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
文章來源: biglow2020-06-29 19:18:57

陰謀論之林林總總

趁著最近沒什麽大事(見了鬼了,斯裏蘭卡的事情還不大?),就說說陰謀論吧。

現在城裏有一個陰謀論的群組了,最近還是公開的。大家都能看,也確實有很多猛料。不過多以視頻為主。視頻的問題是你要從頭到尾看全,很花時間。不然漏掉一句可能推理結果就千差萬別。另外就是視頻受時間限製,很多東西是碎片化的,一旦碎片化,就有可能被做手腳來限定思維方向。所以我一般通過視頻學技術,還是要通過讀書來係統化學習,讀文章和其他博客等來研討具體問題和鑽研方向。視頻包括電子書,都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催促,很難讓我形成體係化的東西。

陰謀論的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隻要信息不透明,媒體有傾向,陰謀論就不會消散。但是,陰謀論和陰謀論不同,就跟MSM和MSM不同是一個道理:有傾向的陰謀論和有傾向的媒體本質上沒區別,探索性的陰謀論和據實報道的媒體也類似,正的反的東西都放上,正的反的觀點也都放上,單看觀眾讀者自己的判斷。

極端的陰謀論,就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隻要提出一個話題,確立了反主流的方向,在現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總可以找到一堆視頻一係列人物來佐證你的思維方向。可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秉持探索真理的目的。有不少的人,我說他們是Losser可能話太重,但就是那麽回事兒,語不驚人死不休,博眼球。比如經常你會看到某個末日博士出來喊兩嗓子,等你真的去找其人的著作,失望是大概率事件。又比如,很多人現在follow Q,這個本身沒問題。作為一個非主流信息渠道,兼聽才明。但是,你到Youtube上搜一下,很多人幹自媒體弄段跟Q有關的視頻。又有很多人牽強附會的把一些時間巧合放到一起說Q有多神奇。這些也就算了,瞎子算命可聽可不聽。偏偏視頻結尾給你賣些報告和應急食品,你說讓人怎麽想?說輕的,是陰謀論,說重的,是造謠以及靠造謠發財。

有些人認為我傾向於陰謀論,我不否認。但是,我的陰謀論是有條件的。第一,我不會所有的事情都往陰謀論上想。第二,構成陰謀論的事情是多事件集合,而不是單一事件。第三,利益是構成陰謀論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第四,持陰謀論的前提,是必須對世界運轉建立一個模型。這個模型要不斷修正以減小偏差。這個條件是最難的,不經過幾年的觀察是做不到的。你可以參考別人的模型,但是以我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從事的職業,沒有誰的模型是100%正確的,60%的正確率就能幫助理解很多事情,剩下的就是不斷調整。比如,從簡單的東西入手,鄰居牽狗突然咬了另一個鄰居肯定不是陰謀論,但是如果咬了第二次你就要考慮這兩個鄰居有啥過節。你看,這個思維過程Common Sense就很重要。這兩天的正統醫療和替代療法之爭就更高級一點兒:確實正統醫療中利益巨大,但是那是必要非充分條件;如果反過來想,假設某個替代療法的有效率是10%,正統療法是5%。且不說這5%的差別是否有統計意義。我們能看到的是替代療法的開發成本僅僅是開發者的教育成本。從這點上看,替代療法的收益率更高,所以更有宰人賺錢的動機。所以你看問題的角度一定要隨時變換,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

所以這篇的結論就是不要為了陰謀論而陰謀論,那樣會陷入太深。我曾經follow過一個陰謀論的博客,剛開始是火得不行,3年後那個博客的文章基本就跟慕容複發糖差不多了。遇到事情多想想沒壞處,但是要變換角度想,一變換角度你就發現有些事情夠不上陰謀論。得出不確定性的結論沒關係,重點是不排除可能性。有些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得到驗證的,因為信息的不透明性。多問問題是關鍵。

我下一篇會談談世界運轉模型,曆史性的和現實性的。因為是我個人心得,會比較主觀,歡迎批評

陰謀論之睜眼看世界

我上一篇預告說這篇說世界運轉模式。說完有些後悔,要是光說我的世界認知呢,簡單幾句話就完了。然後我再高深地發表言論就會被人認為是裝。開個玩笑了,我壓根就不高深,而且也沒啥可裝的。

所謂世界運轉模式,也隻是個假想模型。每個人都應當有這麽一個模型裝在心裏,不然就真的沒醒,隻能看著自己碗裏那點兒食物自己田裏那點兒莊稼,有一天國家把你的地拿走了還挺高興,說給了補償給了房,還是城市戶口了!日後如何?給的那點兒補償10年物價漲十倍,坐吃山空。這還算是溫柔的吧。

我想說兩個重點:一個是信心,一個是學習。這兩點都要具備。至於結果,那是你個人的,是這個學習過程中最次要的東西,雖然這個成果是你的最初目的。這個跟某個炒股牛人的論調一樣,進出交易是為了賺錢,但是卻是最不重要的關注點。我們平時做工作也是這樣,用一句成語來說,叫水到渠成。

先說信心。我是絕對工科出身,連理科那些東西都懶得鑽研,更別說文科的那些事情了。但是政治這個事情,又很奇怪,又興趣的人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我說這個話的意思是不論你是什麽學科背景,你都會有自己的方法來建立自己的模型,殊途同歸嗎。就跟做學問是一樣的,最高學曆大都是大腦永久性損傷(permanent head damage, 簡稱PHD),就是不管學啥,最後都上升到哲學層麵。

再說學習,不同的背景學習入手點不同。學文科的最占優勢,曆史知識充足,政治經濟學也是很有幫助。學理工的可能稍微吃點兒虧,但是也不是完全沒辦法。怎麽辦呢?沒事兒讀點兒書,有空去旅遊。行萬裏路,讀萬卷書。而且,對理工人來說,平時讀非專業方麵的書還有調劑作用,比文科人讀經史集注總要想著挖出點兒啥來說,輕鬆很多。你看,本來是理工吃虧,怎麽反而占便宜了呢。我們學哲學太早,又摻了太多共產主義的私貨。不然學哲學是非常享受的。

說了這麽多,我的入手點在哪裏?我有一個個人優勢,是在以色列待過5年。那是舊約的發生地,新約的起源地。於是讀聖經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一個無神論者讀聖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在以色列就不同。我把聖經當曆史讀,再周遊以色列的古跡來印證,不就把曆史讀出來了嗎?那舊約新約的 事情都是真實的嗎?在我的眼裏,除了神跡我存而不論,應當是相當真實的。舊約中記錄了猶太人那麽多的醜事,猶太人還是奉為圭臬,沒有哪個拉比出來駁斥。

天下道藏千萬部,為啥單提聖經?

聖經是全世界印刷量最大的書,比毛選要多兩個數量級不止。而聖經描述的,是西方當代社會的行為準則基石。所以不讀聖經是不可能理解眾多行為的。比如,聖經裏的十一稅,就是現代社會運行的雛形。猶太十二支,單弄出一支做祭祀,就是現代政客精英的雛形。當代社會的明規則潛規則,在聖經裏都有對應。比如明確的猶太教規,就是明規則,今天就是白紙黑字的法律;上帝擊打的各種行為,就是道德規範,即所謂的文化。所以,不讀聖經對理解歐美社會是有缺陷的。

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東西。中國的部分我就少說吧,說多了露怯。老子論語,都有與新約類似的哲學思維,不過比新約要早上400來年。還有一個奇怪的哲學,易經,也是可讀的書。人類的思維,是共同的,而這些通性,事實構成了當今世界運行的法則。

當然我這個人讀書,讀完就忘細節,隻存個大概和我學到的道理,所以學不了文。大家也別問我各種典故,沒有具體事件勾引我想不出來。

那我認為重要的法則都是些啥呢?

  1. 世界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水和空氣在天地循環,在特定的時空裏總是有限的。
  2. 人類社會到今天,無時無刻不在搶奪資源,並轉化為利益。
  3. 資源是有形或無形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4. 所有參與人類社會的人(還有不參與的隱士嗎?),都會被利益驅使。
  5. 要把任何組織看成利益集團。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慈善機構,宗教機構,公司,學校,等等。
  6. 利益包括眼前的利益(如金錢實物)和潛在利益(如名聲)。
  7. 利益是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件的推動力。

上述這些都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好吧,我說幾個不一樣的。

  1. 不要錢的東西是最昂貴的。
  2. 所有能買到的東西,其價值都比你付出的價錢高許多。但是你永遠是輸血的。
  3. 每一次社會科技大變革(生產力階躍),都是利益轉移。

上述的三點,你能否想到一兩個例子?如果能,恭喜你,你的學識比我艱深!如果不能,沒關係,我會給你一些例子的。

以上可以稱為道。道靠術實現,道是道理,術是方法。

觀察分析時政,道很簡單,術千變萬化,而且與時俱進(這個成語很俗,但很精確)。那我就簡單說一下我知道的一些術。

  1. 投名狀。黑道白道,都是社會的管理層。白道消退,自然黑道盛行。你看墨西哥,以及二戰前後的美國各社區,基本是黑道管理。別搞錯,黑道隻有在地界衝突時才見血,平時的管理效率一點兒也不遜於白道。入黑道的重點,是投名狀。一旦給了投名狀,就沒有回頭路了。
  2. 利誘。許諾諸多好處,讓大家投票選之。(比如,共產主義)
  3. 輿論控製。這裏頭花樣眾多,另開一篇講。
  4. 洗錢手法:當一個物件嚴重物超所值時,那是為了洗錢。
  5. 多麵派。控製許多麵的代表人物,不同時期派出不同的人物,但其實都歸這個背後之手管。
  6. 洗腦。用政治正確,世界大同來激起人性共鳴,包括使用極端組織。
  7. 愚民。政治娛樂化。
  8. 倒鉤。派出倒鉤在反對群體裏挑事端並栽贓。
  9. 突發事件。一段時間內發生多起突發事件,大量消耗對手的資源。
  10. 最近新學的,利用行政資源(比如司法)打擊政敵。

還漏掉啥了嗎?沒關係,日後補充。

所以,我的世界模型,就是有那麽一個利益集團,在一定時候因為資本充足而占有利地位,通過使用各種術,使用被其控製的人物取得行政資源,然後為其牟利。這個利益集團不是固定的團體。這個說法是不是跟我們當年批判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很像?其實共產黨教給我們的知識,甚少謬誤。但是,人和群體都一樣,說別人容易,正己難。

當前的現實是,全球化的精英們統製了世界30年,消耗了多數國家中產的實力。2016年,美國人民再一次先覺醒,選了民粹總統上台,開啟改朝換代的新格局。我下一篇,專門說說全球化的來曆。

陰謀論之全球化的來龍去脈

說正題前先介紹兩個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信息來源。國內的是如鬆,國外的是文昭。這兩位比較敢說真話,對時政往往有較深的探討,並且基礎知識紮實,文史知識豐富。我的很多觀點來源主要是從如鬆那裏來的。這種博客不多見,他所在的平台不穩定,經常down機。大家要看的話把他所有的文章按時間點來看。他對貨幣財政的解釋非常清楚。文昭的平台也有很多信息,不過主要以說國內為主,而且人在加拿大,美國方麵所說不多。另一個方麵是他的東西以視頻為主。我還是比較愛看文字的東西。不管怎麽說,這兩位是我目前關注的信息來源。

全球化這個事情,其實真正弄出來到現在,不到30年曆史。從曆史走向來說,應當是二戰之後就該開始。但是因為二戰後大家忙著兩種製度的對抗,全球化的興起推延到了七十年代。從那個時代到真正開始推行,又花了20年時間,大概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要麽倒台,要麽轉向(出了古巴和委內瑞拉)。事情的起因是什麽呢? 1973年第一次石油禁運,1979 年第二次石油禁運。兩次石油禁運,歐美國家認識到,第一,本國的能源不可能保證所有的工業運行;第二,現有的能源來源不穩定。

日本是最先把自身企業遷出本土的國家。事實上,日本的遷出跟能源關係不大,主要是自身資源太匱乏,本土成本太高。而戰後日本沒有陷入意識形態陷阱,所以做全球化進程反而最早。泰國是最早被海外投資的國家。等到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時候,尋求國際製造已經成為歐美國家的目標了。到了蘇聯垮台,東歐轉向,中國經濟改革,全球化終於可以順利推動了。

產業外遷到中國這樣低效的國家其實並沒有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但是由於人工成本低,能源結構來源多樣,短時間內解決了產品成本問題。這就全球化的核心因素。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全球化是個陽謀,主導的也並非某個看不見的黑手,而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需求。但是一旦開啟全球化,受益群體因為經濟上的利得就開始施加政治上的影響力,從而使控製政治的利益集團發生變化。全球化以前,美國是國內的大鋼鐵,汽車,石油,化工,等這些集團控製政治走向。全球化之後,就是軟件,網絡,物流,軍工,金融等這些集團對政治影響巨大。

我最後解釋上一篇的一個論斷:所有能買到的東西,其價值都比你付出的價錢高許多。但是你永遠是輸血的。

我就用原油做例子。2000-2012 年間,美國原油價格從20美元一桶升到了147 美元一桶。這是我們看到的價格。但事實上呢?2000年到現在,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投入是多少?大概6萬億。美國從中東進口原油是多少呢?大概2百萬桶一天。那麽19年間,美國從中東進口了大概14 Billion桶。6萬億對14 Billion, 每桶的軍事附加值是430 刀。我們看到的147刀一桶,看到了這430刀嗎?從哪裏來?當然是稅款。我上述的那句話是否解釋得通了呢?事實上,全球化的經濟保障,都是靠戰艦的保障。軍事為經濟保駕護航。這就是我我們為美國的軍力付出高昂的稅收代價,才能購買今天價格低廉的商品。而我們的歐洲盟友們,是靠著美國人的稅款來保障他們的經濟利益。

所以,美國的戰略收縮是必然的,逆全球化是必然的,任何戰爭都是當選總統們要避免的。這一切,都因為美國的能源來源得到保障。我下一篇就專門談能源問題和新能源的陷阱。

陰謀論之能源新能源之爭

如果說全球化不是陰謀,那麽早期的新能源開發也沒有什麽陰謀。但是,到了全球化的後期,當一個行業做大之後,就從單純經濟走向了政治。政治就是利益的妥協。參與政治就是要讓利益更多的傾斜利己,這種趨勢不需要太多掩飾。

能源產業是我見到陰謀最多的行業,主要是我在新能源產業裏幹過多年。

全球傳統的能源版圖,在過去十年裏演變了很多,如果還是以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結論來看世界能源,那麽就會搞不清楚現在的政治走向。如鬆在其多篇博客文中有詳細的數據說明,我這裏概括說一下結論。

石油開采的成本,是沙特最低。主要是因為油層淺,油層厚而集中。但是,絕大多數國家(全是OPEC成員國)原油屬於國家資源。這些國家產業結構單一,所以國家財政對原油的依賴很大。而這些國家的管理效率不高,所以這些國家的石油價格,大多是由財政定價而非成本定價。這其中,又以俄羅斯的財政成本最高。委內瑞拉和伊朗的財政成本難以計算,是由於其社會已近畸形,其產能已經被嚴重破壞。如果恢複成正常國家,其短期的財政成本將遠高於現在的石油市價。

其二,當年原油到$147/桶時,原油主產國基本調高了本國國民的生活質量預期(發福利),從而導致後續的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進一步推高財政成本。

第三,這個是Trump上台的技術經濟基礎。當原油走高時,美國的頁岩技術突飛猛進。橫向鑽探和fracking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12年左右已經能達到$60/桶的成本,到現在應當在$40/桶甚至更低,並形成規模。美國在13年左右已經成為能源淨出產國,18年成為淨出口國。這說明美國已經完全成為能源獨立的國家。特別是天然氣,美國的天然氣庫存太多,有些用不完的意味。

第四,美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已經不到美國用量的10%。主要原因是向沙特等國的原油,已經僅夠本國和該區域使用了。而中東的 原油出口也不足以供應象中國這樣的能源大戶。我13年跟沙特某客戶做新能源的議向,當年讓我們大吃一驚,因為印象中沙特水比油貴。但是打完交到做了功課就明白,中東將要重新進入沙漠時代。

以上是現階段的能源版圖。委內瑞拉的油是不少,但是就算現政權顛覆,要恢複產能不少於10年。而且也就能供應美國10%左右的能源需求,關鍵還是靠自身。

新能源這一塊,有這麽幾個大類:生物能源,包括玉米酒精和大豆柴油,以及發酵甲烷和生物物質發電;光電板;風能;水能;熱儲存;以上都有若幹產能。尚在開發的有核聚變以及微藻油。

我為什麽說新能源裏頭陰謀多呢?玉米酒精有40多年的曆史了吧?燒酒精會造成地麵臭氧的汙染,而環保主義者對此視而不見。為啥?這個產業形成了巨大產能。10%的燃油消耗量,一年300億加侖,60 Billion的產業,是不是會參與政治?所以轉基因的玉米會持續很長時間。現在是轉基因的大豆。要參與到20% 的柴油供應鏈上,6億加侖,2.4 billion的產業,尚不足以獨立為一個政治單位,但是怎麽也算在生物能源裏。

光電板,全電車,就不說了吧,現在弄得廣泛,將來垃圾如何處置?長久下去地下水沒法用了。沒有政府稅收補貼,這筆帳都沒法算。

水能,已經被證實對生態是重大破壞。美國已經不做了(謝天謝地)。

熱儲存,DOE還在投入,但是,熱有品位問題。低溫的熱儲存,除了供應熱水,還能幹啥?

微藻油就不多說了,騙子窩。

核聚變,是我看好的無盡能源的方向,但是似乎理論上還沒有突破,更不用說技術開發了。

總之,如果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理計算一下,這些新能源,基本上是碳正排放,遠遠不是什麽清潔能源。隻不過由於全球化的需求(必須保證美國的能源不夠用且逐步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之前的政府不斷加大所謂新能源的比例。這又是社會控製的一個手法。

比如新能源動力的車(純電車),號稱Zero,真的嗎?生產這些車的零件沒排放?充的電沒排放?

還有一個搞笑的東西,DOE的新能源項目要求大家做LCA,就是碳足跡的計算。大家都用很高的廢物利用率(80%左右)來計算。這樣初加工的巨額能源消耗就被砍掉了80%。事實上呢? 有誰能知道美國廢品回收率是多少?我把答案放到最後說。

所以頁岩技術的開發,打破了新能源的神話,讓美國重塑製造業有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隻是傳統能源,那也沒太多可說的。問題是,頁岩氣可是實實在在的清潔能源,而美國處在用不完的境地。 為什麽? 見下數據。不同的燃料,每產生1 MMBTU 的熱,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磅):

Coal (anthracite) 228.6

Coal (bituminous) 205.7

Coal (lignite) 215.4

Coal (subbituminous) 214.3

Diesel fuel and heating oil 161.3

Gasoline (without ethanol) 157.2

Propane 139.0

Natural gas 117.0

可以看到,天然氣的碳排放僅是煤的一半。而生物物質發電,碳排放可比煤還要高。

2018年,美國發電35%以上是天然氣,煤發電已經降到27%, 核電20%持平。風能水利能14%持平。其它新能源不足3%。可預計的未來十年,天然氣會占有更大的比重。

這個陰謀論係列,我下一篇主要討論社會控製的術,特別是輿論控製,也是最後一篇。希望這個係列能幫助大家開闊一下思路。

 

文中問題的答案:到2018止,美國的廢品回收率,不足4%。

 

陰謀論之控製之術(全係列完)

我在睜眼看世界裏頭提到了一些術,今天就從陰謀的角度來解釋一些常見的東西。陰謀可以是政府層麵的,也可以是利益集團層麵的。往往是民主政府層麵的少,利益集團的多。因為民主政府是公開運作,人多嘴雜,不容易保密,要做多半是情報機構和軍方才能做。

投名狀就不多解釋了,大家知道孌童是現在說得多現象。特別是主教們發生這類事情。這些主教們一輩子獻給了上帝,所以褲襠裏出事情是很自然的。如果有那麽一個身處高位的主教喜歡,那大概會有人上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的圈子。如果這個主教上升到非常高的位置,那麽這個圈子就擴大了,逐步就形成了潛規則。主教們如果不玩這個,就會被踢出去。所以你看教皇對這類事情從來都是痛心疾首,但沒什麽實質性的懲戒措施。東窗事發也就是換個地方。在宗教裏是這樣,在政府運作上也有可能是這樣。各種長官,法官,執法機構,演藝圈等等,形成一個生態圈。在中國內,早年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投名狀,大家都參與鬥,不粘鍋是不可能出頭的。現在不參與腐敗是不可能被提拔的。當然,還得站隊正確。這些都是投名狀,是對內部的控製。

遏製和駕馭。這個一般在國家層麵或大的利益集團針對一係列小的集團。一般來說黑幫火拚的現象已經很少了,大家和氣生財是共識。但是總會有利益衝突。這種情況下就要駕馭。比如說,中共高官的子女都入質美國,是對現在領導人的駕馭;美國培養中國的留學生,數年後送回中國,這些人上位後做出的政治決策往往對美國有利。這就是長遠的駕馭。當然不是總有效,那就得結合各種遏製的手段。經濟製裁軍事製裁是一類,貿易戰又是一種,對官員製裁也是,總之要遏製,遏製到對方就範後再駕馭。你看大國之間不會發生直接軍事衝突,而駕馭和遏製比較常見。

洗錢。前幾天說沙特土豪太子花了好幾個億買了一幅贗品?其實這種物超所值的交易,多半是在洗錢和轉移財產。那些天價藝術品,又不能吃又不能用,伺候起來非常麻煩,使用價值為負,憑什麽值那麽多錢?一旦有洗錢,就一定存在非法交易和非法活動。所以Follow the money是一個非常精辟的思路。

倒鉤。現在知道64事件中孔慶東就是個倒鉤。14年香港占中運動,事態數次平息又激化,就是這些倒鉤們起作用:一定要把事態搞大。其實是打開始鄧小平就下決心要開槍殺一批(83嚴打時殺了一批政敵,89年又動殺心,此公心腸狠辣),讓李鵬在上,倒鉤在下,把事態一遍一遍挑大。墨西哥的大篷車裏,是否也會有倒鉤?不然弄那麽多人走個幾千裏,還一茬接一茬?

其他的一些手法很容易理解。我就說一下政府層麵的輿論控製。這個控製主要是針對經濟上的。當然,政治層麵利用保密級別,過去幾年大家看到很多。其實我做軍方項目的時候也是這樣,結果細節大眾們永遠看不到,目的不是要保護成果,而是不向納稅人顯示項目管理者是多麽的愚蠢。政府的技術開發項目,成功率是多少?比startup的成功率還低。如果這些事實公開的話,那些PM們沒法混了。政治上大概如此,那經濟層麵呢?

一個是評級機構。4大還是5大評級機構,決定了所有國家和商業機構貸款(國債)的利率。所以你看在08時期美國的評級被調低過。因為08不聽話,所以操縱集團用評級來打壓他。

二是數據發布。每月,每季度的各種經濟數據,都會被做手腳,由此操縱市場。如果國家要發債,那當月的經濟數據就會比較差,這樣把錢往債市上趕。如果麵臨大選,那幾個月幾個季度的數據就會做成上坡的形狀。

三是數據導向。我們經常看到這些說法:前值,預期,修正。什麽意思呢?當月數據,如果需要顯示正麵影響,而數據本身不好,怎麽辦?如果前值(上一次的數據)差,那就跟前值比,有提高。如果前值好,那就炮製個很差的預期,反正預期對市場幾乎沒影響。而發布數據時,一看數據比預期強,那還是提高。說白了,爛蘋果比爛柿子要好。這種手法不能每次都用,那就第三招,假設我數據沒有收集全。選擇性發布一個好數據。那麽對市場是正麵影響。比如,我們認為每月淨增長20萬就業職位是好數據,但這個月23萬人口新就業,7萬lay off。我就假設沒看見5萬的lay off,反正我統計的截至日期不公開。那麽我報出21萬就業增長。一般來說,下一個季度會比這個真實的爛數據要好,那麽在發布下一次的數據時,我弄個修正,修正到真值,這個修正於是成了下一次的前值。而修正的時候,反正是過去式了,對市場沒影響。第四個方法,修改統計項目和方法。這個中國常用,美國大概每10年左右一變,相對穩定一些。

政府也可以可控引爆一些危機,比如喊狼來了。第一次喊會造成恐慌,第二次就會造成較小的衝擊。多喊幾次就風平浪靜了,狼真的來的時候大家已經麻木了。當然前提是政府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來平息波浪。

觀察社會現象,當事務超出正常範圍的是時候,就該多思考,思考背後的利益走向,不要怕得出不同的結論,最不可取的是看熱鬧一般看完了就算了。

利益是陰謀論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不是所有的利益都需要陰謀來獲得。隻有在勢均力敵的時候,才會有用陰謀的必要和可能。我想了很長時間,沒有想出陰謀的充分條件。所以不能通過某個事情發生就說有陰謀。更多的是通過分析一係列事件,才能感覺是否有陰謀的存在。這些都是過去式,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控製和阻止的。當然,也有人通過炮製陰謀論來騙財,這樣的視頻也是滿天飛,也有很多人熱衷於追這種肥皂劇。君子趨利避害,首要條件是能識別害。而陰謀是最隱蔽的害。我們能做的,是用Common sensor武裝大腦,看清陰謀,用手上的選票來遏製陰謀。因為一旦有陰謀,其所圖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