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地震捐款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08-05-16 11:10:39

這些日子,朋友間,網友間經常聽到這句話:“你捐了嗎?”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造成的一幕幕慘象,借助於現代發達的通訊業,赤裸裸地呈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衝擊著人們的心靈。一個個前一分鍾還鮮活的生命轉眼間就被擠壓在鋼筋水泥中魂飛魄散,尤其是那些正在上課的孩子們,那些腳穿球鞋、手裏還握著筆的孩子們,一排排躺在那裏,讓人心痛莫名。

而幸存的人,缺衣少食,無處存身,傷員躺在大街上,急需醫藥救治……。

 
我們是如此幸運,我們不在災區,遠離災難,我們的孩子都安然無恙,仍然幸福地成長。可將心比心,我們又怎麽能不感同身受災區的人們、災區的母親的苦難?怎麽能無動於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人道主義精神。

 聽說國內大街上就有捐血的血站,人們默默地排成長龍,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身在海外的人,能做的也就是捐錢了。

大家互相打聽捐款的途徑,海外各大中文門戶網站都列出了捐款方式供大家參考。

 
還有提醒大家不要隨便捐款,以防上當的郵件,帖子和視頻,因為有人搞了假的捐款網站和地址。

讓人不由得相信人和人的構造一定是不同的,有的人的胸腔裏裝的不知是什麽,肯定沒有心在裏麵。

春秋戰國時代的大盜就說出了盜亦有道這樣鏗鏘有力的話,認為盜賊也要講智慧、勇氣、義氣等。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美國的入室盜竊犯,有兩樣東西是不拿的,一是主人的紀念品,二是小孩的儲錢罐,和中國古時的盜匪有異曲同工之處。

即使是做了賊,也還是個人,也有人性,什麽錢都能騙的嗎?

 
網上還出現了“逼捐”一詞,意為有人逼著別人捐款。這實在是有違捐款的本意,也將好事變成了壞事。
一個人心中的善念比他捐了多少錢重要。有人本想高高興興地捐一塊,但迫於壓力他拿出來了十塊,他心中本來因災難激出的一點點善念轉眼變成了怨意,等於掐滅了他心中一點善的火苗。
何況還有的人不捐款是因為信不過慈善機構,要以自己的方式幫助災區同胞。

如果每人都要按照收入出錢,那叫征稅,不叫捐款。

也隻有政府可以發布號令,每人每戶加收百分之多少的稅,用於某某用途。

 

我一直嚐試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的網站捐款,可是不知是什麽原因,到了捐款那個網頁就再也進不去了。

許多朋友都和我遇到同樣的問題。

後來有加拿大的朋友發來郵件:大家都到加拿大來捐吧,捐給加拿大的紅十字會。
加拿大政府在給中國地震災區捐出
100萬美金之後,又做出決定,民眾如果捐出一元錢,政府就相應捐一元錢,沒有上限。

 據說印尼海嘯的時候加拿大政府也做過同樣的決定,當時的捐款額超過了一億元。

加拿大政府實際上拿出的錢遠不止這些,因為慈善捐款在加拿大是抵稅的,加拿大政府同時還損失了一億元的征稅收入。

而他們仍然一次一次地鼓勵民眾向世界上其他發生天災的國家伸出援手。

這就是加拿大在國際社會一直都給人以和平、友善形象的根本原因吧。

 

我們這些住在美國的人,為了讓加拿大政府跟進捐款,也可以到加拿大的紅十字網站上去捐。隻是,在這樣的時刻,一點點的欺騙,一點點的取巧在如此的善意和愛麵前都是褻瀆。

 
我後來選擇了美國的紅十字會,他們在網站上也專門開辟了中國地震捐款的欄目。

暫時也隻能這樣,好在很快就回國了,到時看看能否為災區的同胞做點實事。


災區的同胞用他們自己的苦難,激起了我們的愛心、善心和人道主義精神,激起了全國人民眾誌成城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讓大家意識到生命的可貴與人生的無常,促使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最應該關注的東西。

 
相信這場地震帶給人們心靈的震蕩,將改變許多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真心希望我們的一點點心意,最終能夠變成藥水、糧食,或者一段新鋪道路上的瀝青、某個新校舍的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