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媽媽“領養”了女兒的男朋友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08-10-29 19:39:29
我參加了一個當地的女士橋牌沙龍,大家輪流坐莊,輪到誰誰就負責晚餐,來的人吃吃喝喝加聊天,飯後支起牌桌打牌。

上周五聚會時,溫迪說要早點走,因為她女兒參加的樂隊第二天一大早要到另一個城市去表演,她五點半就得叫他們起床然後送他們去。

他們?另一位女士順口問道:還有誰?

溫迪回答是女兒的男朋友。

我們都知道她女兒今年十六歲,剛上高中十一年級。

女兒的男朋友住在你們家?

溫迪點點頭。

我聽了之後很震驚,豎著耳朵聽那位接著刨根問底:“他為什麽要住你們家?”

溫迪歎口氣說:“那孩子上了兩年高中已經換了十所學校,在這裏剛上了三個月,他媽又退了公寓,搬到臨近城市她女兒家裏去住了,還帶著個三歲的小女兒。他不想再換學校了,可是又有沒有地方去,女兒和我商量,就讓他住到我家裏來了。”

在美國是按照住家地址決定上哪所學校的,搬離了該學區就得換學校。

聽了這話,大家都明白這個男孩子的母親一定很落魄,連一個固定的住所都沒有,搬來搬去的,孩子都沒法在一個學校裏把高中讀完,四年高中對孩子多重要啊!

我知道許多美國家長對兒女在高中談戀愛一事都持開放的態度,在孩子還未到十六歲法定開車年齡之前,雙方父母會開車送孩子去約會。兩個孩子約會去了,大人們各找咖啡館酒吧消磨時間,到點了再把孩子接回家。

回國聊天說與朋友,大家哈哈大笑,天方夜譚一樣地聽。

誰知,這還有更邪門的,竟然讓上高中的女兒的男朋友住進家裏來了。

當時察言觀色看在場的人的態度,感覺溫迪家的事對於美國人來說可能也不同尋常,隻見大家沉默了一下,又都若無其事地聊起了別的,我也就把一肚子的問題都咽了回去。

周六與絲琳約好了見麵,她是所有牌友中和我最談得來的,老公是醫生,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是很典型的中產階級。

我將一直存在心裏的疑問拿出來問她,像溫迪這樣將女兒的男友養在家裏,在美國人中是不是普遍現象?

她說怎麽會? 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麽做,換了我就不會讓那個男孩子住進我家。是因為溫迪善良,為那個男孩著想,幫了他一把。其實不管男孩怎麽可憐,他都不是溫迪的責任。

我點點頭,原來絲琳和我看待這件事的角度完全不同。

我還是按照我的思路問,那麽這種情況下那個男孩子會和溫迪女兒住在一個房間嗎?

這已經有點八卦了,因為不理解所以想了解更多的情形。

應該不會吧?絲琳有點猶豫地說,一般女兒的男朋友來過夜都是住在客房的,這種長期住的,我不清楚。

從這話裏可以聽出,老美女兒的男朋友是可以來家裏過夜的。

我又問了最後一個問題,男孩的母親會給溫迪生活費麽?

絲琳說我猜不會,如果給的起,應該就會租得起房子了。

想了想,她又說,不光是溫迪,和我們一起打橋牌的素素也有類似經曆。前些年她兒子上高中的時候,有個要好的同學,家境很差,他媽媽是個單親母親,酗酒,有錢就喝酒,家裏經常是揭不開鍋。素素兒子一開始經常在放學後讓男孩到他家裏吃晚飯,做完作業再回家,漸漸地有時就在他們家過夜。後來男孩的媽媽幹脆就把兒子推出門,不管他了。素素可憐那孩子,就讓他搬到自己家來住,一直到那男孩子高中畢業才搬離他家。

原來,換個角度比較單純地去看,不把這件事和男女朋友聯係起來,是兩位當媽媽的人性的光輝在閃耀。

可無論多怎樣善良的中國母親,涉及到自己的女兒,做法和美國母親會截然不同。別說住進家裏,見到女兒交上了這種出身的男孩,大概都要出離憤怒了,棒打鴛鴦是必然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