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20200116
文章來源: biglow2020-01-16 10:40:53

1.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文本公布。

不多說了,以下是本人對該文本的摘要。

第一章:知識產權保護;A總章; B 行業機密;C 製藥行業相關知識產權;D 專利; E電子商務平台反假冒;F 原產地標識; G:關於生產和出口假冒商品;H惡意商標注冊; J 雙邊合作保護知識產權;K實施方法;共36項大條款,基本用語格式為China shall … US affirms …

第二章: 技術轉讓; 包括總則,市場準入,審批與授權, 程序正當與透明,以及科技合作。取消以前中國的技術換市場的強製做法。

第三章,食品和農產品貿易;包括總則和17條附件:農業合作;奶製品和嬰兒乳品;禽肉;牛肉;幼畜活體;豬肉;加工肉類;肉類的電子信息係統;水產品;大米;對美出口農產品的植物健康問題;食品添加劑,混合食物或飼料,酒類,飼料添加劑;寵物食品;關稅配額限製;遵守並承擔WTO的義務;農產品的生物技術;食品安全。這一章主要規定的是雙方在農產品貿易中的責任,主要是督促中國要遵守WTO的規定。另有一補充條款規定若幹動物製品(內髒,器官等)不能算在中國的進口之列。

第四章,金融服務。包括:目標,銀行服務, 信用評估,電子付款服務,金融管理(不良債務),保險業務,基金等交易。這個是美國一直想打開的大門。

第五章,宏觀經濟政策,匯率以及透明性。標題包含了下屬的三個條款。該章包括第4個條款即強製執行機製。

第六章,擴大貿易,即采購清單。下列數據為相較2017年增加的數據:包括:製造業商品(工業設備,機電設備,飛機,汽車,醫藥產品,醫療和光學設備,鋼鐵等)第一年329億,第二年448億;農產品,第一年125億,第二年195億;能源(液化氣,原油,精煉產品,煤)第一年185億,第二年339億;服務類(知識產權,商務差旅和旅遊,金融服務,雲服務,其它服務),第一年128億,第二年251億。具體購買的總數據要去查詢2017年的數據,但是該章規定中國兩年內要購買比2017年為基準多2000億的上述商品。

第七章,雙邊評估和協調機製。沒啥可講的,雖然寫的很簡單,但大家都知道,關稅利劍懸著呢。

第八章,最後條款,生效期,失效方法,以及後續事宜。沒啥可說的。

 

2. 今日參院表決89-10通過USMCO協議,下午將在首席大法官的監督下宣誓開始彈劾審判程序。

Trump在一星期內收獲兩份貿易方麵的成績單,祝賀一下。USMCO的影響比中美的協議要大很多也長遠很多,這個成績單的權重應對說是目前已簽協議裏最重要的一個。彈劾的事情沒啥可說的,隻是參議員們以及他們的staff辛苦了,要有那麽幾天沒法睡覺了。

 

3. 俄羅斯和土耳其協商,土耳其出兵利比亞。

很好,地區事務你們附近國家看者辦就好,這種事情美國就不用怎麽管了。事實上,給天軍一點兒時間,美國海外絕大多數軍力都可以撤走了。

 

4. 為解密恐怖分子iPhone一事,蘋果再次跟司法部懟。

第二次了?國會應該立法,這樣其實對執法機構和蘋果都好。蘋果也未必願意跟政府對著幹,但是在沒有法理的基礎上,提供解鎖服務給執法機構確實會讓人詬病。如果有法律規定的幾種情形需要企業配合,這個事情就好解釋得多。但是,國會在忙什麽呢?

 

5. 蘇格蘭要求公投脫英,首相否決。

約翰遜不是卡梅倫,托大同意公投,結果就會出事情。英國脫歐後走上正軌前需要些年頭,等過了這幾年過渡期再看蘇格蘭的離心力吧。

 

6. 3月1日起,勞工部將在公布經濟數據是禁止在場的記者攜帶任何電子設備。

防止數據提前泄露嗎?現在勞工部發布數據難道不是電子化的嗎?我總覺得內鬼在內部,幾個記者即時發布信息能造成負麵影響嗎?莫名其妙。

 

7. 紐約在庇護政策下釋放一名奸殺92歲老婦的非法移民。

這個說什麽好呢?非移不光超國民待遇啊,還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8. 五國要求伊朗賠償擊落民航乘客的家屬。

這個本身不是新聞,作為一個引子,說說伊朗局勢。我在蘇萊曼尼被殺後就已經說過,伊朗要報複給國內的民眾看,卻不太敢真動手。事後證明也如此。8日晚打完導彈後,我的判斷是重回地區平衡,事實也確實如此。打下民航飛機一事具體真實原因可能永遠不會公布,但是對伊朗政權是個極大的打擊。國際社會一認定是誤擊,就是定性,也就說明當事國家沒有升級事態的意願。現在這5個相關國家提賠償,也就是讓這件事情過去了。那麽如果是有勢力在背後想挑事情加劇區域衝突,一定會失望。這兩天伊朗國內沒有聽說有升級抗議的事情,那說明還沒有勢力能在背後煽風點火。另一種可能是想煽風點火的勢力被國家體係看牢,因為現在如果伊朗政權倒台權力真空,大家還沒有準備好應對那裏的混亂。在中美簽署協議包含能源產品後,美國會讓海灣局勢稍微緩和一些的,所以接下來能源價格會相對穩定。

 

9. Delta 飛機放油迫降後續:飛行員沒有申請放油。

這個Delta飛行員是奇葩。跟塔台說要迫降,塔台問要不要放油,他說不用,說完就把油放了。好吧,發動機停轉是個不小的事情,但是飛行員說不緊急啊?這個在事故狀況下飛行員能違反一大堆的規矩(最大的問題是不跟塔台說實話),那麽平時飛行時鬼知道出過些啥事情乘客也不知道。更進一步,Delta的其它機組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美國的航空業是不是太平日子過久了,把安全問題都拋到腦後了?

 

10. 奧巴馬任命的GAO在彈劾審理開始前宣稱白宮扣押烏克蘭軍援違法。

彈劾案都進了參院了,這個GAO現在跳出來怕自己的政治傾向沒人知道嗎?那麽原來對外金援的那些錢,去向都不明,GAO你采取了什麽行動發布了什麽報告沒有?國家新政資源參與黨爭,這個就是奧巴馬當政8年來開的最壞的一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