摧殘。
  走近一個個性強的人,往往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顱,因為他既然能吸引你,必然有過人的魅力,而你既然是被吸引者,是很難改變從屬者和附庸的地位的,與其走近,不如遠一些,還可以作朋友談笑儼然。於人於事,相望或相忘於江湖,遠比相濡以沫,要更對得起自己。

  有個關於冬夜刺蝟互相取暖的故事,說的是人與人之間合適的距離,才能互相幫助又不互相傷害,放之於遠觀褻玩,大約也是可以移植的道理。近了,多半反而不美,遠了,或許相得益彰。
  遠近之間,雖然要看各人的聰明,也是要看各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