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最大“黑莊”中國證監會8宗罪
文章來源: 老哥XD2008-04-02 10:42:01

  “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維護公平、有序、有效率的市場,並促使資本的形成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使命。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新手轉向市場,以幫助保障自己的未來,支付房款,送子女上學。我們對投資者的保障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艱巨了。”

  這是美國證監會簡介的前兩句話,美國證監機構的名言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衛華爾街”。可是你看到過我們中國證監會有這樣的宗旨嗎?他們在乎中小投資者嗎?在乎散戶嗎?要我說,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黑莊,其實就是證監會,黑箱操作,出台政策的考慮基點是不透明,不預報,不給時間表,總之什麽也不想讓你們知道,這乃是一種與投資者為敵的思維方式!

  1、不顧股民死活。股市漲,拚命打壓;股市跌,監管部門的態度更令人心冷!華爾街股市的宗旨是:要像扶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過馬路那樣,小心地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我們A股散戶遇到的卻是,股市大漲了,五次三番出警示,要麽幹脆就來個530“半夜雞叫”;股市終於如其所願跌了,卻對這暴跌心安理得了,不但不見任何應對舉措,連此前那種五次三番的風險提示關問語都無蹤影了?這也叫監管?這也叫客觀?這是典型的黑莊式操縱手法。同時也是極左思潮的殘渣餘孽在他們的頭腦裏繼續發酵著,極左思潮既是見不得資本擴張上漲,見不得老百姓都有財產性的收入,而對資本縮水下跌卻持至少犯的不是路線錯誤的心理平衡姿態。

  2、行政不作為。1月中國平安天量再融資事件引發股市暴跌導火索,隨後浦發銀行巨額再融資加劇火勢,從此大盤幾萬億資本一路狂燒。而麵對市場融資不當升溫行為,作為監管部門的證監會卻一直遲遲未表態,直到2月25日在外接壓力下才以談話形式安撫市場。但是隨後,某相關監管領導卻表示,如果投資者對一件事看法不一,可以用腳投票,而不應該對一個公司有意見,反而來想找一個什麽裁判員來評判。。。有散戶問,既如此還要你監管部門做什麽,一切自生自滅好了!去年10月下旬十七大上胡總還在說要為老百姓增加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天量再融資事件就是證監會創造出來的“條件”。

  3、行政亂作為。去年5·30“半夜雞叫”,是八千萬散戶心中難以抹去的一道陰影。此後連續5個跌停板,讓初入股市的散戶們首次知道了什麽叫黑箱操作“政策市”!財政部此舉直指股市,本意要抑製當時猛牛步伐,但相關部門人士卻在此前不到10個交易日麵對媒體對上調印花稅傳言求證時,竟然言之鑿鑿信口雌黃地予以否認。再觀當時市場表現,不乏已有消息靈通的大戶、莊家開溜了。還有人在網上看到5月26日也就是3天前財政部悄悄通知社保基金務必於29日收市前賣掉全部股票,於事後揭發了出來。為什麽中國證監會,中國財政部老是喜歡搞去年530那套把戲呢?那套把戲可是與廣大投資者為敵的黑莊經典手法之一。

  4、忽悠投資者。市場一直高度關注股指期貨推出時間,而證監會一直以不確定的、遮遮掩掩的黑箱操作方式,令市場主力借此興風作浪——每有相關事項消息,股指期貨概念股便會趁勢飆漲一番。殊不知發達國家每周末都要提前公布下周乃至下個月每一項經濟數據發表的具體時間表,精確到某日某時某分鍾。為什麽中國證監會,中國財政部針對要討論的議題就不能公布個大致的時間表?而是每麵對媒體詢問時躲躲藏藏的,難道就是視投資者為敵人?要出其不意把投資者們打個措手不及?這樣的決策監管部門,如何讓投資者安心放心?

  5、做泡沫推手。都道A股股票估值高,市贏率高,上市公司造假多,那麽試問市場上這麽多的ST股,此前都是由誰審查通過的?這麽多以高得出奇的發行價上市的公司都是誰批準的?一直提要縮小A股與H股的價格,中煤能源A股發行價為16.83元,是其當天H股的收盤價;那麽中國中鐵H股上市以5.78港元發行,而A股當日收盤價8元多,為什麽不敢把H股發行價等同於A股當日收盤價?而對一級市場上離奇高的新股發行價市盈率如中國人壽97.8倍、中國平安76.18倍、中信銀行59.62倍,中國遠洋98.67倍,卻為何又不見出來評頭論足?

  6、資產流失。去年9月初至12月中旬,證監會批準了5隻QDII基金。上月24日起,第6隻QDII基金華寶興業旗下海外中國成長股票型基金又開售。而據最新數據顯示,出海半年的基金係QDII卻創下國內基金業10年來最低單位淨值紀錄。回憶一下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財政部官決策層官老爺們的水平吧,多少次製定重大決策,其效果卻是導致國內投資者的血汗錢被國外大鱷們奪去,其中以2001年2月公布B股對內開放,導致由國內散戶為國外投資機構的B股巨幅盈利完全徹底買單為最大敗筆!

  7、少關愛亂插手。我們的政府官員都愛指手畫腳地點評,對股市更是如此。去年“5·30”後的幾次大跌調整中,都可見央行行長評論市盈率與泡沫有密切關係。當大盤終於有所起色,但市場信心還處於特殊敏感期時,投資者期盼的利好沒有到來,卻是創業板市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市場稍微回暖時毫不猶豫地推出,如此不顧市場信心匱乏,是什麽利益在驅動那些庸官們呢。

  8、苛稅猛於虎,兩頭不忘搶錢。去年5月30日,印花稅率由1‰上調至3‰。正因此,去年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飆升至2005億元,較2006年增長11倍,超過曆史曆年總和,也超過去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的1800億元。散戶從上市公司獲得的分紅回報,竟抵不上財政部一家從兩頭雙向課來得一個印花血稅。

看看國內股票論壇上關於美國的說法
小議國內加息與減稅