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原配毛福梅的悲涼一生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07-12-04 05:45:45



蔣介石和蔣母與原配毛福梅和兒子蔣經國



毛福梅(中)與兒子、兒媳的合影

蔣介石和毛福梅於1901年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婚,兩家都是小生意人家,門當戶對。那年蔣介石14歲,毛福梅18歲。當時浙江一帶的民俗取大媳婦是常事,尤其大四歲的,叫做“四年和局大吉大利”。

婚禮上,頑劣不拘的蔣介石鬧了個笑話,原來新娘花轎來到夫家門前按規矩要放爆竹,看熱鬧的小孩和參加婚禮的孩子都一窩蜂地跑去搶落在地上的爆竹蒂頭,蔣介石本來站在堂上準備拜堂,見此情景忘了自己是誰,一個箭步擠進小孩堆中,也跟著搶起散落的爆竹頭來,親朋好友見狀一起哄然大笑。奉化素有“新郎拾蒂頭,夫妻不到頭”的說法,是十分犯忌諱的事,蔣母氣得跺腳大罵,新娘在轎裏聽了黯然淚下。

他們最後的結局還真應驗了這句俗話。

婚後頭幾年,蔣介石到縣城和寧波求學,都是和毛氏同行,兩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年。那時蔣介石十幾歲,還是個大孩子,處處需要毛福梅照顧,對於毛氏來說,蔣介石如其說是丈夫不如說是個壞脾氣的弟弟,一次兩人起了爭執,蔣介石一腳揣在她的肚子上,使她流產,從此就再難以懷孕。

等到蔣介石十八歲的時候,有了憂國憂民的意識,選擇東渡日本進軍校學習。毛福梅在家鄉和婆婆兩人天天燒香念佛,守著一尊菩薩像度日。1909年夏天蔣介石回國過暑假,住在上海,蔣母把毛氏送去陪伴,此時蔣介石交往的人物已非昔日可比,毛福梅這個沒受過教育的小腳女人讓蔣介石頗失顏麵,幾次三番對毛氏大發雷霆,常常幾天都不理她。
不知是否是天意,毛福梅回去後發現自己懷孕了,第二年春天生下蔣經國。

毛福梅從此在精神上有了寄托,全身心地照顧兒子。這時不斷有蔣介石的風流軼事傳入蔣母耳中,蔣母嚴命兒子即使在她過世後,也要好好待毛福梅,蔣介石侍母甚孝,一一答應。

1921年在毛福梅嫁入蔣家20年後,她待若親母的婆婆溘然長逝,毛福梅頓失依靠。辦完喪事不到半年,蔣介石就給毛福梅的兄長寫信要休掉毛福梅,信中說:“十年來,聞步聲,見人影,即成刺激,吾今所下決心,乃十年之痛苦,十年之刺激以成者,乃以至沉痛悲哀之心情。”

由此可見他休妻之念頭由來已久了,他先在上海結識姚冶誠,後為娶陳潔如,給原配發來休書。對於毛福梅,這不啻於晴天霹靂一樣,她和兒子淚眼相對,痛不欲生。緊接著又一個打擊接踵而來,蔣介石將兒子接到上海讀書,溪口老家豐鎬房隻剩下毛福梅孤伶伶一個人。

三年後,即1925年,蔣經國到蘇聯留學,母子一別十二年,頭兩年還有書信回來,後來蔣經國在蘇聯報紙上發表聲討蔣介石的聲明,從此和家裏的通信就斷了。到了1927年,蔣介石向宋美齡求婚,宋家提出必須和原配公開宣布離婚。蔣介石回到溪口,向毛家兄弟表達了自己的要求,毛家據“禮”宣稱:毛福梅已是嫁出的囡,生是蔣家的人,死是蔣家的鬼。蔣介石聽了這話坐不住了,擔心處理不好出人命。一天深夜偷偷回到豐鎬房找毛福梅,毛氏正跪在佛像前邊哭邊禱告,蔣介石看到她目光呆滯、悲痛欲絕的樣子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他向她允諾,離婚後她仍然住在豐鎬房中作主婦,周圍人以大師母稱呼之,生活上的一切自己仍然負全責,毛氏最後無奈在離婚書上簽了字。

十年後,蔣經國帶著蘇聯妻子和兒子回國,母子終於見麵。毛氏問起媳婦的中文名字,蔣經國回答說父親給起名“方娘”,毛氏說“娘”字不好,輩份大的人都要叫她娘,折了福分,改為'方良'取‘方下賢良’之意,蔣方良一名由此沿用至今。兒子全家在老家居住的日子是毛福梅多年來度過的最快樂的時光,兒孫承歡膝下,她變著法做了許多兒子愛吃的家鄉菜給他吃,兒子也答應等安頓下來後,會接母親去同住。

誰也沒想到,這是毛福梅多年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兒子。半年後,日軍飛機轟炸溪口,她不幸中彈,被壓在一麵倒塌的牆下身亡,年僅五十八歲。

1947年,蔣介石回老家溪口掃墓。一天清晨,他獨自一人來到毛氏墓前,默默地三鞠躬。

此舉表達他心中的懷念?歉意?告別?無從得知。


毛福梅小時候曾有高人給她算命,說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會是大富大貴之人,此言委實不虛。隻是那個算命的沒有提到他們的榮華富貴其實和她一點幹係都沒有,她自己度過的是何等孤獨、悲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